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绥江模拟) 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以后,中国(   )
    A . 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B . 立即掀起了“大跃进”运动的高潮 C . 国内主要矛盾无法解决 D . 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 1. (2024·楚雄模拟)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矛盾。”正是这样的信仰,铸就了他的“铁人”品格,他是( )
    A . 焦裕禄 B . 王进喜 C . 钱学森 D . 袁隆平
  • 1. (2024九下·深圳模拟) 结束九年义务教育后,人生面临选择,如何选择?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希望你能借鉴历史的选择,交出满意的人 生答卷。今天就以“选择”来进行一个探究学习: 
    1. (1) 任务一:探究价值的选择

      材料一:

      为了我的祖国,我发誓,只要西班牙政权的殖民枷锁还套在我们身上,我就要不停地战斗。—-玻利瓦尔

      青年选择职业要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马 克 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三者人生追求的共同价值,并结合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2. (2) 任务二:探究青年的选择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中国近代思想表现出“剧变”的特征,其表现是:第一期,如郭嵩焘、张之洞等辈,算是很新的怪 物。在第二期,康有为、严复、章炳麟等辈,都是新思想界勇士,立在阵头最前的一排。到第三期时,许多新青年跑上 前线。

      ——摘编自吴汉全《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三个时期的代表事件,新青年最终选择了哪种思想?说说选择这种思想的理由?

    3. (3) 任务三:探究人民的选择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的百年征程进行全景式回顾,以马克思主义理 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历史决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进,为早日实现“中 国梦”而不懈奋斗。

      ——李弘业《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的主要内容和启示研究》

      根据本探究的所有资料,结合所学,围绕“选择”为主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 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 1. (2024九下·深圳模拟) 下图反映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的主要成就,其中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开通的突出作用是(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

    A . 保障了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建设 B . 带动了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C . 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D . 加速了长江南北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 1. (2024·河池模拟) 《人民日报》在1964年10月1日报道中写道:“这奇迹,是我国人民完全依靠自己的设计,自己的设备,自己的技术力量创造出来的。…大庆人,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石油企业。”大庆人身上折射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A .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B . 廉洁公正、执政为民 C . 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D . 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 1. (2024·模拟) 科技创新,发展生产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航海用的船舶在大小和设计上都有了惊人进展,有些船除了货物外还能运载600多人。这些船采用了多重桅、分隔密封舱和同样重要的船尾舵。哲学家朱熹是所谓的新儒教的奠基人,但他对许多实用科目感兴趣而且十分内行⋯⋯比如,他与达·芬奇一样,但比后者早了3个世纪,作出了正确的推论,并写下了关于地壳隆起的地质学理论的首次陈述。在农业、制造业和运输方面,南宋在以前的基础上迅速研制出大量新式工具和机器:用于耕种和脱粒;用于纺织纤维;以及用于绞盘、斜面、河闸和改进水陆运载工具牵引性能等等。水钟及碾磨粮食和完成某些制造功能的水力磨坊也广泛使用。

    ——摘编自(美)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各种发明及成果统计表 (部分)

    时间

    人物

    发明

    作用

    1733

    约翰·凯伊

    飞梭

    只需一个人织布,产量增加对纱线提出了要求

    1765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带有机械轮子,家中使用, 满足了对纱线要求

    1769

    阿克赖特

    水力纺纱机 

    同时纺织多根线, 纺纱暂时压倒手工的织布

    1785

    卡特赖特

    水力织布机

    工厂里采用织布机和纺纱机增多,原棉的生产紧张

    1793

    艾里·惠特尼

    轧棉机

    棉花产量大大增加,促进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复兴

    1763

    瓦特

    改良蒸汽机

    对煤、铁的需求日益增长

    1807

    罗伯特·富尔顿

    蒸汽船

    蒸汽机成功地用于内河航船

    1829

    乔治·斯蒂芬森

    蒸汽机车

    蒸汽动力用于陆上铁路运输

    ——摘编自(美)R·R·帕尔默《工业革命: 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 我们基本上是在学习苏联技术和计划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进行建设的。我们党采纳了正确的建设方针,集中全国主要财力、物力和人力,5年工业总投资250多亿元,统配全国70%以上的物资,抽调各条战线的优秀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建设队伍,充分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有利于我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提高生产、降低成本、厉行节约,增加财政收入,积累资金搞建设。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服从大局,积极支持、拥护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建立起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工业体系的雏形,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开始改变。

    ——摘编自杨琰《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创立、发展及其历史贡献》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其主要载体是产业,核心引擎是创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创新”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1957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工业体系雏形”能够建立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回答“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及涉及到的产业。
  • 1. (2024·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中央人民政府原副主席张澜

    1. (1) 材料一反映出70年前全国人民的梦想是什么?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的突出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 1. (2024八下·高州期中) 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初的十年。十年间,我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不仅电力、冶金、机械等工业得到长足发展,而且电子、原子能和航天等新兴工业也从无到有,逐步壮大。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 .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 . 工业体系的逐渐完备 C . 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D . 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援
  • 1. (2024八下·高州期中)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工作,有文件这样记载,“领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走互助合作、共同上升、大家富裕的道路……在互助合作过程中就为将来集体化准备了条件。”材料认为“互助合作”有助于(   )
    A . 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B .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 . 让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D . 实现农民共同致富
  • 1. (2024八下·高州期中)  1961年六月间,北京师范大学发起对杜甫所做长诗《兵车行》的批判,理由是杜甫分不清正义和非正义战争,犯了“和平主义思想”的错误。于是华君武针对此事创作了如图的漫画。其目的在于(  )                                 

    A . 讽刺“左”倾思想 B . 呼吁客观对待杜甫 C . 批判和平主义错误 D . 宣传阶级斗争观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