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剑河模拟) 世界因多样而多彩,因交流交往而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材料二 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来到唐朝访问、求学和贸易,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以及到外国经商的商人不绝于途。

    材料三 从康熙二十三年到道光二十年(1684—1840年),长达一百五十余年,清朝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日趋保守,一代不如一代。政府不许商民侨居国外,不许到南洋、吕宋等处贸易,并先后严禁军器、铁器、铁锅、米粮、书籍等的出口,甚至连传统产品以及蚕丝也不准出口。

    材料四 我国对外开放带来诸多战略效应:对外开放解决了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在现代化启动初期面临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难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制度供给,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外开放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加快了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培育和塑造了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品格。

    1. (1) 材料一所示道路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哪一人物为这条道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
    3. (3)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并说明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对外开放带来的战略效应。
    5. (5)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1. (2024·昆明模拟)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汉代简牍1万多片,写有文字的简牍已辨认出益州郡及下辖滇池等12个县名。这些简牍可以印证汉朝时期(    )
    A . 西南地区成为统治中心 B . 中央政权对云南实施了有效治理 C . 中外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D . 中央政权在云南推行了行省制度
  • 1. (2024·昭化模拟) “风沙霜雪十三载,城郭山川万二千”“两度被囚匈奴境,血泪挥洒汉家秋”。这些诗句体现的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甘英出使大秦 C . 鉴真东渡日本 D . 玄奘西行天竺
  • 1. (2024·苍溪模拟) 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图中信息,①②处应是(   )

    A . 西域都护驻藏大臣 B . 宣政院西域都护 C . 西域都护伊犁将军 D . 宣政院驻藏大臣
  • 1. (2024·苍溪模拟) 英国有学者认为,作为东西方贸易通道,它从汉帝国都城向西延伸直到欧洲。这条“通道”的出发地是(   )
    A . 镐京 B . 开封 C . 洛阳 D . 长安
  • 1. (2024·沅江模拟)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刘邦打败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 B .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 .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D . 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
  • 1. (2024·沅江模拟) 观看两幅图片后,回答下列问题:

    1. (1) 伴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了。那时的西域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2. (2) 该路线的开通,反映了西汉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 (3) 西汉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设置什么机构或官职?有何意义?
    4. (4) 今天的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请分析一下亚欧大陆桥的经济、政治意义?
  • 1. (2024·万山模拟) “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传入中原。这反映出丝绸之路的开通(  )
    A . 导致了物资匮乏 B . 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C . 加剧了民族矛盾 D . 瓦解了匈奴势力
  • 1. (2024·浦北模拟) 在小李同学整理的学习表格中,有丝绸之路、遣唐使、市舶司、郑和下西洋等知识。这一学习表格的主题是(   )
    A . 中外交流 B . 交通发展 C . 民族交往 D . 贸易发展
  • 1. (2024九下·长春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注:荼

    ——荼的古体字——《神农本草经》

    材料二

    (注:2001年,浙江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发现多个精心加工过的贮藏坑……出土了一堆橡子壳和一颗山茶种子。浙江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距今约8000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博物馆、跨湖桥

    材料三

    材料四  1839年伦敦东印度公司与中国协会致巴麦尊子爵函说:“茶叶已成了联合王国全部人口必需的日用品之一、在中国约值三百万镑需要用英印的制造品出产品来偿付不足之数,还要靠英国从别国赚来的金银来偿……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材料五  印度、中国运销英国茶叶数量占比图

    ——摘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

    材料六  在茶叶的种植方面,中国茶叶生产仍然是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不仅在生产管理环节,就是茶叶的采摘和加工环节上,中国茶农没有改进。印度、锡兰茶叶种植虽然较晚,但因为其生产方式先进,很快超越了中国。他们实行大规模茶园生产,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机械化加工,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自1850年代后,借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各种用于茶叶加工的机器相继发明并投入使用,印度、锡兰的茶叶加工逐步实现了机械化,不仅加工水平高,加工速度快,而且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而此时的中国仍完全采用传统手法手工操作,不仅浪费人力,效率低下,而且品质没有保证,也不符合现代人的卫生习惯。

    ——《茶叶大盗:改变世界历史的中国茶》

    材料七  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古镇,是17世纪以来以茶叶为主要货物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国际贸易通道“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之一。近年来,赤壁市推进茶产业融合化、工艺现代化、品牌高端化。以茶为媒,赤壁市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等20多个国家先后建立合作关系。为了让赤壁青砖茶更好地“走出去”,赤壁市在“一带一路”参与国设立青砖茶展示营销窗口,设立2家跨国砖茶销售公司。

    ——摘编自《一带一路”下的中国茶产业成果丰硕》

    1. (1) 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划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史料类型,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其中浙江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按照生产工具划分应该处于什么时代。
    2. (2)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世界上形成“Cha”和“tee”为代表的两种发音与哪些事件有关?
    3. (3) 依据材料四指出在中英正常贸易中中国处于什么地位?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英国发动了哪一战争?
    4. (4) 依据材料五指出中印两国茶叶出口英国情况的变化。在近代殖民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畸形发展的印度茶叶只是英国殖民者榨取当地资源的一种手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背景及在19世纪印度人民反对殖民压迫的运动。
    5. (5) 依据材料六归纳印度茶叶制造能超越中国的原因。
    6. (6) 依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分析近年来赤壁市茶产业得以发展的原因?
    7. (7) 19世纪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兴衰是近代中国整体命运的一个缩影。通过茶叶贸易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并融入全球化,这应该说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机遇,但我们最终还是失去了这个机遇,综上,谈谈在现代国际市场上该如何提高中国茶叶的竞争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