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 下面为1950年与1957年中国主要资源型工业品产量居世界位次变化表。表中,中国位次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年份

    原油

    发电量

    煤炭

    粗钢

    1950

    27

    25

    9

    26

    1957

    23

    13

    5

    9

    A .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进行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展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 1. (2024·)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果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做人物名片,你认为最适切的一组推介词是(       )

    ①艰苦创业  ②以身作则  ③助人为乐  ④张扬个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黄埔模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艰辛探索,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摘编自《人民日报:习近平讲话》2023年2月8日

    材料二:

    ——摘编自人教社八年级历史教科书等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摘编自《人民日报:习近平讲话》2023年2月8日

    材料四: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摘自《人民日报: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2024年1月24日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根本社会条件”指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1953—1956年底我们党为奠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前提”和“物质基础”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时代以来我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取得的创新突破。
    4. (4)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启示?
  • 1. (2024·喀什模拟) 数据统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该数据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 )

    投资领域

    重工业

    农林水利

    运输邮电

    轻工业

    城市公用

    文教卫生

    贸易物流

    其它

    比例

    51%

    8%

    16%

    6%

    8%

    7%

    3%

    1%

    A . 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 . 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C . 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 .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 1. (2024·楚雄模拟)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时代楷模,如“铁人”王进喜、“人民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他们所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 .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 . 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 D . 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 1. (2024九下·昭阳模拟)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
    A . 完成国家统一 B . 建立多党合作制 C . 实行一五计划 D . 三大改造
  • 1. (2024·双柏模拟) 与“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赎买政策”等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大跃进”运动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1. (2024八下·文山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2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总户数已达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初级社户数占8.5%,高级社户数占87.8%。亿万农民彻底摆脱了小块土地私有制的束缚,走上了合作的发展道路……从而使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观。

    ——《中国共产党党史》

    材料三: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知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1. (1) 材料一表格中的数据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采取了什么举措?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这一时期在农村实行了什么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二,指出其对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说一说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4. (4) 根据材料三,指出经济特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 1. (2024八下·文山期中) 《变革中国》中记录:“1958年9月18日,《人民日报》报道说,我国粮食亩产已达65000公斤(实际产量估计应低于500公斤)。”“全国范围内开展‘大炼钢铁运动',进一步导致粮食减产。”作者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运动 B . 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 1. (2024八下·文山期中)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新中国成立 B . 人民公社成立 C . 三大改造完成 D . 土地改革完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