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上·温州期末) 青年群体心系国家命运。

    材料一

    右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一幅浮雕作品。作品生动再现了学生群体,以及工人、农民、市民在天安门前集会示威游行的场面,表达了青年志士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心声。

    材料二

        1926年底,北伐军开始向江浙进军。为配合这一军事行动,1927年3月21日,在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上海工人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青年工人和学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38年1月,中共发动八个主要青年抗日团体联合建立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明确其任务是:建立巩固的富有战斗性的青年同一战线,号召青年“站在民族解放斗争的最前线”。    随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农民极大地提高了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共产党领导的青年团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全面内战爆发的四个月内,各解放区就有30万翻身的青年农民参加了人民解放军。

     

    ——摘编自胡献忠《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

    材料三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青年是革命的先锋队,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自由、幸福,进行了那样的斗争,英勇得很。

    ——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写出该反映的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运动的特点。
    3. (3) 综合材料,请给近代奋斗的青年群体写一封感谢信。(150字左右)
  • 1. (2024八上·温州期末) 1928年12月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这些规定可以用以研究( )
    A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B . 国民革命的推进过程 C .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D . 解放战争的胜利原因
  • 1. 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1947年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
    A .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 .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 . 开展大生产运动 D .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
  • 1. 历史图片承载着党的光荣奋斗史。某校开展“走进历史图片中的革命岁月”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下列历史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④③①② B . ②④①③ C . ④①③② D . ②④③①
  • 1. 对下图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图1反映的事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B . 图2 反映的事件激励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C . 图3反映的事件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D . 三个事件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 1. (2022八上·临海期末) 下表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时期

    土地政策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全民族抗战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①能根据国情适时调整政策

    ②逐步壮大解放区军事实力

    ③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

    ④巩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 (2022八上·新昌期中) 民主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好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在荣氏家族的努力奋斗下,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三:1926年9月,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写道: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快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材料四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节选自部编版历史教材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的依据。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荣氏企业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3. (3) 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什么。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区“土地占有状况”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末,著名民主人士张元济重游中南海勤政殿,不胜感慨地说:“与这个勤政殿一别已52年了,上次来是光绪皇帝召见……想不到(我)以衰老之年,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自己能够参加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真是荣誉极了,高兴极了。”

    材料二:

    图A  开国大典图

    图B  西藏和平解放

    材料三:到1953年春…...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共没收分配了地主阶级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耕畜、农具、房屋、粮食。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 (1) 材料一中“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通过的哪一法律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并指出这次会议确定的代国歌。
    2. (2) 根据材料二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诞生的重要意义。根据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西藏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1953年中国农村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
  • 1. 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④一五计划开始

    ⑤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

    A . ②①③④⑤ B . ①②③①⑤ C . ②③①④⑤ D . ②④③①⑤
  • 1.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应集中在(  ) 
    A . 《千年巨变》 B . 《峥嵘岁月》 C . 《中国新生》 D . 《伟大转折》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