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广平月考) 阅读下面信息,判断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他是一个描绘历史与地理的能手。”

    ——季羡林

    “如果没有他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A . 鉴真 B . 文成公主 C . 玄奘 D . 阎立本
  • 1. (2024七下·遵义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开放与包容是各国文明进步的重大理念,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

    材料一:他的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韧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在返日留唐的学生策动下,日本发生著名的大化改新。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华浸染,他们吟唱唐诗,雅好唐乐,发展“唐绘”,行唐礼,服唐服。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走在唐朝的都城,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的宽衢大道上,你遇见的绝不仅仅只是唐朝人。你随时会遇见突厥人、西域人、波斯(编者注:伊朗)人、大食(编者注:阿拉伯帝国)人、拂蒜(编者注:东罗马帝国)人、日本人、新罗人、天竺人、真腊人、骠国人……

    1. (1) 材料一中的“他”西行的目的地是哪里?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深受唐朝文化的浸染主要得益于哪些人群?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举出一例唐朝时中日交往的史实。
    3. (3)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唐朝的都城”是哪座城市?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对外交往主要有哪些特点?
    4. (4) 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是什么?请你为当今中国对外交往提出合理化建议。
  • 1. (2024七下·遵义月考) 唐朝与天竺交往频繁,曾派高僧前往天竺求取佛经,这位高僧是
  • 1. (2024·龙马潭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上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至图4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选择的材料及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选择历史现象或事件的番号,观点明确,论述条理清楚,史论结合。)

  • 1. (2024·信丰模拟) 右图所示历史事件最适合归入下列哪一主题(    )

    A . 民族和睦新气象 B . 开放自信有风范 C . 国富民强齐日月 D . 文化交流促发展
  • 1. (2024·永吉模拟) 唐朝时,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与高僧这段曲折经历相关的史实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文成公主入藏 C . 玄奘西行 D . 鉴真东渡
  • 1. (2024七下·富宁月考)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大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    )
    A . 日本 B . 印度 C . 朝鲜 D . 越南
  • 1. (2024七下·富宁月考) 在小说《西游记》中,下列哪个人物有历史原型(   )
    A . 唐僧 B . 孙悟空 C . 猪八戒 D . 沙和尚
  • 1. (2024七下·黎川月考) 郭沫若诗曰:“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某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郭沫若这首诗的理解各不相同,其中理解正确的是(    )
    A . 甲认为此诗歌颂鉴真不畏辛苦,在异域传播唐文化的高贵品质 B . 乙认为此诗批评鉴真横渡东海的盲目性 C . 丙认为此诗既批评鉴真的盲目,同时又称赞鉴真的大义 D . 丁认为此诗说明了奈良的社会风气与唐朝一样
  • 1. (2024七下·德惠月考) 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 的共同作用是(   )
    A . 传播了中国文化 B . 开凿了丝绸之路 C . 加强了边疆管理 D . 扩大了唐朝疆域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