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贵港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
    2. (2) 杜甫《登岳阳楼》中,“”两句,描写洞庭湖浩瀚无边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 (3)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两句是“
  • 1. (2024·南宁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自然真切地描绘出“鸡犬之声相闻”的乡村生活环境。
    2. (2) 君子敬“小”而慎微,如司马迁《屈原列传》“”,表明“小”可以表达深远的意义;又如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指出“小”也会酿成大的祸患。
    3. (3) 古代很多节日记录着先民们的农事劳动生活,如社日,社日有春社和秋社。“社”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
  • 1. (2024高二下·浦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离骚》中表现诗人嫉恶如仇、宁愿随流水消逝也不同流合污的诗句:
    2. (2) 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 (3) 杜甫在《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1. (2024高二下·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
    2. (2) 《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
    3. (3) 互文是指同句前后两个词语或上下两句文意互相交错补充,这种修辞手法在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如:
  • 1. (2024高二下·联合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知道自己与榜样的差距,就会努力追赶。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两句。
    2. (2) 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两句,描述了蜀道形成时令人震撼的场面。
    3. (3) 小刚想以“草”为题,以带有“草”字的古诗为基础,进行意象研究。张老师认为高适,屈原、杜甫诗中的“”两句就很适合。
  • 1. (2024高一下·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煜《虞美人》中“”两句借对故国宫殿的追忆,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
    2. (2) 《归园田居》中写诗人归去后的生活,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3. (3)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姚二《登泰山记》中“”两句描摹色彩,用语简洁,寥寥几字,就将红日初升、霞光四射的情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2. (2) 《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动静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金陵秋景图。
    3. (3) 在学校举办的“中国古典诗词游艺会”上,小刚来到“品意象,吟诗句”专区,取下写有“松”字的意象牌,脱口吟出两句:“。”
  • 1. (2024高二下·贵港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的两句是“

    2. (2)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争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人们对战乱痛心疾首的句子是“自胡马窥江去后,”。
    3. (3) “梦”作为一种带有虚幻色彩的意象,常被唐代诗人用来表意抒情,如“”。
  • 1. (2024高一下·浦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2.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由”是因为“”,他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3. (3) 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来治理央在大国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又有饥荒的千乘之国,等到三年后,便会“”。
  • 1. (2024·南宁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离骚》中屈原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也有类似表明自己决心的句子:“ "!
    2. (2) 李商隐《锦瑟》中的“”两句运用绞人泪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悲哀。
    3. (3) 小刚临摹漫画《悬柔刺股》后,被漫画中的人物刻苦学习,孜孜不倦的精神所感动,想在漫画的空白处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有想好。老师说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就比较好。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共2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