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三下·常平期中) 《南辕北辙》中,那个去楚国的人( )。
    A . 能很快到楚国 B . 不能到楚国
  • 1. (2024三下·常平期中) 认真阅读下面短文,并能根据短文回答问题。

    ①有一块石头在深山里寂寞地躺了很久,它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当它把自己的理想告诉同伴时,立刻招来同伴们的嘲笑:“瞧瞧,什么叫心比天高,这就是啊!”“真是异想天开!”

    ②这块石头不去理会同伴们的闲言碎语 , 依旧怀抱理想等待时机。

    ③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这里,它知道这个人有非凡的智慧,就把自己的理想对庄子讲了,庄子说:“我可以帮你实现理想,但你必须先长成一座大山,这可是要吃不少苦的。”石头( )说:“我不怕吃苦。”于是石头拼命地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④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无数石头飞向天空,在飞的一刹(chà)那,石头开心地笑了,它终于体会到飞翔的快乐。但是,不一会儿它就从空中摔下来,仍变成当初的模样,仍落在原来的地方。

    ⑤庄子问它:“你后悔吗?”“不,我一点儿也不后悔,我长成过一座山,而且我飞翔过!”石头( )说。

    1. (1) 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
    2. (2) 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二自然段中“怀抱”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
    3. (3) 文中石头说过两句话,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提示语表示它当时说话的语气或者动作、神态等。
    4. (4) 第②自然段中“闲言碎语”具体指什么?在第①自然段中找出相关句子。同伴们可能还会说什么呢?发挥想象写一句:
    5. (5) 最后一自然段中,石头为什么说自己一点儿也不后悔?
    6. (6) 小石头有自己的梦想,我也有我的梦想,我的梦想是
    7. (7)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多选)
  • 1. (2024二下·东莞期中) 认一认,连一连。

    教师

    毽子

    玩具枪

    陀螺

    理发师

    宝塔

  • 1. (2024二下·东莞期中)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ㅤㅤ小公鸡、小乌龟、小刺猬和小马一起去看花展。

    ㅤㅤ小乌龟看到一盆儿奇怪的植物,碧绿的叶子是裂开的,于是小乌龟就欢天喜地地对小公鸡说:“小公鸡,你看这盆植物的叶子多像我的壳呀!”小公鸡说:“它叫龟背竹,比你长得还漂亮呢!”

    ㅤㅤ这时,小公鸡看到了旁边的仙人球,说:“小刺猬,你怎么跑到花盆里去了?”小刺猬笑着说:“可惜那只刺猬不会跑。”

    ㅤㅤ小马看到了洁白的马蹄(tí)莲,说:“你们快来看,这花多像我的蹄子!”小公鸡看了看,说:“真像,真像!”

    ㅤㅤ这时小公鸡一回头,看到了红红的鸡冠花,高兴地喊了起来:“这花多像我们公鸡的冠子呀!”大家说:“它就叫鸡冠花呀!”

    1. (1) 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第自然段写了小动物们观赏仙人球的情形。
    2. (2) 读了第二自然段可知,(    )是龟背竹的叶子。

    3. (3) 读了短文可知,(    )像小刺猬,(    )像马蹄。

      A.马蹄莲

      B.龟背竹

      C.仙人球

  • 1. (2024二下·东莞期中) 找一找,连一连。
    1. (1)

      香喷喷

      酸溜溜

      脆生生

      软绵绵

    2. (2)

      编织

      春天

      寻找

      童话

      献出

      魔窟

      攻打

      爱心

  • 1. (2024四下·兰溪期中) 阅读理解与能力提升

    孟母诫子

    孟子少时诵 , 其母方织。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辍:停止。③喧:忘记。④引:拿来

    1. (1)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织( )

      A.正在 B.方向 C.相当

      以此之( )

      A.命令 B.告诫 C.戒备

    2. (2) 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    )
    3. (3) 翻译画线的句子。
  • 1. (2024四下·兰溪期中) 阅读。

    春蚕

    ①我们家门口有几株桑树。春天一到,桑树刚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每张蚕种不过一尺见方,蚕种上便有许多极小极小的蚕在蠕动。蚕的生命就是这样开始的。

    ②母亲微笑着,把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里。匾里已经撒了一层剪成细丝的嫩桑叶。这是母亲带着我从桑树上摘来的,擦得干干净净,桑叶也一天天地剪得粗起来。等蚕长到半寸来长的时候,小匾换成大匾,姐姐把桑叶采回来,母亲吩咐我洗了手,再轻轻地均匀地撒在匾里。

    ③蚕越来越大了,待在一个匾里太挤了,就分成两个匾,当作养蚕室,把七八个匾都搬了进去。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④推开养蚕室的门,立刻传来一片沙沙的声音,像下雨似的。那是蚕在大口大口地吃桑叶。那些日子,采桑叶的担子就落在父亲肩上。父亲用很大的桑剪把桑叶连枝剪下来,成捆地背回来。

    ⑤蚕快“上山”了,母亲一夜要起来两次,累得她腰酸背痛。我和姐姐也常常起来帮忙。母亲把蚕沙大捧大捧地从匾里清出来,总看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

    ⑥蚕“上山”了。它们被捉到用一束束麦秆扎成的“山”上。几天以后,“山”上结满了白的黄的茧子。母亲一面摘茧子,一面轻轻地对我和姐姐说:“孩子,上学得用功啊!这学费可来之不易呀……”

    ⑦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照例:

      ②来之不易:

    2. (2) 短文按照顺序描写了我们一家人养蚕的过程,分别从蚕种孵化出蚕、、蚕越来越大、几个方面描写了蚕生长的过程。
    3. (3) 第三自然段中“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里的“总要”“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4. (4) 母亲说“这学费可来之不易呀……”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这学费的来之不易呢?至少写出三点。
  • 1. (2024二下·东莞期中) 最香的一顿饭

    ㅤㅤ绿绿的田野、高高低低的山丘、长长的河流……小老鼠贝贝驾着直升机在天上飞啊飞。贝贝觉得肚子有点儿饿,就操纵着直升机往下降。

    ㅤㅤ“救命呀!”地面传来呼救声,只见一只蚂蚁正在水洼里拼命挣扎。贝贝急忙把直升机开到水洼上空,然后垂直下降到离水面两寸高的地方。

    ㅤㅤ可是,直升机上没有绳子,蚂蚁上不来。贝贝想起了自己的尾巴,把尾巴伸向水面。小蚂蚁抓住尾巴,爬上了直升机。

    ㅤㅤ在高高的天空中,小蚂蚁心里非常感激。

    ㅤㅤ贝贝把小蚂蚁送回了家。不一会儿,小蚂蚁领着一群蚂蚁,抬来了米饭、面包和水果。贝贝大吃起来

    ㅤㅤ贝贝对蚂蚁们说:“好香的饭呀!太谢谢你们了!我经常在这一带飞,有事儿尽管找我。”说完,他驾驶直升机飞走了。

    1. (1) 我知道“胃、肠”等字的偏旁是,这个偏旁的字都与(A.身体 B.月亮 C.五官)有关,这种偏旁的字在短文中也有两个,它们是:
    2. (2) 读一读,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天空    的田野    的河流

    3. (3) 蚂蚁非常感激贝贝,蚂蚁会怎么说呢?请想一想,写下来。
    4. (4) 为什么这是贝贝有生以来吃得最香的一顿饭?(    )
  • 1. (2024三下·衡阳期中) 课外阅读。

    五花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 (1) 这篇短文共写了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季的山的景色。
    2. (2) 秋天的山有等颜色。
    3. (3) 用波浪线画出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 1. (2024六下·重庆市期中) 下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突出了老北京最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B . 《那个星期天》通过写“跳房子”“看云彩走”等表达“我”等待“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C . 写作品梗概要先理清内容框架,把握要点;再保留“主干”,去除“枝叶”;最后锤炼语言,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D . 《石灰吟》《竹石》《十五夜望月》都是咏物诗,通过具体事物表达诗人志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