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金乡县月考) 小新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桌上,此时杠杆(选填“处于”或“不处于”)平衡状态,为了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应将两侧的平衡螺母向侧调节,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2)小新在水平平衡的杠杆两边挂上钩码后如图乙所示,她应该在下列方法中选择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将左侧钩码向左移动       C.增加右侧钩码个数

    (3)进行正确操作后测出力和力臂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5

    10.0

    1

    15.0

    2

    2

    10.0

    1

    20.0

    3

    2

    15.0

    1.5

    20.0

    小新根据表中记录的多次实验数据分析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为:

  • 1. (2024九下·鼎城模拟) 小明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停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选填“平衡”“非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右端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

    (2)图乙所示的第3次实验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若测力计拉力由图中斜向下方向逐步向竖直向下的方向改变,则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 (2024·北海二模) 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每一格长度为1cm)

    1. (1) 杠杆静止时如图甲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
    2. (2) 如图乙,在A点挂4个钩码,在B点挂个钩码,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 (3) 保持左侧悬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不变,调节右侧悬挂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对应的力F和力臂大小,绘制成图像如图内所示。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图像中每个点与两坐标轴围成的方形面积(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 (4) 实验中每个钩码重N;
    5. (5) 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如图丁所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1.5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1. (2024九下·沂水模拟) 小红利用杠杆做以下实验,实验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等,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相等。

    (1)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A、B两点再各增加1个钩码,杠杆将(选填“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

    (2)如图乙所示,在A、C两点分别悬挂等重的载物盘,制作了一个天平。此天平是利用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原理制成的;

    (3)小红正确使用自制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假如支点O因某种原因向左偏移,则测量值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工作的。如图丙,当秤盘不放物品时,秤悬挂在0kg刻度线处杆秤刚好平衡(简称“调零”)。某杆秤的秤钩因不慎粘一块橡皮泥,导致杆秤不能调零,继续使用该杆秤,测量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 1. (2024八下·奉贤期末)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选择杠杆的中点作为支点,是为了消除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小明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在杠杆支点左侧A位置先挂了3个规格相同的钩码,应在右侧B位置挂4个同样规格的钩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中小明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是为了

    (3)如图丙所示,小明在杠杆支点左侧挂了2个钩码,并在A位置使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现将弹簧测力计从C位置移到D位置。在此过程中,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杠杆始终是省力杠杆(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 1. (2024九下·滨海模拟)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静止在图甲中的杠杆处于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移,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相同规格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直接在杠杆上

    (2)如图乙,在杠杆左侧A位置先挂3个钩码,每个钩码为0.5N,在右侧B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3)如图丙,小明在A位置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挂了2个钩码,现将弹簧测力计从C位置移到D位置,在此过程中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变,原因是测力计的拉力力臂变

    (4)小明用图丁装置探究,发现总无法得到教材上所给出的杠杆平衡条件,原因是

  • 1. (2024九下·河西模拟) 小海和小川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其中杠杆的刻度均匀,每个钩码的重力均相等。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他们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平衡后,在实验过程中(选填“能”或“不能”)再调节两侧的平衡螺母。

    (2)如图1,杠杆已经平衡,如果在左侧钩码下增加一个钩码或者将左侧钩码向右移动2格,杠杆都将失去平衡。由此可以猜想: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力的和力臂有关。

    (3)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小海设计了以下两种收集实验数据的方案,共中合理的是方案。(选填“一”或“二”)

    实验

    次数

    方案一

    方案二

    1

    3


    3


    3


    5


    2

    2


    2


    4


    3


    3

    1


    1


    2


    5


    (4)如图2所示,在A处挂2个钩码,则应在B处挂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同时增加一个钩码,则杠杆将(选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保持静止不动”)。

    (5)如图3,小川用弹簧测力计替代钩码,先在B点竖直向下拉,然后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逆时针旋转一小段至如图所示位置。在旋转过程中,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 (2024八下·朝阳期中)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

    (2)调节平衡后,如图乙,在A点挂3个钩码,则应在B点挂个钩码,才能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所用钩码的规格都相同);

    (3)改变钩码的位置和个数,使杠杆平衡,收集多组数据,其目的是(填序号)

    A.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4)看图丙的漫画,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小兔分得的萝卜质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猴的。

  • 1. (2024九下·哈尔滨模拟) 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机械,杠杆是我们最熟悉的简单机械。杠杆在什么条件下才平衡?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带等距小格的杠杆和钩码(每个质量都相同)进行探究。

    (1)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更便于测量

    (2)他们通过实验获取到下表证据:

    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

    杠杆平衡情况

    1

    1

    10

    2

    5

    水平位置平衡

    2

    2

    5

    2

    5

    水平位置平衡

    3

    1.5

    10

    1

    15

    水平位置平衡

    ①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杠杆平衡不是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单独决定的,理由是

    ②进一步分析可发现的共同规律是:每次实验杠杆平衡时,据此可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小聪用撬棍撬石块,在A点施力没有撬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小明帮忙同时在B点施加适当大小的力,石头恰好被撬动了,这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在杠杆上多个位置施加动力使杠杆平衡,是否满足呢?

    为此他们继续探究,如图丙是未完成的实验,若在C处挂个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以上结论是初步成立的,还需再才能验证其是否具有普遍性。

  • 1. (2024九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在生活和生产中,简单机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最开始杠杆处于如图甲所示状态(静止),此时杠杆处于(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2)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钩码,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cm

    测力计的示数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

    3

    3

    1.6

    9

    2

    6

    3


    9

    3

    9

    3

    3.6

    9

    ①实验时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第2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②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填“高”或“低”)。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2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