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五上·蔡甸期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 . 《桂花雨》一文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了自己对童年的回忆。 C . “桂花盛开的时候,香飘十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 . “小珍珠鸟长得和它的妈妈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1.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这句话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
    A . 比喻 B . 对比 C . 拟人
  • 1. (2023六上·龙里月考) 下列对《宿建德江》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B . 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做了准备;第二句“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 C . 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D . 此诗前两句借景抒情,后两句为触景抒情。
  • 1. (2023六上·广汉月考) 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是(    )。
    A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写到的这场雨最大的特点是来去匆匆。 B . 《宿建德江》这首诗中的三、四句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了眼前景物,借物喻人。 C .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表现了蒙汉两族之间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 D . 《丁香结》一课中的“丁香结”指的是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 1. (2023四下·宁乡市期中)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诗言志,歌咏情。在“不论平地与山尖,”中,我们感受到罗隐对蜜蜂的赞美;在“,中儿正织鸡笼。,溪头卧剥莲蓬”中我们看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2. (2)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3. (3) 冰心奶奶在《繁星》(一五九)中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心中的风雨来了,。”其中,“心中的风雨”指的是
    4. (4) 我们常把默不作声、踏实工作的人称作“”,把没有主见、随声附和的人称作“”,把在团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称作“”。
  • 1.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 因为这种人特别自私,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着,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B . 因为这种人侵害别人的利益,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C . 因为这种人为满足个人的穷奢极侈,欺压剥削别人,侵害别人利益,别人就不能好好活着。 D . 因为他是人民的敌人,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 1.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竹节人》全文都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竹节人的制作和操作方法 B .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还在探索的宇宙之谜 C . 《故宫博物院》的四个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的相关情况 D . 阅读时要先想想阅读目的,再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围绕这一中心,通过对植物、等不同事物的描写,告诉我们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人也要珍惜时间,积极增长知识、能力、经验,不能,否则就会成为的人。
    2. (2) 你在棚架上看,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高粱地里,在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今天是,明天就变成了。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作者小时候的读物从小画片到文艺书籍,到连环画,再到大部头小说。 B . 本文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读书和写作的经历。 C . 作者读书时不求甚解,所以作文水平快速提高了。
  • 1. 《司马光》这篇文言文中,事情的起因是“_______”,经过是“_______”,结果是“_______”。(   )
    A . 一儿登瓮、众皆去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B . 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儿得活 C .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去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