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巴州期中)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1. (2024八下·沅江月考)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 . 实行股份制 B . 廉价收购 C . 赎买政策 D . 真理标准的讨论
  • 1. (2024·凉山)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产生和曲折发展线索表

    阶段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阶段四

    阶段五

    阶段特点

    产生

    初步发展

    “____”

    衰落与困境

    新生与改造

    时间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27年—1949年

    1949年—1956年

    代表企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大生纱厂

    福新面粉公司

      

    代表人物

    李鸿章

    ____

    荣氏兄弟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下册

    1. (1) 根据表中各阶段的内容判断,阶段一是在运动时期;
      阶段二的代表人物是
      阶段三在历史上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
    2. (2) 结合所学,根据阶段二、三的代表企业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部门分布有什么特点?结合阶段五的特点和时间分析、到这一阶段结束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所有制形式最终实现什么转变?
  • 1. (2024·达州)  百年党史谱就华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 (1) 【启航新征程】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哪次事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这个初心和使命指什么?

    2. (2) 【合作新局面】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中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创办了什么学校?

    3. (3) 【开创新道路】

      材料三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标志是什么?写出三大改造的实质。哪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 (4) 【探索新思想】

      材料四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

      ——摘编自《续写新时代红色华章》

      请你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 1. (2024·烟台)  经济政策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灵活的经济政策调整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视角一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经济政策探微】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间接过渡”代表的经济政策的名称,并分析其“两允许”的成效。

    2. (2) 【视角二  大萧条时期美国反危机实践探析】

      材料二

      危机表现

      反危机实践

      证券市场的崩溃,引发了连镇反应,从此以后,开始了资本主义国家长达4年的大萧条时期……银行、工厂、企业和投资者接二连三的破产使美国陷入了大萧条的深渊之中,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满足。

      ——杨林《中外经济史》

      实施《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实施《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实施《联邦紧急救济法》;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实施《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保护劳工权利。实施《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魏绪乐《全面认识“罗斯福新政”》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危机表现”和“反危机实践”二者的特点。

    3. (3) 【视角三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探寻】

      材料三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政策调整要符合国情”这一论题,展开论述。(要求:选择其中两次“调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

  • 1. (2024·烟台) 一首歌一座城。与下面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直接相关的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中共八大成功召开 C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1. (2024·白银)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领域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教育领域

    措施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政治制度。

    实行党对学校的领导,解决教育向广大工农群众打开大门的问题。确定了“教育必须为生产建设服务,为工农服务,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

    ——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整理

    材料二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建设的重点为着力办好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189元。截至2019年底,我国拥有超过1.4亿家庭、4亿人构成的中等收入群体,其规模和增速均为世界之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建设:历史逻辑、现实启示及未来路向》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保障民生的主要做法。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民生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
  • 1. (2024·盐城)  下图是1956年发行的宣传画,其标语为“农村妇女们,积极参加农业劳动,争取合作社的农产丰收”。据此推断,当时(   )

    A . 土地改革顺利地起步 B . 抗美援朝得到了保障 C . 农业集体化火热开展 D .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 1. (2024·连云)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 . 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精神 B . 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的精神 C . 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的精神 D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 1. (2024·广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 材料一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些重大历史性成就?

    2. (2)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二反映了邓小平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遵循的思想方法,这个思想特点或思想方法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