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图是2018年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以纪念近代民族英雄关天培。关天培抗击的侵略者是( )

    A . 英军 B . 英法联军 C . 日军 D . 八国联军
  • 1. 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 . 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 . 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 . 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 .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 1. 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外来的压力加重力大于浮力时,就会下沉。对下列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A . 外力是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B . 浮力 F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C . 《南京条约》签订,大清完全沉没 D . 重力G是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割据
  • 1. 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说:“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奔走焉。”这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是指(   )
    A . 中英和议签订《南京条约》 B . 中国与列强和议签订《辛丑条约》 C . 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 D . 中国与英法和议签订《北京条约》
  • 1. 观察下面示意图,Y 轴最有可能表示的是( )

    A . 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程 B . 中国人民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C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D . 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 1. 重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汲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历史长河中穿行,悲愤在心中燃烧。 曾几何时,绚丽开放的罂粟花啊,变得魔鬼般狰狞! 轰隆隆的炮声,带来了所谓的文明,屈辱的条约啊,让古老的中国在风雨中飘零。 听,可是失去的儿女们,在呼唤母亲……

    材料二:

    材料三: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 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林增平《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1895年,《大日本帝国海军总司令中将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中写道:“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之所由致也。 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耳,岂足济夫实效?……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 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1. (1) 材料一中“轰隆隆的炮声”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屈辱的条约”“失去的儿女”分别指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反映了哪场侵略战争。 图中致远舰的指挥官是谁?参加战斗的是当时哪支海军?
    3. (3) 材料三中的“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反映了当时在中国出现了怎样的危机?材料二反映的侵略事件和材料三“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
  • 1. 下面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年代尺。其中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是( )

    A . B . C . D .
  • 1. 咸丰十年八月二十八日,大臣宝鋆上奏:“二十二日夜间,遥见西北火光冲天,奴才等不胜惊骇,惟当时深夜,恐其乘势攻城,不敢开门往探。 至二十三日,惊闻二十二日酉刻夷匪闯入圆明园,奴才等闻信之下,曷胜愤恨。旋于二十五日夷匪由园退回,当即委派司员前往探听。随据禀称:园内殿座,焚烧数处……”材料反映的史实应出自( )
    A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八国联军侵华纪实》 C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甲午中日战争》 D .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
  • 1. 握手是一种礼仪,国与国之间的“握手”有着丰富的外交内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英“失之交臂”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英方提出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等要求,清政府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加以拒绝。
    中美“世纪之握”
    1972年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尼克松回忆这次握手时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沙伊“捏手官和”
    2023年 沙特、伊朗在北京握手
        沙特、伊朗因诸多因素导致几十年的政治对立。在中国的斡旋下,两国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
    1. (1) 清政府的哪一外交政策导致中英“失之交臂”,该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 (2) 你如何理解中美的“世纪之握”让“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何能促成沙特和伊朗两国“握手言和”。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特点
  • 1. 人类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下面对中国的归纳正确的有 ( )

    ①1840—1901年 屈辱岁月,悲壮抗争
    ②1927—1936年 国共对峙,走向合作
    ③1946—1949年 民主科学,走向胜利
    ④1979—2021年 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2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