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在端午节到来之际,各地举办龙舟比赛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湖面龙舟竞渡百舸争流,参赛选手奋力向后划桨,由于力的作用是的,也给桨一个向前的力。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毛笔书法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如图是用毛笔在宣纸上从左向右书写的“一”字。当写到“一”字中间区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宣纸对笔尖施加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B . 笔尖对纸的压力小于左端时的压力 C . 笔尖对宣纸施加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D . 笔尖受到摩擦力最大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学习小组利用小桌、砝码、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使用海绵而不用木板的原因是,通过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 (2) 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
    3. (3) 由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 (4) 小明用一木块代替小桌子放在海绵上,实验时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小明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小明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如图,杂技演员在高空走钢丝表演,演员的质量为60kg,手持8kg的合金平衡杆,若两只脚与钢丝的接触面积为g取10N/kg,杂技演员双脚站立在钢丝停留时,求:

    1. (1) 把杂技演员和平衡杆作为整体,画出整体受力的示意图。
    2. (2) 杂技演员对钢丝的压力大小。
    3. (3) 杂技演员对钢丝的压强大小。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小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利用长木板、毛巾、木块、砝码及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 (1) 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滑动,根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 (2) 比较甲、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有关;比较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 (3) 小明经过思考对实验装置做了改进(图丁所示),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水平拉着木块,实验时用力水平拉动木块下面的长木板。

      ①从实验操作方面考虑,丁图中用力水平拉动木块下面的长木板(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运动快慢(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从读数方面考虑,图丁的优点是: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进行如下操作:

    1. (1) 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
    2. (2) 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力作用。在实验中分别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棉布、木板,目的是为了改变来改变小车所受的阻力大小。
    3. (3) 实验中通过小车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来反映小车所受的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大小,体现的是思想。
    4. (4) 实验现象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
    5. (5) 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它将运动。这种在实验基础上结合推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叫做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如图是一种握力器,O是转轴,弹簧上端固定,下端位置可左右调节。从力的作用效果看,握力越大该握力计弹簧的越大。若训练握力时感觉很难握动,为降低训练强度,应将弹簧下端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小明在家观看游泳比赛的电视直播,如图所示泳道中的数据表示的物理量是。比赛结束,裁判是根据(选填“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判定谁最快。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司机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司机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减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汽车车速v随时间t变化关系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10m B . 从开始踩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为1.5s C . 从开始踩刹车之后0.5s,车速变为5m/s D . 从开始踩刹车到停止,平均速度大于10m/s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英国科学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理、概括出下面的结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状态或静止状态。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