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社会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上·拱墅期末) 如图所示碑文反映了西沙群岛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其落款的民国纪年(落款日期为: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转换为公元纪年,应是(   )    

    A . 1944年 B . 1945年 C . 1946年 D . 1947年
  • 1. (2024八上·拱墅期末) 社交礼仪逐渐采用握手、鞠躬,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称呼上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这些社交礼仪变迁最早出现在(   )
    A . 辛亥革命后 B . 五四运动后 C . 抗日战争后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1. (2024八上·拱墅期末) 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故居内有如下事迹记载:

    1851年,洪秀全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3年,奉旨办湖南团练,创建湘军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1年,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5 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材料二:1895 年 10 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 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 1896 年 1 月创办《强学报》。

    ——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四:1919 年 10 月 10 日,在纪年武昌起义 8 周年之际,孙中山不无哀痛地说:“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曾国藩创办洋务企业的历史背景。
    2. (2) 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 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所说“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是指什么?结合材料三、四,谈谈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 1. (2024八上·杭州月考) 城市是有记忆的,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是一部史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百年沧桑的北京】

    图一:1860年10月18日联军闯入北京犯下的罪行(第一次沦陷)

    图二: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第二次沦陷)

    图三:1937年7月29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第三次沦陷)

    材料二:【充满故事的南京】

     

    《大总统誓词》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中国同盟会老会员、辛亥革命参加者林伯渠口述史

    材料三:【风云变幻的上海】

    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的召开地点都是在上海。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

    材料:【朝气蓬勃的青岛】

    青岛是历史文化名城、著名旅游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有建于1997年的“五四广场”,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充分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图一中的“联军”犯下的罪行是什么?图二中“联军”侵华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哪些?图三中的“侵略军”占领北平前制造了什么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说说它为何值得中国人民永远铭记?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图中历史事件的标志意义;谈谈你对“它……是报春的惊雷”的理解。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五月的风”纪念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承载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 1. (2024八上·杭州月考) 下列是王明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她探究的主题是(   )

    A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 民族危机的加剧 C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 新时代的曙光
  • 1. (2024八上·金华市月考) 史学家常把1916-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
    A . 帝制复辟 B . 军阀混战 C . 日本侵华 D . 东北易帜
  • 1. (2024八上·金华市月考) 武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人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摘自部编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

    ——摘自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1. (1) 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革命组织”的性质。
    2. (2) 请补全图一中体现“民生”思想的内容。并说说从图二到图三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怎样的发展趋势?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三有何内在联系?并依据材料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孙中山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中学生学习?
  • 1. (2024八上·金华市月考)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宣统帝下诏退位 

    ③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④孙中山等发动二次革命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③①②
  • 1. 状元实业家张簪认为“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对其中“国体之改革”理解正确的有( )

    ①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③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④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下图是某学习小组开展“中国近代史”研究性学习时拟定的汇报提纲。如果要为这个提纲确立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

    主题:

    洋务运动

    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A .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 地主阶级的抗争 C . 救亡图存的探索 D . 民主制度的实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