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景德镇模拟) 如图为丽丽玩滑板车的情景,假设运动中的丽丽和滑板车受到的外力突然消失,他们将(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丽丽站在滑板车上,滑板车由于受到压力会发生

  • 1. (2024·遂宁)  为深化体教融合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2024年4月29日,四川省学生(青少年)田径冠军赛在遂宁市安居区隆重举行,比赛现场精彩纷呈。关于运动会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现场观众的呐喊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 现场加油助威声“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 运动员加速冲刺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D . 运动员手中掷出的铅球在空中能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 1. (2024·自贡) 在学校举办的一场足球比赛上,小明将球踢向球门,足球由于 在空中继续飞行。球飞行过程中所有外力消失,则足球将保持(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1. (2024九下·云南月考) 小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水平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实验中忽略空气阻力。请回答问题:

    (1)小强为了使小车在两次实验过程中到达斜面底部时的速度相同,他将小车

    (2)实验通过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比较两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选填“远”或“近”),小车的速度改变得越(选填“快”或“慢”)。

    (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进一步推理可得: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会在水平面上做(选填“匀速”“减速”或“加速”)直线运动。

    (4)本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结论,我们在探究时也使用了这种方法。

    (5)如图乙所示,两位航天员老师在天宫课堂演示太空抛物,进一步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演示了天地抛物之间的区别。当叶光富老师将冰墩墩抛向王亚平老师时,OA、OB、OC分别表示三条运动轨迹,其中能近似描述被抛出的冰墩墩运动轨迹的是(选填“OA”“OB”或“OC”)。通过实验说明,物体的运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 1. (2024·南充) 2024年5月3日17时36分搭载有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升空,发射过程部分图片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三级火箭与箭体的分离过程,三级火箭相对仪器舱运动 B . 三级火箭分离时相对火箭点火时,嫦娥六号机械能不变 C . 火箭加速上升时,喷出的气体对箭体的作用力,改变了火箭的运动状态 D . 嫦娥六号进入月球轨道和在月球上工作,是通过电磁波和地面交互信息
  • 1. (2024九下·石家庄模拟) 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B . 图乙中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时,人对筷子的摩擦力与筷子的重力大小相等 C . 图丙中在力F作用下B向左的速度逐渐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D . 图丁中小球摆到最高点B点时,所有力突然消失,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 1. (2024九下·扬中模拟) 如图所示,重10N的物体M,其上表面通过测力计与电梯顶部相连,电梯由静止开始运动,测力计在不同的时间段的示数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0-t1可能向下运动 B . 物体t1-t2机械能保持不变 C . 物体t2-t3可能加速直线运动 D . 物体0-t3机械能在增大
  • 1. (2024九下·天桥模拟) 2024年初中体育与健康科目学业水平考试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统一测试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统一测试评价部分由体质健康测试和运动技能测试组成。下列测试项目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引体向上——人拉住单杠静止时,单杠对人的拉力与人的重力平衡 B . 50米短跑——人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受惯性的作用 C . 排球测试——将排球竖直向上垫起,球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D . 跳远测试——若人在最高点时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人将竖直下落
  • 1. (2024九下·薛城期中) 小浩站在滑板车上不断蹬地让车沿水平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不断蹬地才使车持续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维持 B . 蹬地时,地面对脚的摩擦力方向是向前的 C . 停止蹬地后,车由于受到惯性力作用不会立即停止 D . 小车运动到某一时刻,若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静止
  • 1. (2024九下·卧龙模拟) 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课外探究活动中,分别将两个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的金属小球,同时从装有等量同种液体的两量筒口由静止释放,发现质量大的小球先到达量筒底部。量筒中逐渐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发现两球到达底部的时间差逐渐缩短,如果量筒中液体密度减小到零,两球将。根据这一实验过程,地球上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的锤头和羽毛不同时落地的原因是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