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物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五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点O的距离为s0=19.00 cm,点A、C间的距离为s1=8.36 cm,点C、E间的距离为s2=9.88 cm,g取9.8 m/s2 , 测得重物的质量为m=1 kg.

    1. (1) 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
    2. (2) 选取O、C两点为初、末位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是J,打下C点时重物的速度大小是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3) 根据纸带算出打下各点时重物的速度v,量出下落距离s,则以为纵坐标、以s为横坐标画出的图象应是下面的

    4. (4) 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略大于增加的动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 1. (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重物(钩码)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1. (1) 本实验打下的一条清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周期为T,图中各点都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
    2. (2) 测量A、B、C、D、E、F与O点的距离,分别用表示,则打下A、E两点时钩码的速度表达式为:。(用相应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3. (3) 对于钩码从A下落到E的过程,如果这一关系式近似成立,则表明钩码从A下落到E的过程机械能守恒。(用相应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4. (4) 本实验虽然不用测量钩码的质量,但是仍然要求尽量选用质量较大的钩码,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 1. (2024高三下·新疆模拟)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运用的思想方法是(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 (2) 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相邻两个计时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则打点计时器打下P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 1. (2024高一下·江北月考) 以下为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时的实验操作:

    1. (1) 先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平抛物体的竖直分运动,最终听到两小球同时落地,改变H大小,重复实验,a、b仍同时落地,该实验结果可表明______。
    2. (2) 接着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获得钢球的平抛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的操作要求正确的是______。
    3. (3) 按正确的操作步骤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物体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A、B、C三点,以A点为坐标原点,B、C坐标如图,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在B点的速度(g取 ,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 (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  一学生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

    1. (1) 实验中优先选用的摆球是____。
    2. (2) 用螺旋测微器测摆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摆球的直径Dmm。
    3. (3) 该同学通过多次实验得出数据画出摆长L和周期T2的图像,如图丙,根据图像求出重力加速度g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 (4) 图丙中P点在图线下方,导致这种偏离的原因可能是____。
  • 1. (2024高三下·仁义月考)  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轻质橡皮筋弹力与长度的关系,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长木板的左端,皮筋另一端系一段细线,细线跨过长木板右端的定滑轮与小桶相连;

    ②向小桶内注入一定质量的细沙,稳定后测量橡皮筋的长度l

    ③取出细沙,并测量细沙的质量m

    ④重复(2)、(3)步骤,获得多组对应的ml数值;

    ⑤描点连线,得到1-m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1. (1)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橡皮筋的劲度系数为
    2. (2) 乙图中纵截距的数值橡皮筋的原长(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 (3) 下列情况对劲度系数测量有影响的是____
    1. (1) 在用小球、斜槽、重垂线、木板、坐标纸、图钉、铅笔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2) 如图所示,是两个研究平抛运动的演示实验装置,对于这两个演示实验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3) 同学采用频闪照相法拍摄到如图丙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L=1.25cm,则由图可求得拍摄时每s曝光一次,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m/s。(g=9.8m/s2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月考)  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

    1. (1) 图甲实验时,除了用到图中器材之外,下列器材还需用到的有(  )
    2. (2) 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种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3) 如图丙所示记录了小球在运动中的3个点迹,由图可知(填“是”或“不是”)抛出点;若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 , 小球经过点的速度大小为
  • 1. (2024高一下·金华期中) 某学习小组利用不同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 (1) 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为了验证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
    2. (2) 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乙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重力加速度g取 , 照相机的闪光频率为Hz;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m/s,经过B点时的竖直分速度大小为m/s。(所有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 1. (2024高一下·金华期中) 在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
    1. (1) 下列器材中不需要的是(用数字序号表示)。

      ①交流电源(工作电压约为8V)  ②电磁打点计时器  ③停表  ④小车  ⑤附滑轮的长木板    ⑥纸带  ⑦天平  ⑧毫米刻度尺

    2. (2) 如图所示为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选取计数点0、1、2、3、4、5、6,经测量得到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已知相邻两计数点时间间隔为T)

      ①打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大小可表示为v1

      ②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可表示为a=;若当时电网中交流电的频率偏低,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填“大”或“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