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梧州期中) 余华的小说《活着》写道:“我回来的时候,我分到了五亩地,就是原先租龙二的那五亩。龙二是倒大霉了,他做上地主,神气了不到四年,一解放他就完蛋了。共产党没收了他的田产,分给了从前的佃户。”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 . 土地改革的开展 C . “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1. (2024·南宁模拟) 土地改革以后,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这段文字介绍的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
    A . 背景 B . 过程 C . 局限 D . 意义
  • 1. (2024·肇庆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时间

    事件

    ①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②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③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④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⑤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⑥1992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

    ⑦2012年

    习近平提出中国梦

    ⑧2017年

    中共十九大召开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你拟定一个主题,并从材料中提取能说明该主题的史事。
    2. (2) 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事件正确,史论结合,结论明确。)
  • 1. (2024九下·昭阳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出同耕,百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1853年颁布

    材料二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1947年颁布

    材料三 

    承包形式: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如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

    承包原则: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经营方式: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集体和家庭有分有合,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请回答:

    1. (1) 说说材料一、二的内容源自于哪一文件?对于材料一的这一内容你有何评价?
    2. (2) 新中国成立后,也进行了一场“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改革。这次改革实行了什么样的土地制度?这一土地制度的变化带给中国社会哪些变化?
    3. (3) 材料三体现的是农村改革的哪一制度?
    4. (4)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如何发展农业,请你谈谈你的想法。
  • 1. (2024八下·文山期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进行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开辟历史新纪元】

      材料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开辟了民族独立的新纪元。

      ——选自《中国简史》

      材料一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具体时间是什么?(年月日)

    2. (2) 【实现民族大团结】

      材料二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主要内容: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选自《中国现代史下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什么?

    3. (3) 【屹立世界宣言书】

      材料三 正当中国人民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全面好转而斗争的时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面对严重威胁,毛泽东以巨大的胆识和气魄,做出重大决策——抗美援朝。

      ——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根据材料三概括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并列举一个抗美援朝中“最可爱的人”的代表?

    4. (4) 【圆梦“耕者有其田”】

      材料四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自《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四出自哪一法律文件?它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5. (5)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1. (2024八下·永善期中)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请写出材料一中国“赢得民族独立”的标志性事件,这个事件有怎样的国际意义?
    2. (2) 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概括这一事件的影响?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法律依据是什么?通过这场运动,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4. (4)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主题。
  • 1. (2024八下·永善期中)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实行土地所有制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强化了土地集体所有制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土地在公有制基础上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

    ④农业合作化完成,土地归集体所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①④②③ D . ②③④①
  • 1. (2024八下·永善期中) 建国后,党和政府多次调整农业政策。其中,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 )
    A . 是否消灭了地主阶级 B .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C . 是否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 . 农民是否得到了土地
  • 1. (2024八下·镇雄县期中)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要“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1月,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在各级人民政府内设土改委员会和组织各级农协直接领导土改运动的指示》,开始在新解放区分批实行土改的准备工作。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实施,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使农民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

    ——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材料三:4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森”。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虞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摘编自《中国国土资源报》

    1. (1) 据材料一.概括1950年我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
    2. (2) 材料二反映国家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在实行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原则?
    3. (3) 由小岗村农民的做法推广到全国的农村改革政策是什么?这种改革模式被推向全国后对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 1. (2024八下·镇雄县期中) “广大农民获得渴盼已久的土地并解除高额地租及其他非经济剥夺之后,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发展经济的热情高涨,在政府的引导下兴修水利工程,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争取增产增收。”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A .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 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C . 激发了农民参加合作社的热情 D . 提升了粮食产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