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上·襄州期末) 据《文物》记载,陕西凤翔秦公墓和秦宗庙遗址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铁器有十余件,其中出土的铁锸、铁铲、钁(大锄)等均为典型的农业生产工具。这一发现表明(  )
    A . 陕西地区最早使用铁制农具 B . 铁犁牛耕在全国推广 C . 春秋时期的农业生产力提高 D .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 1. (2024七上·宁明期末)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因此, 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举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

    ——据《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与发展论析》

    材料二  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中西往来密切。

    中国输出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西方输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大量的丝织品和漆器凿井,铸铁等技术。

    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 玻璃等手工业品。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材料三  以前江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而此时则有稻、麦、黍、粟以及其他各种杂谷,这些作物许多来自北方。南朝宋时豫章郡的良田可达“一亩二十斛(石) ”,江南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四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 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从东汉末年开始,大量人口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亡江南地区。南朝皇帝在春耕前下诏禁止杀牛,地方官员多能注意兴修水利工程灌溉农田。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作什么?这条通道在中外往来中有何重大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取得了哪些新发展?
    4.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5. (5) 综上所述,结合四则材料提及的古代经济发展的要素以及你从中得到的启发,为市、区政府建言献策。
  • 1. (2023七上·英德期末)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农业作为农业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它的生产工具以石质和木质为主,广泛使用砍伐工具,刀耕火种,实行撂荒耕作制,种植业、畜牧业与采集渔猎并存。据现有资料,中国原始农业早在距今8000年以前已在某些地区发生。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55年开始,在位于现在河北石家庄市市庄村发掘出了战国中、晚期居住遗址,这个遗址属于中山国或赵国,其中发现农业生产工具四十七件,遗址中又发现有牛、羊、狗、猪、鸡、鱼的骨骼、鸡蛋壳及炭化了的高粱。

    ——摘编自词典网

    材料三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距今6000年左右中国古代原始农业的两个代表,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原始农业的特点。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遗址中发掘的生产工具主要类别是什么?分析这类生产工具给当时的社会带来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粮食平均亩产量最高的是哪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个时期最高的原因。
  • 1. (2023七上·梅县区期末) 如图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进步的是(    )

    A . 石器 B . 骨耜 C . 铁农具 D . 耧车
  • 1. (2023七上·茂名期末)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

    材料二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期。铁制农具和牛拉犁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

    ——费正清

    材料三

    材料四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东晋后期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1与图2的房屋样式分别代表的遗址名称。请选择其中一处遗址,描述其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2. (2) 材料二提到的“时期”是指哪一时期?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铁制农具和牛拉犁”的出现对中国的“农业革命”起到什么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秦始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4. (4) 比较材料四中的两则材料,指出从西汉到东晋后期江南地区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 1. (2023七上·电白期末)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之交,农业生产有着飞跃式的发展……生产量有很大的提高”。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高产农作物品种被引进 B . 国家实现了大一统 C . 农具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D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 1. (2023七上·海珠期末) 牛和牛耕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典籍有许多关于牛的记载:肇牵牛车,远服贾……

    ——《尚书》

    秦(国)以牛田之。

    ——《史记》

    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牛曰“一元大武”。

    ——《礼记》

    材料二 牛耕的普及,受制于犁的技术。新石器晚期和商代的石犁前后面平行,没有入土角,中间凸起的“脊”使犁成了真正的斜面体,增加了入土角

    项目

    耕犁的A—A横截面剖视图

                    

                    

                    

    ——摘编自钱晓康《关于我国牛耕的一点看法》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迅速代替石制与铜制工具,犁的强度与耐磨性得到提高,有众多古代简单机械的应用,如在《墨子》中论及了对斜面的利用。

    ——摘编自钱晓康《关于我国牛耕的一点看法》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牛的用途。
    2. (2) 根据材料二中的文字介绍,写出战国时期耕犁剖视图的序号,并指出这一时期耕犁的变化。
    3. (3) 根据材料二和三,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得以推广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牛耕技术推广的作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技术创新的认识。
  • 1. (2024七上·期末) 【古代中国的改革(部分)】

    材料: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公元前685到公元前643年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公元前681年

    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成为中原霸主。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公元480到499年

    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凝练出一个你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 (2023八上·期末)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以下图片可以印证的是( )

    A . 制度的实施与完善 B .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 . 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产生
  • 1. (2023七上·期末)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时期,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 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B .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C . 农产品种类的增多 D .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