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阳江期中) 宋高宗时期,三佛齐(国家名)国王寄市舶官书说“近年商贩乳香(一种中药材)颇有亏损”。调查后高宗认为前任市舶司袁复在任时“亏损番商”,将其降职处理,以示惩戒。宋高宗这样做有助于(     )
    A . 促进外贸发展 B . 消除贪污行为 C . 强化君主专制 D . 推动民族交融
  • 1. (2024·长沙模拟) 《宋会要辑稿》记载宋高宗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这反映了南宋(    )
    A . 坊市界限打破 B . 商品种类繁多 C . 海外贸易繁荣 D . 都市生活丰富
  • 1. (2024·娄底模拟) 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文渊薮(人才和文化的集聚地)”的说法。这说明南宋时期( )
    A .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B . 政治中心转向南方 C . 北方战乱影响文化发展 D . 科举取士范围扩大
  • 1. (2024·新邵模拟)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这反映了北宋( )
    A .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 . 重农抑商观念改变 C .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1. (2024·沅江模拟) 经济的发展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临安府户籍上的户口,到南宋末年,发展到三十九万户,一百二十四万超过了北宋的东京。——范文澜《中国通史》中国古代人口户数【万户】(节选)

    材料三: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中外历史纲要(上)》

    1. (1) 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唐宋时期哪两个行业的进步?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从西汉至南宋人口变化的表现是什么?它折射出唐以后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经济“非常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哪一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4. (4) 综合上述材料,唐宋经济发展的史实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 1. (2024·沅江模拟) 谚语“清明下种、谷雨插秧”“立夏前后,种瓜种豆”“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反映( )
    A . 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B .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C . 农历节气指导农事生产 D . 政府大力推广农耕技术
  • 1. (2024七下·怀化期中)  经济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也影响历史发展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如下图:

    图一                           图二

    材料三:(北宋)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到神宗朝时,人口约有百万众。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社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在“要闹去处”,买卖甚至通宵达旦。

    ——朱绍侯 齐涛 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在以“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 (1) 阅读材料一、指出“此河”是指什么?“此河”的开通有何影响?
    2. (2)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图二生产工具的名称。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从唐到宋,我国的经济格局有何变化?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
  • 1. (2024七下·怀化期中)  “一带一路 ”一端连着中国,一端连着世界。早在宋朝时期,我国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当时政府为了管理海外贸易设置的机构是(  )
    A . 宣政院 B . 澎湖巡检司 C . 北庭都元帅府 D . 市舶司
  • 1. (2024七下·怀化期中) 宋代商业方面大发展,被史学家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主要是因为(   )
    A . 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B . 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C .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 1. (2024·龙湖模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古代主要环境数据变化示意图。

    ——陈业新《中国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及其原因初探》

    材料二

    案例①

    位于福泉州入海口的万安桥是世界著名桥梁,在北宋时修建,因海而兴的泉州,造船、造桥技术也因此得到极大提高。建造者利用当地沿海条件,创造性地在桥基和桥墩上养殖牡蛎,使桥基结成更加坚固的整体,又可以发展牡蛎养殖业。

    泉州万安桥

    案例②

    北京社稷坛位于紫禁城西南侧,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古代社会以农业为根基,因此皇帝要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社稷坛的五色土布局非常形象地象征了中国的国土特色。东部海洋用青色土代表;西部戈壁和沙溪用白色土代表;南方用红色土代表:北方用黑色土代表;中原地区长期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是皇权的象征,以黄色土为代表。

    北京社稷坛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环境变迁的特征。
    2. (2) 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案例,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3. (3) 选择一处中国历史建筑或工程(上述材料之外),从人与自然环境的角度,说明其历史文化价值。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4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