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常德模拟)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 蒸笼旁的“白汽” B . 蜡烛流出“烛泪” C . 树上的“雾凇” D . 草叶上的露珠
  • 1. (2024·兰山模拟) 2023年的冬季,哈尔滨成为人们最热的旅游目的地。下列旅客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中,其物态变化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 溜滑的冰面 B . 洁白的雪野 C . 美丽的雾凇 D . 如画的冰花
  • 1. (2024·阳谷模拟)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满树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D . 花气袭人知骤暖: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 1. (2024·陵城模拟)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谚语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 .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 .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 . “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 .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 1. (2024·天桥模拟)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之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 快马也要响鞭催,响鼓也需重锤敲"——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B . 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霜"的形成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C . 薄暮敛容歌一曲,氛氲香气满汀洲"——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青山为参照物
  • 1. (2024·天桥模拟) 2023年12月11日冷空气来袭,水蒸气遇冷成小冰晶,济南迎来鹅毛大雪,厚厚的白雪将济南覆盖,银装素裹,天地一白。云、雨、露、霜、雪、雹、雾都是水的"化身",水的状态发生转化与密切相关。水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1. (2024·湖北模拟)  李白《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雪的形成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是(  )
    A . 液化、放热 B . 凝固、吸热 C . 凝华、放热 D . 凝华、吸热
  • 1. (2024·利川模拟) 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其中的“汤沸”过程是属于(   )
    A . 汽化现象 B . 液化现象 C . 升华现象 D . 凝华现象
  • 1. (2024·重庆模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放热 B .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C .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D .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 1. (2024·吴江模拟) 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 山间出现“云海” B . 树枝上出现“雾凇” C . “露珠”的形成 D . 冰雪在“消融”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