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江油开学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912年至1913年期间,国内新设立了16家企业,它们的创办资本共计2396.9万元。而在大战期间,1914至1918年,平均每年新设企业有539家,创设资本11934万元。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A .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B . 民族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C . 民族工业发展严重受挫 D . 民族工业结构完善分布合理
  • 1. (2024八上·澧县期末)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 .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 . 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 .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 . 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 1. (2024八上·澧县期末)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 . 挽救中华民族 B .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 推翻清朝政府 D . 建立民主共和国
  • 1. (2023·德庆模拟) 如图是中国民族工业1912--1918年发展示意图,它反映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  )

    A . 总体水平落后 B . 地区分布不平衡 C . 行业发展不平衡 D . 曲折发展
  • 1. (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 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 )
    A . 发展曲折 B . 分布不平衡 C . 技术落后 D . 规模比较小
  • 1. (2024八下·衡阳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招商局初仅有轮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公司(均为洋商)纷纷跌价,招商局不得不随之制减。因为独占漕运,有固定收入,尚可与之周旋,旗昌轮船多往来天津、烟台,因无法竞争,翌年将所有轮船、码头、栈房售予招商局。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寒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一一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三 (简玉阶)广东省南海人…光辕二十九年(1903年)前后,携少量现金回国,注意到卷烟业前途将大有发展,于是创办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开办后两三年,由于扩充规模,以致缺少流动资金,曾一度停办民国4年(1915年)资本额增为一百万元,并在上海、广州、北平开设了分厂…随后又于民国7年(1918年)增加资本为五百万元(据说是用盈利增加的资本,股东并未缴款)。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招商局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竞争对手。说明招商局在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大生纱厂与招商局的企业性质。说明推动公司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动力。这种“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和道路在当时被称之为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简玉阶创办企业初期面临的困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企业在民国初年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4. (4)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1. (2024·衡山模拟) 中国近代史也是向西方学习、进行近代化探索的历史。

    1914年-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原因是( )

    A . 日本给北洋军阀政府贷款 B . 北洋军阀分裂 C .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改变政策 D . “一战”时欧洲帝国主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 1. (2023八上·湘潭期末)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你认为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
    A . 19世纪60—70年代 B .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 “一战”期间 D . 国民党统治后期
  • 1. (2023八上·天元月考) 近 代 中 国民族工业 发展举步维 艰,但也曾 出现过短暂繁荣的局面。下表反映的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局面出现在(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7

    1918

    厂家数

    622

    941

    1275

    1644

    1973

    2321

    A . 洋务运动时期 B . 甲午战争时期 C . 辛亥革命时期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1. (2023八上·徐闻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数量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1920年,中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而传统 产业占92.16%。其中新式工业(包括矿冶)的总产值为9. 89亿元,人均只有2. 22元;新式交通运输业总产值约为6.1亿元,人均只有1.37元。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1929年之后,中国进口激增,而出口却大大减少……1936年,外国资本控制 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5%,钢产量的83%,机器采煤量的60%,发电量的55%。在纺织工业中, 外国资本占有纱锭数的46%和织布机数的56%。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1919年中国注册工厂的分布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3. (3) 材料三反映了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发展面临怎样的严峻局势?
    4. (4)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工业的认识。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