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上·富裕月考)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描述的是战国时期干戈不息,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以下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 . 涿鹿之战 B . 桂陵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1. (2023七上·安庆月考) 据《高平县志》记载:“赵括乘胜追至秦壁,即今省冤谷也,其谷四周皆山,唯有一路可容车马,形如布袋,赵兵既入,战不利,筑垒坚守……后赵括自出博战,以秦射杀之,四十万人降武安君,诱入谷尽坑之。”文献记载的战役是( )
    A . 城濮之战 B . 桂陵之战 C . 长平之战 D . 巨鹿之战
  • 1. (2023七上·安庆月考) 《三字经》里面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的“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西和最东的两个诸侯国是( )
    A . 晋、楚 B . 燕、赵 C . 韩、魏 D . 秦、齐
  • 1. (2023七上·萍乡期中)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被中原各诸侯国视为“夷狄”,战国时期,秦、楚两国已与齐、燕、赵、魏、韩等传统的中原诸侯国并称“战国七雄”,被视为华夏族的组成部分。这一转变表明(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已建立 B . 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已形成 C . 华夏认同观念渐趋强化 D . 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已形成
  • 1. (2023七上·萍乡期中) 下面四幅历史地图,属于“战国形势图”的是( )
    A . B . C . D .
  • 1. (2023七上·九江期中) 王阳同学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和他一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春秋铁制农具        图二战国铁制农具          图三战国时牛尊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 (1) 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2. (2) 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归纳材料中“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与秦国崛起的关系。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
  • 1. (2023七上·九江期中) 《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疆(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 (2023七上·巴南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一些势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图谋称霸,相互之间开展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掠取各国贡物的战争。结果,缩减为十几个大国。

    ——材料选自《中国通史讲义》

    材料二:这是一件微小但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件。商鞅让官吏在市场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宣布谁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十斤黄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走了过去,商鞅当即兑现承诺,以此向国民宣示变法的决心和信用。它像一根细小的杠杆一样撬动起强大的变法机器,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这是流传久远的《商君书》,商鞅强调以法治国,将奖惩机制贯彻到法令的各个方面,商鞅将举国之力集中到农业和军事上,实行强有力的农战结合的战略。然而,一般认为此书不是出自商鞅之手……

    ——央视版《中国通史》解说词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东汉班固著:《汉书•食货志》

    1. (1) 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社会出现了何种现象?结合所学,这种现象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2. (2) 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填“√”;违背了材料所表述的意思;是材料所没有涉及的,请填“O”。

      徙木立信拉开了商鞅变法的序幕,也是商鞅取信于民,并最终取得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商鞅变法推行农战结合的战略,变法内容只涉及农业和军事。 

      一般认为《商君书》不是出自商鞅之手,主要是因为这本书流传久远,内容芜杂等原因。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使秦国迅速强大,主要是因为秦孝公鼎力支持。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即位的秦国新君秦惠文王车裂而死,你有怎样的历史感悟?
  • 1. (2023七上·昆山月考) 《历史朝代顺序歌》中有这样一句,“东周分两段”,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
    A . 春秋和战国 B . 西汉与东汉 C . 西晋与东晋 D . 北宋与南宋
  • 1. (2023七上·文峰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中国历史》

    材料三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四  (春秋时期)一些势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图谋称霸,相互之间开展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掠取各国贡物的战争。结果,一些中小封国被邻近的大国吞并……春秋初年的百十来个国家,缩减为十几个大国。

    ——《中国通史讲义》

    1. (1)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转变为“天下为家”的史实?并指出“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传位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指出从商代到西周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调节了哪些社会关系?结合所学指出西周推行这一制度的目的。
    4. (4) 据材料四概括当时社会出现了何种现象?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这种现象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