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甲)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  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乙)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司马)光曰:“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
    2. (2)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3. (3) 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4. (4) 下列对上述两个文段内容概括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____
    5. (5) 下列有关文段甲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6. (6) 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②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7. (7) 王安石认为不能重用司马光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意概括。
  • 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1]

    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忱,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材料2]

    六国论(节选)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之以严刑( )    霜露,斩荆棘( )

    2. (2)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 (3) 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4. (4) 材料1与材料2在论证上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
  • 1. 文言小题
    1. (1)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 (2)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4.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5.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折藏之,归示成促织富,装马扬扬 B . 近抚 , 气息惙然不复挺者,使然也 C . 滑胥报充里正役昂其直,居奇货 D . 心目耳力俱穷 奉行者即为定例
  •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击破沛公军 谁为大王此计者 B . 斗卮酒 之同命 C . 项王默不应 力足以至焉 D . 得复见将军此 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以上文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 , 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节选自《庖丁解牛》)

    材料二: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 , 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巳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1. (1) 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②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5. (5) 材料一和材料二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应该如何对待外物。请结合文本,分析两则材料观点的异同。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有能反是 , 则又爱之太 , 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事以为官戒也。

    ——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1. (1)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养人之术的具体内容。并依据所学判断此“养人术”更符合先秦哪一学派的政治主张,请简要概括该学派的主要思想。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苟有能反是

    B . 其莳若子

    理,非吾业

    C . 早实

    爪其肤验其生枯

    D . 则其天者全其性得矣

    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报养刘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情,谨拜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乙)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追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疱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婵也,乳二世,先妣之甚厚。室西连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泣;娘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相关内容的概括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②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