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河池模拟)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剧烈变动,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造成“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摘编自《近代经济研究》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 (1) 材料一描述的现象说明中国近代经济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动。出现这种变动的标志是什么?
    2. (2) 材料二所说的“中国工商业”,它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这种经济形态在地区分布上有何特点?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民族经济发展艰难的原因。由此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 1. (2023·德庆模拟) 如图是中国民族工业1912--1918年发展示意图,它反映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  )

    A . 总体水平落后 B . 地区分布不平衡 C . 行业发展不平衡 D . 曲折发展
  • 1. (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 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 )
    A . 发展曲折 B . 分布不平衡 C . 技术落后 D . 规模比较小
  • 1. (2024八下·衡阳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招商局初仅有轮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公司(均为洋商)纷纷跌价,招商局不得不随之制减。因为独占漕运,有固定收入,尚可与之周旋,旗昌轮船多往来天津、烟台,因无法竞争,翌年将所有轮船、码头、栈房售予招商局。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寒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一一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三 (简玉阶)广东省南海人…光辕二十九年(1903年)前后,携少量现金回国,注意到卷烟业前途将大有发展,于是创办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开办后两三年,由于扩充规模,以致缺少流动资金,曾一度停办民国4年(1915年)资本额增为一百万元,并在上海、广州、北平开设了分厂…随后又于民国7年(1918年)增加资本为五百万元(据说是用盈利增加的资本,股东并未缴款)。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招商局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竞争对手。说明招商局在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大生纱厂与招商局的企业性质。说明推动公司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动力。这种“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和道路在当时被称之为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简玉阶创办企业初期面临的困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企业在民国初年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4. (4)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1. (2024·衡山模拟) 中国近代史也是向西方学习、进行近代化探索的历史。

    1914年-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原因是( )

    A . 日本给北洋军阀政府贷款 B . 北洋军阀分裂 C .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改变政策 D . “一战”时欧洲帝国主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 1. (2023九下·福田月考) 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中国创办工厂80余家,资本总额2800万两,主要集中在船舶修理及少量轻工业。战后1895年至1900年间,外资在华设厂总数933家,涉及各个主要经济部门,并在航运、纺织等行业占据垄断。这一变化表明(   )
    A . 列强逐渐控制中国市场 B . 中国民族工业丧失发展机会 C . 列强对华开始进行资本输出 D . 中国领土主权名存实亡
  • 1. (2022八上·佛山月考)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A .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 《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D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 1. (2023八上·花溪月考) 《中国近代经济史》中说:“在南京临时政府时期,颁布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令,鼓励创办实业,发展近代工业。”材料反映了(    )
    A . 洋务运动后,我国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B . 甲午中日战争后,我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C . 辛亥革命有利于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 .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艰难曲折
  • 1. (2023八上·湘潭期末)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你认为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
    A . 19世纪60—70年代 B .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 “一战”期间 D . 国民党统治后期
  • 1. (2023八上·天元月考) 近 代 中 国民族工业 发展举步维 艰,但也曾 出现过短暂繁荣的局面。下表反映的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局面出现在(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7

    1918

    厂家数

    622

    941

    1275

    1644

    1973

    2321

    A . 洋务运动时期 B . 甲午战争时期 C . 辛亥革命时期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