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上·和平期末) 七(1)班小明同学在学习中发现以下两则材料,从材料甲到材料乙,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材料甲

    材料乙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汉]司马迁《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南朝]沈约《宋书》

    A . 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 . 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 . 南方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D . 江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 1. (2023七上·浏阳期末)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往往要依赖多方面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摘自班固《汉书》

    材料三:据统计,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渡人口不下百万。当时北方人口700余万,大体上每七、八人中就有一人南迁。南方人口约540万人,南朝境内的人口中有近六分之一为北方南下流民。

    ——摘编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2.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这一政策实施后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哪一治世局面?
    3. (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现象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1. (2023七上·内江期末) 在东晋,社会出现了“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的历史现象。这说明( )
    A . 北方人口南迁 B . 南方社会动荡 C . 北方长期战乱 D . 南方经济开发
  • 1. (2023七上·岳池期末) 古代农业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如下图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二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图三都江堰

    材料三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材料四 (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并谈谈农业发展对当时产生的影响。

    1. (1) 材料二图一、图二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图三都江堰由谁主持修建?该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初的治世统治局面的名称,并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
    3. (3) 根据材料四,简述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
    4. (4) 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 1. (2023七上·邯郸冀南新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书》卷四《文帝纪》

    材料三: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

    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 (1)  材料一属于实物史料还是文献史料?上述工具的不断改进对农业有什么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文帝诏书中对农业的态度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3. (3) 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并说明这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有何内在联系?
    4. (4) 综上所述,归纳促进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 1. (2023七上·三河月考) 由下列材料可知(    )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南朝)刘宋时,江西已成为江南稻米的重要产区之一,鄱阳湖流域更成为南朝著名粮仓。“萧梁时,其仓……在外有豫章仓、钓矶仓、钱塘仓,并是大储备处。”(豫章仓、钓矶仓都在江西)

    ——《江西通史》

    A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 . 南方政权更迭频繁 C . 南方战乱不断 D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 1. (2023七上·满城期末) “东晋南朝时期,人们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不包括(   )
    A .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C . 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D .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
  • 1. (2024七上·宁明期末)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能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是( )
    A .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B .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 前秦东晋淝水之战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1. (2023七上·潮南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西晋末年,又发生了“八王之乱”,加上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北方再度陷入动荡之中。十六国时期,内迁各族的割据政权彼此征战,北方长期不得安宁。

    材料二  东晋建立之初,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巩固在江南的统治,统治阶级内部注意加强团结,调整统治政策,江南地区出现了“户口般实”的景象。南朝宋武帝刘裕当政时,革除弊政,减轻赋役,重视发展生产。在宋初的30多年里,南方出现了少有的安定与繁荣局面。

    1. (1) 材料一,概括指出从东汉末年到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总的社会特点。你认为这一时期北方地区的农业会有怎样的发展?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总的社会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有怎样的发展。
    3. (3) 材料一反映的内容和材料二反映的内容有联系吗?请说明理由。
    4. (4)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联系实际,你认为当前国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有什么重要意义?
  • 1. (2023七上·潮南月考) 丰富多样的历史素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下表是某老师备课时使用的部分素材。由此推断,这位老师备课的主题是( )

    农业

    麦稻兼作,兴修水利

    手工业

    江浙地区冶铁业发展

    城市

    建康城人口众多

    A . 江南地区的开发 B . 西南地区的开发 C . 黄河流域的发展 D . 西域地区的发展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