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安州模拟) 把握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①④②③
  • 1. (2024·吉安模拟) 小李同学在线参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时,观察到北京人遗址中有大量的灰烬、烧石和烧骨,据此推断北京人会( )
    A . 种植粮食 B . 磨制石器 C . 饲养家畜 D . 使用火
  • 1. (2024·农安模拟) 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
    A . 传说 B . 文献 C . 化石 D . 影像
  • 1. (2024·益阳模拟)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 . 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 . 《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 . 《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 .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 1. (2024·长顺模拟) 2024年“三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提树立大农业观,为此,黔东南某班级开展了“重拾农耕,追根溯源”为主题开展一次古代中国农业文明寻觅之旅的活动,邀请你参加,一起完成活动任务。

    【粮食篇·探索农业起源】

    1952年发现的半坡遗址中,先后发现巢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化石。同时还发现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等各种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为主,花纹简练朴素。

    1973年发掘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丰富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等遗存。

    【工具篇·见证农业发展】

             

    【巨著篇·总结农业规律】

    示例

    卡片1:

    著作:《农政全书》

    作者:徐光启

    介绍:该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

    生产的经验,记述了有关农学的

    理论和农作物种植、农具制作的

    方法,论述了垦荒兴修水利和备

    荒救灾的重要性,还介绍了欧洲

    的水利方法。是一部综合性的农业科学巨著。

    農政全書

    卡片2:

    著作:《齐民要术》

    作者:____

    介绍:____

    【感悟篇·传承农业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看2023年“三农”工作战略部署

    1. (1) 一组同学对古代农业的起源非常好奇,他们查阅史书搜集了上述材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推论。

      发现1:粟的遗存。推论:

      发现2:稻谷遗存。推论:

    2. (2) 二组同学对“生产工具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观点比较疑惑。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3. (3) 三组同学正在制作以上农业巨著学习卡片,请你仿照左边示例,帮他们补充完整卡片2中横线上空白处的内容。
    4. (4) 四组同学对“重拾农耕,追根溯源”主题进行归纳总结。你认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1. (2024·长顺模拟) 【原始人类·现代模样】距今约3万年,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
  • 1. (2024·容县模拟) 广西甑皮岩遗址发掘清理出石器加工点、用火遗迹、墓葬等遗迹,以及大量石器、骨器、陶器和水陆生动植物遗骸。这些发现可用于研究(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早期国家的形成 C . 阶级分化的产生 D . 禅让制的形成
  • 1. (2024九下·德惠月考) 下列选项中有关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叙述,有误的是(   )
    A . 直立行走 B . 使用磨制石器 C . 保存火种 D . 过着群居生活
  • 1. (2024·上饶模拟) 遗址中发现的骨器,除了一些打击骨器外,最有代表性的是一枚骨针。这件标本保存尚好,针眼上缘残缺,下缘至针尖保存完好,针身浑圆,针尖如芒。由此可见,遗址中居住的古人类距今约(   )
    A . 170万年 B . 70—20万年 C . 3万年 D . 1万年
  • 1. (2024·长春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9000到10000年,农业最早产生于西亚。与农业同时产生的,是最初的畜牧业。农耕畜牧的产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在农业与畜牧业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了农业与手工业和商业的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使人类走向文明成为可能。

    ——摘自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材料二  公元前3000年左右,欧亚各地的新石器文化逐渐进入金属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制余产品增加了,亚欧大陆形成了早期文明,例如在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等。

    材料三  中古世界的历史(5—15世纪)是封建主义在各国各地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在南北融合的过程中,游牧“胡人”从部落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东亚其他地区及东南亚也向封建社会发展,日本从部民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在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基督教化相伴随,基督教这一要素就成为西欧封建社会的特性所在。

    材料四  17—19世纪世界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政治制度在西欧牢固确立起来。到19世纪末,全世界都落入西方控制下,文明之间的平等关系被打破了,西方确立了绝对优势。在西方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冲击下,非西方地区相继中断了自身原有的历史运行逻辑,而以不同的方式寻求自强,向现代化推进。

    材料五  进入20世纪,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上,世界历史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纵向看,在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生产力水平发生了巨大飞跃,并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结构的重大变革。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社会主又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出现在人类历史上。

    ——以上材料摘编自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使人类走向文明的可能性条件。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早期文明形成的关键件因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东亚、西亚和北非的典型文明成果。并概括“欧亚大陆早期文明”地理环境的共同点。
    3. (3) 依据材料三写出中古世界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写出游牧“胡人”从部落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日本从部民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4. (4) 以英国为例,分别写出这一时期英国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典型代表事件。写出这一时期中国“向现代化推进”的相关史实。
    5. (5) 依据材料五概括这一时期引起社会重大变革的重要因素。结合所学写出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的事件及领导人。
    6. (6)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发展的认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