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时而低沉时而热烈,带给人或凄凉或感动的艺术享受。
    2. (2) 苏轼的《赤壁赋》中“”两句,从事物变易的一面入手,阐明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
    3. (3) 桑树原产中国,在古代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因此常常出现在诗文中,也被用来代指农事,如“”。
  • 1. (2024高三下·桂林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牧《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的名句是“”。
    2. (2)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感叹“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
    3. (3) “酒”是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意象之一,但有些文人在诗文中不爱直说“酒”,喜欢用酒的别称雅号或与酒有关的器皿来指代“酒”,借此抒发丰富的情感,如“”。 
  • 1. (2024·北海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两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连接不断,遮蔽天日。
    2. (2) 《六国论》在批评诸侯国对待土地的态度时,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子孙对待土地不珍惜,“”,父辈祖先却要披荆斩棘才能获得。
    3. (3) 通过一些古诗,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的某些地名,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或者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1. (2023·玉林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优秀的传统文化涵养着深厚的文化自信,多元的文化智慧彰显出文明古国的绚丽多姿。《陈情表》中“”两句化用《初学记•鸟赋》中的典故,来抒发李密对祖母的孝养之情。
    2. (2) 《李凭箜篌引》中从正面写乐声,既以声写声,又以形写声的句子是:“”。
    3. (3) 《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 1. (2024高一下·贵港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
    2. (2) 杜甫《登岳阳楼》中,“”两句,描写洞庭湖浩瀚无边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 (3)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两句是“
  • 1. (2024·南宁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自然真切地描绘出“鸡犬之声相闻”的乡村生活环境。
    2. (2) 君子敬“小”而慎微,如司马迁《屈原列传》“”,表明“小”可以表达深远的意义;又如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指出“小”也会酿成大的祸患。
    3. (3) 古代很多节日记录着先民们的农事劳动生活,如社日,社日有春社和秋社。“社”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
  • 1. (2024高二下·浦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离骚》中表现诗人嫉恶如仇、宁愿随流水消逝也不同流合污的诗句:
    2. (2) 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 (3) 杜甫在《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1. (2023高一下·浦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春游图景“:莫春者,春服既成,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 (2) 《阿房宫赋》中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3. (3) 描写渭水、樊川两条河流水流平缓地经过阿房宫的两句是“
    4. (4) 苏洵在《六国论》中以“”两句回忆了六国先辈们开辟事业的艰辛。
  • 1. (2024高二下·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
    2. (2) 《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
    3. (3) 互文是指同句前后两个词语或上下两句文意互相交错补充,这种修辞手法在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如:
  • 1. (2024高二下·联合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知道自己与榜样的差距,就会努力追赶。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两句。
    2. (2) 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两句,描述了蜀道形成时令人震撼的场面。
    3. (3) 小刚想以“草”为题,以带有“草”字的古诗为基础,进行意象研究。张老师认为高适,屈原、杜甫诗中的“”两句就很适合。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2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