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上·邯郸冀南新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交融,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壁画里的历史。

    1. (1)  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族最初是如何形成的?
    2. (2) 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兼并战争”的积极影响。
    3. (3) 据材料三呈现的实物史料,从经济和社会方面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交流交融的表现。
    4. (4) 综上,归纳一个历史学习主题。
  • 1. (2023七上·邯郸冀南新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读图。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图一 图二

    材料二:……时期大国作战主要是为了争夺中间空旷地带和控制弱小国家,并不倾全力而战,作战时讲究阵形、程序、礼节,多少带有“文质彬彬”的色彩。因此其作战规模也比较有限,大战用兵不过万人左右,一二日即决出胜负。到了……时期的作战则大多是为了歼灭对方主力,予敌军以毁灭性打击,“文质彬彬”的色彩完全消失。各国“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者数岁”。

    材料三:某历史时期各学派主要观点。

    A

    B

    C

    D

    若使天下兼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贯莫如厚而信,使名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1. (1)  图一反映了西周实行了哪一政治制度?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什么现象?
    2. (2) 归纳材料二中所述战争的性质发生的变化。
    3. (3) 材料三中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一学派?据材料可知这些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是什么?
    4. (4) 上述材料和问题展现是哪一时期的历史?
  • 1. (2023七上·满城期末) 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强大的诸侯们在这一时期发动战争,主要是为了(   )
    A . 保护周王 B . 抗击夷人 C . 争当霸主 D . 拓展疆域
  • 1. (2023七上·于都月考) 观察下边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③两处分别为( )

    A . 燕、 楚 B . 齐、 秦 C . 秦、 楚 D . 燕、 齐
  • 1. (2023七上·潮南期末) 某中学刚调来一位风趣的历史老师,他在自我介绍时说:“我与战国很有缘,我的姓是战国七雄中最东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字是战国七雄中最西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由此推断,这位老师的姓名是( )
    A . 秦楚 B . 赵魏 C . 齐晋 D . 齐秦
  • 1. (2023七上·英德期末) 战国时代在热学方面已发明青铜凹面镜聚焦太阳光取火;在力学方面已经认识到惯性现象。材料描述的是,战国时期( )
    A . 社会制度的变化 B . 变法运动的盛况 C .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 七雄并立的形势
  • 1. (2023七上·梅县区期末)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最终如下图所示,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

    A . 国家社会发生变革 B . 国家文明走向繁荣 C . 国家经济高度发达 D . 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 1. (2023七上·紫金期末) 文物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它们承载着历史,也见证了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史前时期文物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文物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史前时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2. (2) 从材料二中任意选择一件文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蕴含的历史信息。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
  • 1. (2023九上·南海期末) 汉朝和罗马帝国是同时期对东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个帝国,其发展历程既有相似之处也各有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主要路线

    材料二 在秦汉统一以前的战国时代,中国即已走向统一。秦灭六国,不外是一个历程的终点;汉室代兴,也无非是完成这一历程,并加以充实而已。罗马统一地中海,也是延续泛希腊文化的弥漫各处;罗马也无非是接过了已经发动的历史过程。文化的统一,早于政治的统一,实为两大帝国兴起时共同的现象。东西两大帝国的统一大业,均由本处于边陲的势力凭借优势的武装力量,以征伐完成-一这也是双方共有的形式。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 (1) 指出材料一中A、B分别代表的古代国家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这两个国家关系的影响。
    2. (2) 从材料二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整体或局部提炼材料观点皆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 1. (2023九上·南海期末) 据《墨子》记载,战国时期,商人之四方,获利丰厚,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由此可见,战国时期( )
    A . 分封制度瓦解 B . 商业贸易流行 C . 政治局势动荡 D . 思想文化活跃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