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安乡县模拟) 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之前50年的投资总额。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 .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C .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加大对华侵略 D . 国民党官僚资本出现后急剧扩张
  • 1. (2024·娄底模拟) 1878年创办的中兴煤矿是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矿业,1914至1934年间其盈亏情况如图所示。据此可推断出( )

    A . 外国资本的经济掠夺得到遏制 B . 民族工业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C . 民族工业发展与时局紧密相关 D . 中兴煤矿在一战间发展受挫
  • 1. (2024九下·苍溪) 1913年中国纺纱业共有纱锭65万枚,到1919年增为118万枚。在1896至1912年的17年间,民族资本开设面粉厂47家,1913至1921年的9年间设立105家,推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的事件主要是( )
    A . 洋务运动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B .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C . 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官僚资本的扩张
  • 1. (2024·博罗) 下表中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 五四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数的统治地位 D . 对外开放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 1. (2024·潮州模拟)  1937年的国民政府关税预算为3.69亿元,实际收入2.39亿元;1938年实际收入为1.28亿元。1937年盐税预算为229亿元,实际收入1.41亿元;1938年实际收入0.48亿元。导致这一状况的重要因素是当时( )
    A . 军事开支急剧增加 B . 政府财政管理不善 C . 中国国土大量沦陷 D . 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 1. (2024·潮州模拟)  1871年,在华英文报刊《北华捷报》写道:“以一只容积大的、四季可行的、有保险的洋式船只从事这项贸易,至少能把十五只中国帆船赶出航线。”据统计,至19世纪70年代初,广州、汕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山东和天津的中国帆船已减少一半左右。这表明当时( )
    A . 近代工业冲击传统行业 B . 中国小农经济基本解体 C . 近代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D . 交通运输业被列强控制
  • 1. (2024·惠东模拟)  《张謇传》中写道:“到了欧战停息以后的四五年,世界棉业界,都感受到剧烈的恐慌,国内又屡遭时局的变乱,天灾的连接,纱价又贱,棉价又贵,种种厄运,一齐到来……又连累大生(纱厂)也陷入极其困难的地位。”据此可知,民族工业( )
    A . 技术差资金少难以抵御风险 B . 经营不善导致发展步履维艰 C . 需要不断调整经营谋求发展 D . 深受国际国内形势双重影响
  • 1. (2024·龙湖模拟) 1871-1880年到1901-1910年两个年代,中国年平均棉纱进口量增长了24倍,从97451担增至2363000担。该现象表明这一时期中国(    )
    A . 在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 B . 开始卷入资本主义旋涡 C . 轻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 D . 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
  • 1. (2024·封开模拟)  近代杂志《大众卫生》曾记载“近来国人呐喊口号,例如科学救国,实业救国,航空救国,经济救国等”,有识之士也认为“习工程的,便高唱着工业救国;习农林的,便高唱着农业救国;交通工作人员,便提倡交通救国”。这反映( )
    A . 救国口号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 B . 近代救国口号泛滥且收效甚微 C . 民族危机激发国人的民族意识 D . 救国口号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
  • 1. (2024·德惠模拟)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同一时期的中国民族工业状况是(   )
    A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 .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C . 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D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