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长沙模拟) 《共产党宣言》自发表以来已经有200多种文字的译本,传遍世界各个国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    )
    A .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B . 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C . 指导实现了全人类的解放 D . 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 1. (2024·娄底模拟) “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例如一战后,在欧洲形成了“凡尔赛体系”。但丘吉尔却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这主要是因为( )
    A . 协约国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B . 英国称霸世界的愿望未实现 C . 美国没有因此而获得利益 D . 埋下了未来世界大战的隐患
  • 1. (2024·娄底模拟)  如表反映是1866—1868年第一国际三次会议的部分决议,从这些决议内容中可以看出( )

    会议

    决议内容

    日内瓦代表大会

    无产阶级要得到解放,首先必须夺取政权

    洛桑代表大会

    号召工人学习《资本论》

    布鲁塞尔代表大会

    必须把主要生产资料国有化

    A . 马克思主义指导了无产阶级斗争 B .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了缓和 C .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已正式建立 D . 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
  • 1. (2024·娄底模拟)  有学者针对中世纪晚期的西欧经济指出,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的后果之一,是使农民与商品市场建立密切的联系,货币地租取得优势之日,就是西欧商品市场急剧扩大之时。这一观点强调货币地租( )
    A . 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B . 保障了庄园制度稳定 C . 是欧洲殖民扩张的开始 D . 促使了手工工场出现
  • 1. (2024·娄底模拟)  “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跨国公司的这种理念反映的是( )
    A . 政治格局多极化 B . 世界经济全球化 C . 外交方针多边化 D . 经营埋念多样化
  • 1. (2024·娄底模拟)  某历史探究小组在学习了世界近现代史后围绕“危机与抉择”这一主题进行了如下资料收集与探索,请你参与完成。

    材料一:土地属于我们,而粮食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而木材属于你们;河流属于我们,而河里的鱼却属于你们。

    ——《俄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股票市场的崩盘始于1929年9月。一个月内股票的价值下降了40%,而且除了少数几次股价有短暂的回升外,这种下降一直持续了三年。在此期间,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262下降到22,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从73下降到8。到1933年时,美国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1/3,商品贸易下降了2/3以上,失业率达40%左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是,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仍然继续,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影响仍然存在,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一部分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权力仍然掌握在某些帮派分子手中,有些地方帮派势力盘根错节,一些地区的动乱尚未停止。清查和摧毁“四人帮”的残余势力,稳定国家局势,恢复正常社会秩序,成为当时的重要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1) 根据同学们收集的材料请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所反映的社会危机;面对危机,他们国家的领导人各自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上述三次改革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三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三次改革请你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3. (3) 面对危机做出智慧的抉择尤为重要。请以“危机与抉择”为题,在下列四组关键词中任选三组,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①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

      ③左”倾错误——遵义会议

      ④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与抗战胜利;

  • 1. (2024·娄底模拟)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营方式的转变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生产工具的进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劳动者的智慧则是加速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

    材料二: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缴纳一笔资金,就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示意图

    材料四:第二次工业革命部分发明示意图

    1. (1)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西欧庄园和新垦区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差异,新垦区新式经营方式对欧洲有何影响。
    2. (2) 请将材料三示意图中①处内容补充完整,并简述蒸汽机在工厂制产生中的作用。
    3. (3)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对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论断,你有何启示?
  • 1. (2024·娄底模拟) 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曾这样评述:“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其中的“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指的是( )
    A . 改革对俄国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B . 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 C . 改革没有使俄国的专制制度发生本质性改变 D . 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1. (2024·新邵模拟) 一种新的动力工具使用后,工厂就摆脱了水力和风力等自然条件的不利限制,集中在城市进行生产。这种被称为“工业城市之母”的动力是( )
    A . 珍妮机 B . 蒸汽机 C . 内燃机 D . 汽船
  • 1. (2024·新邵模拟) 下表是 1878年、1893年日本不同经济类型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引起这些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类型年份

    经济类型

    资本主义经济

    地主经济

    个体经济

    1878年

    约20%

    约18%

    约60%

    1893年

    35-40%

    约17%

    约45%

    A . 废除私地、私民,将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 B .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 C .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 .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