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芙蓉楼送辛渐》中诗人对朋友临别的叮嘱是:
    2. (2) “,单于夜遁逃。,大雪满弓刀。”这是代诗人写的《》。
    3. (3) 我做事总是遇到困难就想退缩,爸爸对我说:“天行健,。“
  • 1. 课文共分为六个部分,请你给它们分别加上小标题。
  • 1. 课文回顾和积累。
    1. (1) ,不破楼兰终不还。
    2. (2) 遗民泪尽胡尘里,
    3. (3) 黄河远上白云间,
    4. (4) 是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上的文字,

      两者都主要在时期使用;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时期有了楷书。

    5. (5) 《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述了毛主席获悉长子中光荣

      牺牲的消息后极度痛苦的心情以及对毛岸英遗体的艰难抉择过程这两件事情,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和伟人的

    6. (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代诗人,他被称为“”。这首诗描述的是诗人在送别好友,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之情。
  • 1. 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 (1) 他们做了几顶圆帽子,像,很舒服。
    2. (2) 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跑了。
    3. (3) 方帽子店的主人气得
  • 1.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1) “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似的尾巴,这就是的小燕子。”这句话是按照从的观察顺序来写的,突出了燕子的特点。
    2. (2) “电线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这句话中将比作,将比作
  • 1. (2024三上·双塔期末)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1) 这时候,窗外十分不摇了,鸟儿不叫了,停在花朵上,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 (2) 树枝在林中着,绿叶在簌簌地响,拍着大手。
    3. (3) ,歌声振林樾。
  • 1. 读句子想象画面,再完成练习。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水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 (1) 从句子中找出用得好的词语,抄下来。
    2. (2) 用“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 1. (2023五下·红塔期中)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1) 诗中有趣:古诗中的儿童有趣:有”“的种瓜儿童;有“”的弄冰儿童:有”,“的吹笛儿童。
    2. (2) 诗中有景:王维的“”用反衬的手法写出了山涧的静谧:陆游的““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黄河和华山的壮观景象。
    3. (3) 诗中有情:李白“”表达了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王昌龄的“”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和战士们决心夺取胜利的爱国热情。
    4. (4) 洪克医生赞叹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毛泽东面对爱子牺牲在朝鲜战场,他的批文是
  • 1. (2023六下·红塔期中) 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详细描写了“除夕”这天的活动,其他都是略写。
    2. (2) 过年吃年糕的寓意是“万事如意年年高”,吃鱼的寓意是“年年有余”。
    3. (3) 写作品梗概时要保留对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4. (4) 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比直抒胸臆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 1. (2023六下·红塔期中) 下列对已学习课文开头和结尾的特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作者运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交代起因、时间,直截了当。 B . 《藏戏》用一系列问句和排比句作开头,不但先声夺人,还概括出藏戏的特点,为下文做铺垫。 C . 《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借助景物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心情,如描写光线的消逝流露出“我”内心沮丧和失落的情感。 D . 《匆匆》文首尾呼应,“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