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长沙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天傍晚,孙少安抱着一堆洗净的烂菜,总是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回到拐峁后村头那孔破窑洞,回到他严峻的现实之中,就倒在地上睡了。有时他希望在梦中能再现当年原西河边的一幕。可是,一天熬累,浑身酸疼,睡着如同死去一般。

    第二天天还不明的时候,他就紧张地爬起来,套起架子车,赶紧到砖场去搬砖装车:任何其他事便在脑子里荡然无存了。运第一回砖的时候,原西县城还在睡梦之中。他在车辕上挽一根套绳,扣在肩胛里,和牲畜一起拉着车,走过寂静而清冷的街道。平路上,他一般不太出力,让骡子拉着走;一旦上坡的时候,他就使出浑身的劲拼命拉车,尽量减轻牲口的负担。从十字街到中学有一道大陡坡,他常常挣着命拉车,两只手都快要趴到地上了:牲口和他都大汗淋漓,气喘得像两只风箱。这时候,他眼前就不由地浮现出黄河岸边那些手脚并用、匐伏在石壁小道上的纤夫……

    天天如此。孙少安和他的铁青骡子把时间拉出了九月。每一天下来,他临睡前都要在那孔踊窑洞的左边土墙上用指甲划一道杠杠;然后在右边土墙上记下一天的收入、支出和净赚的钱数。随着左墙上杠杠的增多、右墙上的钱数也在增多;这一笔不断增加的钱,使孙少安每天睡觉前都要高兴得发半天呆…

    1. (1) 文中的加点词“搬砖”在当下有新的含义,请仿照示例,对下列三句话中加点词作解释。

      示例:搬砖,原指搬运砖块,当下用来指为生计做低收入的辛苦工作。

      ①你看你的工作,多好!朝九晚五的,一点不用担心今天饱明天饥。

      ②科研强国不是靠灌水发多少篇论文就能实现的,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做深度研究。

      ③网络小说中有许多人的桥段,让读者忍俊不禁之余,又不免摇头轻叹。

    2. (2)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分号与省略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 1. (2023高二上·长沙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场洁白的盛典①____朵朵雪花在空中缓缓地飘,慢慢地舞,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一层一层往下落。这就是哈尔滨江北的雪,江北冬日里声势浩大的雪。

    大雪小雪下了几十年,离家的孩子终于回到了故乡。曾被红棉袄映衬的田野,曾刮着风雪的江北大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新区。看,江北的雪片片如鹅毛,纷纷扬扬;看,江北的雪轻轻盈盈,朵朵绽放。落在树上,树上开满了银色的花儿;( );( )。雪花有情,江北的大地朴实而热情。在这样的大地上,归乡的游子怎能不欣慰?

    在我看来,没有雪花的飞舞,江北大地就少了一份冬日独有的美感。江北,有飞雪迎春的信念,更有桃花盛开的期待。在冰雪大世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雪的无畏光芒。数十台造雪机一字排开,正以每小时三十立方米的速度与天然雪共同打造着江北的新童话。②____的冰灯引导着雪飞舞的方向,最美的摩天轮成为江北新地标,与江北美丽的夜色和星空融为一体。

    银的大地,银的楼宇,银的江岸,到处都是雪的欢腾。几个孩子在小区门前堆雪人打雪仗,活泼而热闹。我情不自禁抓起一把雪,向湛蓝的空中抛去。顿时,片片银屑如蝶飞舞,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似在传递春的消息……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在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后的括号处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1. (2023高一上·雅安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题。

    第二类是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寄寓了深意的。如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表面看来这不过是一首富有画意的写景诗。在大雪迷漫之中,鸟飞绝,人踪灭,只有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在孤舟上,一竿在手,独钓于江雪之中。但细细想来却不只是写景,而另有深意。在这渔翁身上,诗人寄托了他理想的人格。这渔翁对周围的变化毫不在意,鸟飞绝,人踪灭,大雪铺天盖地,这一切对他没有丝毫的影响,依然钓他的鱼。他那种悠然安然的态度,遗世独立的精神,正是谪居在外的柳宗元所向往的。他的垂钓并不在得鱼,而只是想找一个安静的去处,让他忘掉世上的庸俗和纷扰,暂时得到一点休息。所以这首诗与其说是一幅真实景物的素描,不如说是表现了诗人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而后者就是它的深层义。

    1. (1)  依据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诗意,用第一人称描写柳宗元垂钓时的心理活动。
    2. (2) 柳宗元借孤舟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闻一多《红烛》赋予“蜡炬”新的含义,赞美蜡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请在下面四种事物中任选一种,以之为题写一首小诗,要求在描写中寄寓深意,不少于4行。

      梅     兰     竹     菊

  • 1. (2023高一上·佛山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雾在树林间游行着。乳白的,蠕动的,雾是庞大的神物,是神物的嘘气,替满谷拉起幔子,又游行着,沿着巉岩向上升。

    上面地名朝天嘴,六月间旅行人走了一段长途后,坐在这嘴上一棵亭亭如车盖的黄桷树下,一边饮着木桶里的施茶,解衣当风,一边望下山谷,满谷的杉树正直,漂亮如年青男子,使他赞美叹息。

    现在它们正在雾里被锯伐着。山林的主人以两年或三年的期限卖它们给木商,较大的成材的陆续锯伐去,幼弱的照例留下来,十年后又是一片茂林。

    树在锯子下响着快乐的语言,木屑散落在地上的白霜上,相间杂。锯工们起来,用绳子系在树身上,然后奔到远处去力曳。树倒下了,发出一声快乐的叫喊,一种牺牲自己的快乐,如梦想的孩子离开家,奔向不可知的运命时嘴里所喊出的。去做谁家的柱头吗,还是去做谁家的地板,不可知。

    此处彼处都是锯声,树折声,工人们以辛苦的工作为晨间的祷歌,随雾充满山谷,向上升。

    (节选自何其芳《画梦录·伐木》,有删改)

    1. (1) 文中首尾段均出现“向上升”的表述,相较于首段,尾段的“向上升”在表情达意上有何深意?
    2. (2) 请赏析第一段划线句。
    3. (3) 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另选择文段中的人物主体,使下面的评论段落表意流畅连贯,衔接紧密,有逻辑。每句不超过25个字。

      何其芳有“画梦”情结,《伐木》一文体现了何其芳超越功利的人生态度,带有浪漫和唯美的倾向。如①山林主人售树卖钱,也保护树林生生不息;② ;这些都暗含作者田园牧歌般的审美理想。

  • 1. (2023高三上·鄠邑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Ⅰ

    《2023中国诗词大会》继续创新,以“欢喜”“寻味”“本来”“天下”“十年”等为主题串联诗词,结合文物、绘画、工艺等不同文化元素,利用考古成果,发掘遗产价值,探察古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复原古代社会的千姿百态,可谓____,让人眼前一亮。本年度诗词大会邀请18位民间出题人,其中不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中国诗词大会》用诗词唱诵祖国壮美山河,用经典诠释中国文化遗产,将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思想观念、道德追求恰如其分地融入新时代人民生活与社会发展,充分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文物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者,是____的中华文化的缩影。考古与文物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不应____,只停留于表面形态的片面展示,还可通过场景复原、沉浸体验、实验考古等多种方式对其功能、组合及在古代社会所扮演角色进行深入挖掘,多层次揭示文物蕴藏的历史信息、文明要素,在丰富公众历史文化滋养的同时,激活文物在新时代的生命力。近年来,《中国考古大会》《考古公开课》等扎根于历史传统的考古文物类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极大满足了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先贤哲思在现代社会再次苏醒,当人文经典与时代精神交相呼应,文化自信也得到了阐扬与涵育。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以“文化自信”为开头,将文中画横线句子修改为一个长单句,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下面是《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场以“本来”为主题词的观众推介语,请仿照画波浪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将第八场以“天下”为主题词的观众推介语补充完整,要求句意连贯,内容符合主题,语言生动得体。

      示例:

      《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场本来

      “本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宏伟抱负,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傲然风骨,是“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的爱国热忱,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文化包容。“本来”是守住初心、回归本真。《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六期将带我们共同寻觅诗词中的源头活水,坚守“本来”,奔赴“未来”。

      《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八场天下

      。“天下”是江山,是人民;是岁月,是英雄。《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八期“天下”将带我们一同领略“胸怀天下、心系天下、爱达天下、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

  • 1. 仿照例句,以司马迁为主语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形成排比,表达完整的意思。

    《史记》是一座艺术殿堂,司马迁像一个画家,以他那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 1. 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内容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读李商隐,

  • 1. 《迷娘》这首诗的三节正歌第一句开头和第五行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加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请你运用反复的手法,描摹一种事物。150字左右。
  • 1. 下面一段文字是围绕“古桥”而展开的,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称的变换:第一句用“那座古桥”开头,自“德高望重的老桥”以后,改用第二人称,采用“呼告”的形式,以便于抒情。请仿照这种写法,以“国旗”或“梅花”为对象,写一段话。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德高望重的老桥,你累吗?

    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

    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

    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

    让我看到了一个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 1. 诗歌常运用即事感怀、小中见大的写法来抒情言志。请运用这种写法,从下列“物语”中任选一则,用问句的形式写一首思索人生的小诗,4~8行。

    物语示例:

    ①竹 每攀登一小步,都做一次小结。

    过分地谦虚,终究不能成为栋梁。

    ②浮萍 紧密地生活在一起,是因为具有团结精神。

    每移动一步,都是随波逐流。

    ③蝉 每一次演唱,都充满了激情。

    过分地追求声势,终究不能登上舞台。

    ④牛 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

    过分地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