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建设模拟) 阅读如表可知,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调查表(建国前)

    时期

    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

    制定《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

    A .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 农民阶级壮大的需要 C . 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 . 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 1. (2024·建设模拟) 在历史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才华、胆略和担当,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闪耀光辉的足迹。如伯里克利、商鞅、拿破仑、孙中山、毛泽东、纳赛尔等。请根据他们的主要贡献进行归类(2—3人为限),提炼观点,并进行阐述。字数不少于150字。(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 (2024·建设模拟)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著名歌手保罗·罗伯逊录制了用中英双语演唱的名为《起来》的唱片,该唱片收录了《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到敌人后方去》等中国革命歌曲。并在法国、印度、捷克等国家或地区发行。这反映了(   )
    A . 北伐战争的国际影响力 B . 抗日战争受到了国际的规范关注 C .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D . 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
    A .  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 .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 . 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 以武装斗争为主线 B . 实事求是,依据国情来选择道路 C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百废待兴,建设社会主义共和国
  • 1. (2024·澧县模拟) 彭德怀在挺进大别山时说:“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其他战区的兄弟部队和包围圈就更加顺利。”这体现了(  )
    A . 振奋抗日信心 B . 消灭国军主力 C . 牵制敌军部队 D . 进攻长江以南
  • 1. (2024·澧县模拟) 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
    A . 新式学校的出现 B . 女性地位的提高 C . 历史发展的潮流 D . 封建制度的结束
  • 1. (2024·澧县模拟) 1899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 )
    A . 注重产品质量 B . 发展举步维艰 C . 采用先进技术 D . 推动交通革新
  • 1. (2024·湖南模拟)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11日,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 . 从分裂走向统一 B . 从屈辱走向独立 C . 从封闭走向开放 D . 从专制走向民主
  • 1. (2024·从江模拟) 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这说明,“1894年的那场大败” ( )
    A . 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 B . 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 C .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 D . 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