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下·织金期末) 各个时期的英雄模范是时代的楷模,民族的脊梁,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伟大的中国精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三十万名英雄功臣和近六千个功臣集体。英雄们说: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摘自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他曾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他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研制原子弹是国家机密,隐姓埋名28年,直到逝世后,他的名字才广为人知。1999年他被追授“两弹一星”贡献奖章。“两弹一星”的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2019年共和国勋章给他的颁奖词是:“他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根据材料一概括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 (1)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如图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并指出“两弹一星”成功的重大意义。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袁隆平在农业方面最重要的成就。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以上英雄模范人物事迹体现出的中国精神。
  • 1. (2023八下·安顺期末) 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是(    )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21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

    •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A . 科技成果造福人民 B . 生物医学世界领先 C . 国防实力极大增强 D . 交通、通信不断发展
  • 1. (2023八下·海南期末) (3分)如图是中国邮政于2022年9月7日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九)》纪念邮票,该邮票是为了纪念(  )

    A . 杂交水稻之父 B . “铁人” C . 解放军好战士 D . 党的好干部
  • 1. (2023八下·石嘴山期末)  “杂交水稻之父”是指(  )
    A . 邓稼先 B . 王大珩 C . 袁隆平 D . 钱学森
  • 1. (2023八下·运城期末)  实验中学八年级同学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英模报告宣讲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的部分资料,其中一则图片解说词中有“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去……”,这位英模是(  )
    A . 袁隆平 B . 王进喜
    C . 屠呦呦 D . 雷锋
  • 1. (2023八下·阜新期末) 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    )
    A . 邓稼先 B . 焦裕禄 C . 袁隆平 D . 汪道涵
  • 1. (2023八下·梁平期末)  2022年10月召开的中共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二十大精神是指引未来的明灯,更是对过往辉煌历程的总结与回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 
     


     

    1. (1) 【探究一】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请你结合如图1的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 
    2. (2) 【探究二】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要求,在新中国建国之初,“一五计划”的初衷亦是围绕国家安全能力而开展的。下图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观察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工业结构有何特点?一五计划的完成在当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 (3)  【探究三】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就已经与国运密切相关。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正确”;错误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材料:新中国成立前夕,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对新中国的国防政策做了明确表述,即“加强人民的陆海空军,巩固国防,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联合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和各新民主国家,以为自己的盟友,共同反对帝国主义者挑拨战争的阴谋,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新中国的海军与空军自建立之日起,即饱经峥嵘岁月。新中国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于渡江战役期间, 1955年更名为东海舰队,直接参与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而人民空军刚刚诞生,即投入到抗美援朝战争当中,立下汗马功劳。 
      ——房功利《新中国巩固国防的理论与实践》
      A.新中国的国防政策以反对侵略、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维护世界和平为目的。____ 
      B.新中国第一支海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成功组建。____ 
    4. (4) 【探究四】关于创新与科技,二十大报告有“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在新中国史上,中国人从未停止高科技研发的脚步。阅读下表,完成相关问题。 

      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① ____ 就一直忘我于田间地头,经过多,年的长期实验,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最终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有效缓解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粮食危机。

      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从中国医药古典文献中探寻解决疟疾的方法,在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经过数百次实验,最终发现了② ____ ,该药物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请补填上述表格中①②处的空白,并通过横向对比,归纳这两大科学成就的影响有何相似之处。
    5. (5)  综合上述探究,你对中国共产党又有怎样的认识?
  • 1. (2023·长丰二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三次工业革命依托可再生能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实见能源绿色化和用能高效化……推动传统产业向以可再生能源和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调整。科学 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工业革命的强大驱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随着新型能源和信息网络等战略性产业和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将得以充分释放,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摘编自沈雪石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和思考》 

    1. (1) 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的年代尺内容补充完整。
    2. (2) 根据材料一、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1. (2023·庐阳二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 (1) 东汉时,毕昇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使纸的产量大大提高,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2.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 (3) 20世纪70年代,邓稼先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4. (4) 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 1. (2023·包河二模)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 (1) 北魏农学家祖冲之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2. (2) 北宋时蔡伦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 (3) 明末清初的宋应星编著的《农政全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 (4) 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