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宁明期中)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多种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在以“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 (1) 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的工具名称。这三幅图都是。(①交通运输工具;②农业生产工具。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空白处)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宋朝为“推广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哪一机构?
    3. (3) 根据材料三,“南方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最后到什么时期完成?
    4. (4) 综上所述材料,概括推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 1. (2024七下·宁明期中)  南宋时的《陶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陶瓷的专著,其中记载的一种瓷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这种瓷器产自( )
    A . 河北的定窑 B . 河南的汝窑 C . 浙江的哥窑 D . 江西景德镇
  • 1. (2024七下·贵州期中)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2. (2) 材料二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手工业发展成就尤为突出的行业。

    3. (3) 材料三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根据材料三,指出东京的夜市和早市对市民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三则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1. (2024七下·贵州期中)  历史课标要求“单元的主题是围绕某个历史时期的核心内容或者关键问题确定的,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范围”。某校七年级一班学生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时开展探究性学习。下面是三个小组的探究活动。
    1. (1) 【第一小组探究:政权特点】

      材料一 三幅地图

      根据两宋时期的形势图,从民族关系发展的角度分析两宋时期的政权特点。观察三幅地图归纳从宋到元历史发展趋势的显著变化。

    2. (2) 【第二小组探究:经济发展】

      材料二 经济发展组图

      将上述图片材料按照农业、手工业、商业进行分类(只填图片序号)。

    3. (3) 阅读材料二,选择其中2~3张相关图片,提炼一个主题。
    4. (4) 【第三小组探究:中外交通】

      材料三 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整理于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相关史事。

      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了很大发展。宋代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整理于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上交通发达的原因(两点即可)及其作用。

  • 1. (2024七下·贵州期中) 【流通·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 1. (2024七下·贵州期中)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主题手抄报比赛。下面是小明同学准备的资料,从中可以看出他研究的主题是(  )

    学习卡片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南方普遍种植;北方的粟、麦、黍、豆等在南方种

    植日渐增多;棉布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著名土特产。

      南宋纸币“会子”浙江哥窑鱼耳炉

    A . 宋代的经济繁荣 B . 发达的农业生产 C . 精巧的手工技艺 D . 繁盛的商品贸易
  • 1. (2024七下·新宁期中) 在复习宋朝的历史时,某同学有着如下笔记。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

    A . 1处 B . 2处 C . 3处 D . 4处
  • 1. (2024七下·阳江期中)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经济发展是中华文明不断传承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时间

    南方

    北方

    人口/万人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万人

    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

    (742—756年)

    2080

    40

    3120

    60

    北宋元丰年间

    (1078—1085年)

    5500

    66.5

    2900

    34.5

    材料二:在古代,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农业发展。……南方利用间歇轮作等方式,使一年内农业丰收三次,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后来,南方修复水利,大面积增加种植,开始国水造田,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在唐朝江南地区,农作物生产主要工具包括碌碡、砺、耙、犁等,土地经过犁田处理后,将土块用耙碾碎,并拔掉杂草,最后用犁将地面压平,使土地达到种植标准。后来又引进……农作种植变为先耕地,然后耙田……农作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1. (1) 材料一中的数据反映了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说明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及具体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唐宋历史中任选一个史实(材料中出现的和示例除外),参照示例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如何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

      [示例]在唐朝时期发明的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适合于精耕细作,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唐朝农业的发展。

  • 1. (2024七下·阳江期中) 北宋时期铸币量不断增多,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的需要。这从而助推( )
    A . 早市的兴起 B . 夜市的产生 C . 交子的出现 D . 城市的繁荣
  • 1. (2024七下·阳江期中) 宋代所造的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而且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这说明宋代( )
    A . 海外贸易繁荣 B . 造船技术先进 C . 漕运事业发达 D . 对外交往频繁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4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