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六下·祁阳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年的故事

    ①相(chuán zhuàn)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野兽叫做“年”,它长着狮子头,牛身子。生气时大吼一声,地动山摇。

    ②每当天寒地冻的时候,山中缺少食物,“年”便跑出深山,窜进村庄,吃掉人畜,弄得人们不得安(níng nìng)。

    ③人们和“年”不知斗了多久,渐渐地,人们发现“年”有三怕:一怕红色;二怕火光;三怕响声。于是,到了冬末,家家户户都把红色的桃木板挂在门上,门口点起火堆,敲敲打打,闹得震天响。这一次,“年”又窜进村庄,一看到这些,吓得扭头就跑。

    ④后来,为了纪念胜利,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就张灯(jiē jié)彩,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团团围坐,吃年夜饭。这种风俗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这就是“过年”。

    1. (1) 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2) “年”长得什么样?用文中原话回答。
    3. (3) “年”都怕什么?
    4. (4) 用文中原话回答人们用什么方法吓跑“年”的?
  • 1. (2023四上·六合期末) 现代文阅读

    吴刚伐桂(选文有改动)

    ㅤㅤ①很久以前,咸宁出现了一场很大的瘟疫,死了很多人。有个小伙子叫吴刚,他母亲也被病痛折磨得卧床不起,他整日心急如焚。于是,孝顺的他每日登山采药救母。 (问题一:“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吴刚为什么心急如焚?) ㅤㅤ

    ②一天,观音东游归来,正想要赶回西天过中秋佳节,路过此地,看见一位小伙子在悬崖上采药,非常危险,知道他是为了救母,被其感动。因此,观音夜间托梦给他,说月宫中的桂花树上开着一种金黄色的小花,只要用它泡水饮用,就能治好这种疫病,八月十五那天,挂榜山顶上有通向月宫的天梯。 ㅤㅤ

    ③这天晚上是八月初八,还有七天就是八月十五了。A.可到挂榜山顶要过七道深涧,爬七处悬崖,最少需要七天七夜。时间不等人,过了今年八月十五,又要等一年,吴刚下定决心去闯一闯,终于在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挂榜山顶,爬上了通向月宫的天梯。 

    ④吴刚顺着香气来到桂花树下,看着金灿灿的桂花,好不高兴!B.他拼命地摘呀摘,总想多摘一点回去,可摘多了他抱不了,于是他摇动着桂花树,让桂花纷纷飘落,落到了挂榜山下的河中。顿时,河面香气扑鼻,河水被染成了金黄色。人们喝着这河水,疫病全都好了。大家都说这哪是河水呀,这分明就是比金子还贵的救命水,因此乡亲们把这河取名为“淦河”。 ㅤㅤ

    ⑤这天正是神仙们八月十五大集会。桂花的香气冲到天上,惊动了神仙们,于是玉帝派差官调查。差官到月宫一看,见月宫神树桂花树上的桂花全都落到了人间的“淦河”里。于是,差官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玉帝。玉帝大怒,派天兵天将把吴刚抓来。 ㅤㅤ

    ⑥吴刚将实情告诉了玉帝,玉帝听完打心眼里敬佩这个年轻人。可吴刚毕竟犯了天规,不得不惩罚他。玉帝问他有什么要求,吴刚说他想把桂花树带到人间拯救大家。于是玉帝说,只要吴刚能把桂花树砍倒,就可以把它带走。这样,既惩罚了吴刚,又成全了他。 (问题二:故事中的玉帝原本大怒,可后来又成全了吴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⑦吴刚找来大斧大砍起来。谁知,玉帝施了法术,桂花树砍一刀长一刀。他长年累月地砍,砍了几千年,但是桂树却越长越高,桂花也越开越香。吴刚见砍树不倒,又思乡思母心切,因此每年中秋之夜都会丢下一枝桂花到挂榜山上,以寄托思乡之情。 ㅤㅤ

    ⑧年复一年,挂榜山上长满了桂花,乡亲们就用这桂花泡茶喝,咸宁再也没有了疫病。

    1. (1) 结合全文,用简洁语言概括“吴刚伐桂”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成思维导图。

    2. (2) 本篇神话故事充满着神奇的想象,你感受到的神奇之处有哪些?仿照例句用上“居然”一词写一处你觉得神奇的地方。

      例:挂榜山顶上居然有通向月宫的天梯,这太神奇了!

    3. (3) 细读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提问小贴士

      第①类: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的问题。

      第②类:针对文章写法提出的问题。

      第③类: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问题。

      ①文中问题一属于第 类问题,问题二属于第 类问题。

      ②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也能试着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4. (4) 请在文中画横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句子中加点部分从表达的角度做批注。

      我选择 (A或B)处,我的批注是:

    5.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 1. (2024·滦州模拟) 阅读。

    故事一:灵宝曾被唤作“桃林”。

    那时候有个巨人名叫夸父,平时他双耳总是挂着两条长蛇,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桃木扔杖。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的族人纷纷死去。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从日出开始,他翻山越岭,跨河涉泽。夸父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但还没到太阳身边,就被炽热的火光烤得口干舌燥,痛苦难忍、只好回转身跑到黄河、渭河去喝水,虽然河水都被喝干了,但还是不能解渴,最后渴死在秦岭脚下。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他的桃木扔杖也变成了蜿蜒几十公里的大桃林。每当春天桃花盛开,这里蝶飞蜂舞,景色宜人,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桃林”。

    故事二:

    《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龙吹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故事三: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他出生于楚国苦县厉乡的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长期任用王朝的守藏史,管理着当时的国家藏书,公元前421年老子辞官西行,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东方紫气缭绕,料定必有贵人过关,不久,老子骑青牛入关,尹喜挽留老子于函谷关住半年之久,留下彪炳后世的五千言《道德经》。从此紫气东来这个典故流传下来。

    故事四:

    相传开元末年(公元741年):一日早朝时,唐玄宗刚刚坐定,陈王府的参军田同秀上前启奏:“启禀陛下,微臣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桃林县函谷关丹凤门上紫气萦绕,玄元皇帝(老子)飘然其中,臣正要上前叩拜,只听他老人家说:‘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说完就不见了,臣不解其意,奏请陛下圣裁。”玄宗听后大喜,立即派人到函谷关寻找灵符。果然不错,在函谷关原关今尹喜故宅西边挖出了一道“灵符”——一个桃木制成的木片,上面用朱砂写着“十十十木”!四个字。玄宗拿着“灵符”,左看右看,怎么都看不明白,众臣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后来还是擅长趋炎附势的田同秀试探着说:“臣看这几个字合起来好象是古书中的‘桑’字。三个十字,外加一个木字,将木拆开则为一个十字,一个八字,合起来是四十八。”这样一说,群臣都有所悟。“四十八,四十八,玄元皇帝保佑吾皇四十八年盛世。”一位大臣竟然高兴地大叫起来。大家也都随声附和,说这是玄元皇帝显灵,送来“灵符”,可喜可贺。唐玄宗自然也非常高兴,认为这是老子对他的恩赐,于是就把年号由“开元”改为“天宝”。并将发现“灵符”的桃林县改为灵宝县。

    1. (1) 从故事一中你知道灵宝在古时被称作“桃林”的原因是什么?
    2. (2) 故事二中的“黄帝”指的是( )
    3. (3) 故事二中“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的意思是( )
    4. (4) 故事四中唐玄宗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并将发现“灵符”的桃林县改为灵宝县的原因是什么?
    5. (5) 如果要表演好故事,就必须对故事进行二次加工,补充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再创作。下面是将故事三改编的剧本,请你根据不同场景将故事具体化,进行再创作。

      时间:公元前421年地点:函谷关楼前人物:老子、尹喜等

      场景:紫气东来

    6. (6) 四个故事同学们都排成了表演,为了吸引大家观看表演,需要制作表演海报。请概括四个故事的内容,加上自己独特的语言,完成海报的宣传语。
  • 1. (2024四上·莱西期末) 走进中国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深深地影响了独特的中华民族心理、性格、精神特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

    1. (1) 请你从习近平总书记列举的故事中任选一个,完成故事表格。

       起因

       经过

       结果

       

    2. (2) 中国古代神话已经融入到中国航天事业。请你结合神话故事中神的事例,猜一猜这些航天器叫什么名字?(只写序号)

      A.祝融号

      B.嫦娥一号

      C.夸父一号

      D.玉兔号

      我国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被命名为 ;首辆月球车探测器,被命名为 ;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 ;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被命名为 

    3. (3) 请认真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注意行款整齐。

      神话是人类童年的梦。

    4. (4) 明明对唱歌不够自信,但他讲起中国神话故事来如数家珍。我们可以这样劝慰他 ____
  • 1. (2024四上·定州期末) 现代文阅读

    燧(suì)人氏钻木取火

    ①上古时代的人十分原始,只会用石器。他们用石器猎取动物来填饱肚子,因为没有掌握使用火的方法,只能吃生的食物,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伤害,取暖唯有依赖太阳,因此人们的寿命都很短。

    ②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国家叫燧明国。因为太遥远了,连太阳和月亮的光都照不到那里去,所以这个国家终年不见太阳,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③在这个国家,有一棵名叫“燧木”的大树,它的枝叶盘曲起来,大概遮住了一万顷的地面。有一天,一个周游天下的智者,在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后,来到了燧明国,他感觉累了,就坐在煺木下面休息。

    ④按理说,燧明国应该暗无天日才是,在大树下面,那更应该是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才对。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这人惊奇地发现,大树下面到处都闪烁着美丽的火光,像珍珠和宝石那样灿烂,照得四下里亮堂堂的。他觉得很好奇,就去找火光的来源。结果,他往树上一瞧,看到有一些形状像鸡的大鸟,正在用它们坚硬的喙(huì)啄着树干。它们每啄一下树干,就火花一闪,无数只鸟不停地啄着,树下就满是明亮的火光,星星点点。燧明国的人们就在这火光中劳动和休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⑤这位智者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他立即折断一根燧木的枝条,然后用枝条去钻树干,果然隐约有火光迸出。不过可惜的是,用这种树枝钻出来的火只是一闪就熄灭了,并不能点燃什么东西。后来他就改用别的树枝尝试着去钻,他握紧拳头用力钻了好长时间,先是冒出烟来,接着再钻下去,突然出现了火焰,树枝就被点燃啦。

    ⑥这人回到自己国家后,就把钻木取火的方法传授给人们,拯救了不少人的性命。从此,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就掌握了取火和用火的技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智者的功绩,便尊称他为“燧人氏”。

    --节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乐读书吧·中国神话传说》,有改动

    1. (1)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拼音,用“√”标出来。

      ( wéi wèi)       依( lài  lǎn )       ( nàn  àn )

      ( shuò shò)  ( jiān jiàng )    立( jí jì)

      (yǐn yǐng)       (xīn xī )           ( quán juàn )

      ( sòu shòu )  功(jí jì)               ( zhěng chéng )

    2. (2) 比一比,再组词。

       累 概 瞧

       量 溉 睁

    3. (3) 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故事内容,填在括号里。

      智者在燧树下休息→→(明白钻木取火的道理)→→人们尊称智者为“燧人氏”

    4. (4) 一边阅读一边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请认真读下面的句子,把你的批注写在下面横线上。

      这位智者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他立即折断一根燧木的枝条,然后用枝条去钻树干,果然隐约有火光迸出。

    5. (5) 读了本文,你觉得“燧人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相关词语,把你的看法写在下面。(至少写两点)
  • 1. (2024四上·天津市期末) 阅读二。

    鲧(gǔn)禹治水

    ①传说上古时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十分悲惨。 ㅤㅤ

    ②当时的首领虞舜(yú shùn)命令鲧来治理洪水。鲧筑堤阻拦洪水,还筑城墙来围堵洪水,可是都失败了。后来,鲧听说天上有一种神土叫息壤(rǎng),能够自己生长,而且永远也用不完,于是他上天盗取了神奇的息壤。鲧在滔天的洪水中撒下息壤,用息壤筑起河堤。洪水上涨一尺,息壤也长高一尺。可是河堤越筑越高,却始终抵挡不住不断涨高的洪水。 ㅤㅤ

    ③天帝发现鲧盗走了息壤,勃然大怒,派火神杀死了鲧。 ㅤㅤ

    ④鲧死后,虞舜听说鲧的儿子禹贤明能干,便命令禹负责治水。禹接受治水任务后,毫不犹豫地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启程赴任。 ㅤㅤ

    ⑤禹到任后,就积极着手制定治水的方案。他认为,应该用疏导的方法,劈开大山,疏通河道,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入大湖和大海,这样才能根治洪水。 ㅤㅤ

    ⑥于是,禹便带着大家去开山挖河道,治理洪水。他勘察地形地貌,查清哪里需要开山,哪里需要挖河道。他不辞辛苦,日夜苦干。带着治水的人疏通了九条河道,劈开了九座大山,修治了九个大湖。筑起了无数堤坝。洪水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流入大湖、大海。艰苦卓绝的治水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百姓们终于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1. (1) 仔细阅读短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试着补全下列内容。

      ①起因:上古时期发生了很大的 ,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十分悲惨。

      ②经过:鲧采用 的方法治理洪水;禹采用 的方法治理洪水。

      ③结果:治服了洪水,百姓们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2. (2) 虞舜是当时的 ,他先后命令鲧和禹治水。鲧是禹的 
    3. (3) 从哪里能看出“息壤”十分神奇?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应语句。
    4. (4)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
    5. (5) 你还知道其他神话故事吗?再写出三个。
  • 1. (2024四上·双流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无头巨人刑天

    ①蚩尤惨死的消息传到了南方,一位巨人听到,悲愤难平,决定单枪匹马去找黄帝决斗。那巨人左手持盾牌,右手提战斧,直杀到天庭的南天门外,指名道姓,要与黄帝单挑独斗。黄帝忖道:炎帝部下,个个桀骜难驯,此人尤其大胆,若不立斩树威,恐南方臣服无日。他亲自出马,挥舞昆吾剑来斗巨人。两人在云端剑斧交加,各赌平生本事。剑起如闪电破空,天为之变色;斧落似流星坠毁,地为之动摇。从天庭杀到凡界,又一路杀至西方常羊山,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黄帝一时间赢不了那巨人,急中生智,朝巨人身后瞪了一眼,大声喝道:“五虎将还不上来拿下那厮?”巨人一惊,心神微散,手中的战斧略松了一松,说时迟,那时快,黄帝的昆吾剑已削在他的脖子上,轰的一声巨响,硕大的头颅落地,把坚硬的山地砸出了一个大坑。

    ②巨人一摸颈上没了头颅,心中慌张,急忙放下斧、盾,弯腰伸手,往地上乱摸那高挺的大树、突兀的岩石,在那双巨手的触摸下折断了,崩裂了,尘土纷扬,木石横飞。黄帝赶紧手起剑落,将常羊山一劈为二,那头颅滚入山内,大山又合二为一。

    ③黄帝得胜回朝了。摸索不到头颅的巨人并没有气馁,捡起斧、盾,挺身直立,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作刑天。刑的意思是斩杀,天的意思是头颅,刑天赤裸上身,把两个乳头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挥舞着盾牌,抡圆了战斧,与看不见的敌人作殊死拼杀,在无物之阵中战斗不息。

    ④后来,黄帝被他战斗不息、永不服输的精神所震撼,在常羊山设立祭坛纪念这位战神。

    1. (1) 我的摘录笔记:按照要求进行摘抄和勾画。

      ①我积累的四字词语:    

      ②抓关键句能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请你用横线勾画出本文作者对刑天的评价。

      ③《山海经》记载:“(刑天)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请从文中用横线勾画出对应的句子。

      ④神话故事总是充满神奇的想象,请用波浪线勾画出一处你认为神奇的地方。

    2. (2) 简要复述短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3) 根据短文内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连起来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起因:

      经过:

      结果:

      主要内容:

    4. (4) 本学期在课本之外,你一定读了很多神话故事,请你选择一个神话人物制作一张名片。

  • 1. (2024四上·慈利期末) 课外阅读。

    ……

    于是,后羿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阳被射落了。后羿又拉开弓弩,搭上利箭,嗡地一声射去,同时射落了两个太阳。这下,天上还有七个太阳瞪着红彤彤的眼睛。后羿感到这些太阳仍很焦热,又狠狠地射出了第三支箭。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四个太阳。其它的太阳吓得全身打颤,团团旋转。就这样,后羿一支接一支地把箭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中了箭的九个太阳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他们的羽毛纷纷落在地上,他们的光和热一点一点地消失了。直到最后剩下一个太阳,他怕极了,就按照后羿的吩咐,老老实实地为大地和万物继续贡献光和热。

    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从东方的海边升起,晚上从西边山上落下,温暖着人间,保持万物生存,人们安居乐业。

    但是,后羿却因为射杀天帝的九个儿子——就是那九个危害人间的太阳,受到天帝严厉的惩罚。

    1. (1) 短文选自《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同时这还是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我还知道
    2. (2) 照样子写词语。

      火辣辣          

    3. (3) 通过整本书阅读我知道后羿射掉太阳的原因是
    4. (4) 找出描写后羿射日动作的句子。
    5. (5) 我认为后羿是一个的人。
  • 1. (2024四上·赣州期末)  借助新鲜有趣的插图,猜一猜神话故事的题目,写下来。

     

  • 1. (2024四上·浈江期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刑天舞干戚

    当炎帝还是统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后来炎帝被黄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小小一名天帝。虽然炎帝忍气吞声,不敢和黄常抗争,但他的子孙和手下却不服气。当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只是因为炎帝的坚决阻止没有成行。蚩尤和黄帝一战失败,蚩尤被杀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颗愤怒的心,于是偷偷地离开南方天庭,径直奔向中央天庭,去和黄帝争个高低。

    刑天左手握着长方形的盾牌,右手拿着一柄闪光的大斧,一路过关斩将,砍开重重天门,直杀到黄帝的宫前。黄帝正带领众大臣在宫中观赏仙女们跳舞,猛见刑天挥舞盾斧杀过来,顿时大怒,拿起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两人剑刺斧劈,从宫内杀到宫外,从天庭杀到凡间,直杀到常羊山旁。

    黄帝到底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突然一剑向刑天的颈脖砍去,只听“咔嚓”一声,刑天的那颗像小山一样的巨大头颅,便从颈上滚落下来,落在常羊山脚下。

    刑天一摸颈上没有了头颅,顿时惊慌起来,忙把斧头移到握盾的左手,伸出右手在地上乱摸乱抓。他摸呀摸呀,周围的大小山谷被他摸了个遍,参天的大树、突出的岩石,在他右手的触摸下,都折断了,崩塌了,还是没有找到那颗头颅。他只顾向远处摸去,却没想到头颅就在离他不远的山脚下。

    黄帝怕刑天真的摸到头颅,恢复原身又来和他作对,于是他连忙举起手中的宝剑向常羊山用力一劈,随着“轰隆隆”“哗啦啦”的巨响,常羊山被劈为两半,刑天的巨大头颅骨碌碌地落入山中,两山又合而为一,把刑天的头颅深深地埋葬起来。

    听到这异样的响声,感觉到周围异样的变动,刑天停止摸索头颅。他知道黄帝已把他的头颅埋葬了,他将永远身首异处。他呆呆地立在那里,就像是一座黑沉沉的大山。想象着黄帝那洋洋得意的样子,想到自己的心愿未能达到,他愤怒极了。他不甘心就这样败在黄帝手下。突然,他一只手拿着盾牌,一只手举起大斧,向着天空乱劈乱舞,继续和敌人拼死搏斗。

    失去头的刑天,赤裸着他的上身,似是把他的两乳当作眼,把他的肚脐当作口,他的身躯就是他的“头颅”。那两乳的“眼”似在喷射出愤怒的火焰,那圆圆的肚脐,似在发出仇恨的咒骂,那身躯的“头颅”如山一样坚实稳固,那两手拿着的斧和盾,挥舞得那样有力。

    看着无头刑天还在愤怒地挥舞盾斧,黄帝心里一阵战栗,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他不敢再对刑天下毒手,悄悄地回到天庭。

    那断头的刑天,至今还在常羊山的附近,挥舞着手里的武器呢。

    (选自《中国神话故事大全》)

    1. (1) 本文中有“轰隆隆、哗啦啦”等形式的词语,请照样子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
    2. (2) 刑天所使用的武器是(    )。
    3. (3)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内容。
    4. (4) 下列对刑天身上具有的性格特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5. (5) 东晋诗人陶渊明被这个故事感动,在其《读《山海经》》一诗中写道:“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体现这两句诗所描写的情景的句子,并在空白处作批注(可以是体会,也可以是有价值的问题)。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