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南沙模拟)  祖国大地幅员辽阔,2024年2月,我国中北部地区有美丽的雾凇景观,如图1所示。南方部分城市却出现“回南”现象,导致墙壁等“出汗”,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 雾凇的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C . 墙壁等“出汗”是熔化现象 D . 墙上小水珠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 1. (2024·汕头模拟)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以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成为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成小冰珠(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1. (2024九下·龙湖模拟) 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在做碘升华实验时采用图中(选填“甲”或“乙”)方式加热更合适,停止加热后,碘蒸气会(填物态变化),该过程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1. (2024九下·龙湖模拟) 如图所示,关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烧开水的时候,壶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 B . 乙图中用冰箱制作冰棒,发生了凝固吸热的现象 C . 丙图中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冰升华吸热形成 D . 丁图中深秋,枫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凝固放热形成
  • 1. (2024九下·珠海)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如图所示节气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 . 天街小雨润如酥——“雨水”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 白露垂珠滴秋月——“白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 霜草苍苍虫切切——“霜降”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 燕山雪花大如席——“大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 1. (2024·吉安模拟) 元宵前后,我省迎来了新春首次大降温,庐山的雾凇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同时交警提醒道路结冰,注意出行安全。雾凇是由(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道路结冰容易滑倒,这是通过改变鞋底与地面间的来改变摩擦力。
  • 1. (2024·广州模拟) 学校开展“走进花博会”的春游活动,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春季美景的同时提出如下思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清晨出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B . 同学们乘坐汽车赶往花博会的路上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因受到惯性作用带来的伤害 C . 匀速转动的摩天轮内坐着的同学机械能不守恒 D . 暖阳下的同学们感觉到温暖原因是是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内能
  • 1. (2024·金平模拟) 【从生活走向物理】根据中学生小明生活中的相应情景,完成1~3题.
    1. (1) 如图为小明在厨房劳动的场景,灶台离地高约为( ) 

    2. (2) 小明在岸边看鱼,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图是( )
    3. (3) 小明在商场看到如图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体验了从制作到食用的过程:①将沸点为-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液氮瞬间消失不见;②盒中的牛奶瞬间制成冰激凌;③分子冰激凌周围“白雾缭绕”;④吃到冰激凌感觉很凉爽.对以上现象解释上确的是( )

  • 1. (2024八下·青秀期中) 小李同学为进一步探究液体沸腾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烧杯与试管内分别装入适量的水,甲、乙温度计分别测量烧杯和试管中水的温度。

    1. (1) 安装该实验装置的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 (2) 点燃酒精灯时,打开灯帽,可闻到淡淡的酒精味(填物态变化名称)。
    3. (3) 当甲温度计的示数达到99℃时,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说明当时大气压可能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4. (4) 当乙温度计示数达到99℃后,示数保持不变,但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5. (5) 当小李同学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说明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1. (2024·大理) 关于水循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地表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 .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小水滴 C . 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固成小冰晶 D . 小冰晶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