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上·楚雄期中)

    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战国 D . 东汉
  • 1. (2023七上·汉中期末)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既是在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诸侯国,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

    ①齐国  ②晋国  ③秦国  ④赵国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 (2023七上·献县期末)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个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 . 诸侯争霸 B . 走向统一 C . 战争频繁 D . 国家消亡
  • 1. (2023·河池模拟) 战国七雄中,管辖地区主要在我国今山东省一带的国家是( )
    A . 燕国 B . 秦国 C . 齐国 D . 魏国
  • 1. (2023七上·衡阳期末)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  睡虎地秦简记载“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翻译:家书到了后请都要回复,回信时要告诉我,官府颁发的授爵通知到没到家?)

    ——摘编自《现存最早的家书之——睡虎地4号慕木牍》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 (3) 材料三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4. (4) 材料四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表现在哪些方面?
    5. (5) 材料四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 1. (2023七上·雨花期末)  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种变化说明( )
    A . 人口大量减少 B . 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C . 社会经济发展 D . 诸侯国数量减少
  • 1. (2023七上·衡阳期末) 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秦国最终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最终赢得了一统天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着。……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击秦。……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赵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前后斩杀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材料三:……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经济、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的抵制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 (1) 材料一说明商鞅采取哪些措施,使秦国出现了“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局面?
    2. (2) 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商鞅的改革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阐述理由。
    3. (3)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根据材料三,结合具体史实,从经济、文化方面说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
  • 1. (2023七上·和平期末) 服饰的变迁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让我们打开历史的“衣橱”,领略中国“穿”越的悠久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服饰以等级区分系统化,如系玉佩的作用是“节步”:身份不同,步伐不同。

    天子、诸侯行走时,迈出的脚应踏在另一只脚所留的足印的一半之处,足见行动之缓慢;大夫的足印则一个挨着前一个,士行走时步子间就可以留下一个足印的距离了。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之交,出现了上衣下裳互相连接的曲裾深衣,这种服饰是战国至西汉时广

    泛流行的服装。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曾推行“胡服骑射”,将上衣下裳改为裁剪紧身、便于骑行的上褶下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机《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与“节步”相关的制度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时代背景。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功能。
  • 1. (2023七上·桑植月考) 如果你穿越到 2000 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湖南一带,你的国籍应是 ( )
    A . 赵国人 B . 燕国人 C . 齐国人 D . 楚国人
  • 1. (2023七上·南明期末)
    18.
    19.
    20.
    21.
    【答案】 |
    1. (1) 上古时期,接受治水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得到民众热爱。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建都在毫,任用贤才,发展经济,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2. (2)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建在岷江之中,分为三个主体工程,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将岷江分为用于灌溉的内江和用于分洪的外江。而是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出的出水口,引水灌溉农田。飞沙堰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3. (3) 成语中蕴含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赵括纸上谈兵有关的战役是,和项羽破釜沉舟有关的战役是
    4. (4)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开渠、、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5. (5)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著有《》,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