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河池模拟) 战国七雄中,管辖地区主要在我国今山东省一带的国家是( )
    A . 燕国 B . 秦国 C . 齐国 D . 魏国
  • 1. (2024九下·罗城开学考) 在潍坊青州发现了一组战国时期齐国的刀币铸造模具(下图)。这 为研究古代货币提供了( )

    A . 文献史料 B . 图像史料 C . 口述史料 D . 实物史料
  • 1. (2024·)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

    势是( )

    A . 封建制度正在逐步确立 B .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深重 C . 诸侯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D . 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 1. (2022七上·南海期末) 服饰的变迁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让我们打开历史的“衣橱”,领略中国“穿”越的悠久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服饰以等级区分系统化,如系玉佩的作用是“节步”:身份不同,步伐不同。天子、诸侯行走时,迈出的脚应踏在另一只脚所留的足印的一半之处,足见行动之缓慢;大夫的足印则一个挨着前一个,士行走时步子间就可以留下一个足印的距离了。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之交,出现了上衣下裳互相连接的曲裾深衣,这种服饰是战国至西汉时广泛流行的服装。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曾推行“胡服骑射”,将上衣下裳改为裁剪紧身、便于骑行的上褶下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机《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1. (1)  指出与材料一“节步”相关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时代背景。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功能。
  • 1. (2023七上·衡阳期末)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  睡虎地秦简记载“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翻译:家书到了后请都要回复,回信时要告诉我,官府颁发的授爵通知到没到家?)

    ——摘编自《现存最早的家书之——睡虎地4号慕木牍》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 (3) 材料三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4. (4) 材料四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表现在哪些方面?
    5. (5) 材料四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 1. (2023七上·雨花期末)  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种变化说明( )
    A . 人口大量减少 B . 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C . 社会经济发展 D . 诸侯国数量减少
  • 1. (2024·张家界模拟) 以下两则资料共同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咏史诗《流沙》)
    “命蜀守李冰奎(注:堵塞)江水作坝……使四川沃野千里”(《史记•河渠书》)

    A . 商朝 B . 春秋 C . 战国 D . 秦朝
  • 1. (2023七上·衡阳期末) 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秦国最终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最终赢得了一统天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着。……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击秦。……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赵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前后斩杀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材料三:……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经济、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的抵制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 (1) 材料一说明商鞅采取哪些措施,使秦国出现了“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局面?
    2. (2) 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商鞅的改革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阐述理由。
    3. (3)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根据材料三,结合具体史实,从经济、文化方面说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
  • 1. (2023七上·和平期末) 服饰的变迁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让我们打开历史的“衣橱”,领略中国“穿”越的悠久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服饰以等级区分系统化,如系玉佩的作用是“节步”:身份不同,步伐不同。

    天子、诸侯行走时,迈出的脚应踏在另一只脚所留的足印的一半之处,足见行动之缓慢;大夫的足印则一个挨着前一个,士行走时步子间就可以留下一个足印的距离了。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之交,出现了上衣下裳互相连接的曲裾深衣,这种服饰是战国至西汉时广

    泛流行的服装。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曾推行“胡服骑射”,将上衣下裳改为裁剪紧身、便于骑行的上褶下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机《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与“节步”相关的制度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时代背景。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功能。
  • 1. (2023七上·浏阳期末)  下面表格所述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应是(    )

    观点

    史实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变法卓有成效

    商鞅变法推行奖励耕战等措施

    A . 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 B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