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一下·龙里期中) 课文内容回顾。
    1. (1) 池草,山花,鱼入林。
    2. (2)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3. (3) 农历的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我们吃(①月饼 ②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①屈原 ②李白)。我还知道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 1. (2024五下·曲江期中) 积累填空。
    1. (1) 一首首诗就是一幅幅画。“”,这是儿童学种瓜的生动画面;“,彩丝穿取当银钲”,这是孩童玩冰的快乐时刻:“”,这是牧童归来的自在时光。
    2. (2) 一首首诗就是一份份情。“黄沙百战穿金甲,”,这是战士的壮志豪情;“”,这是真挚的朋友情;“”,这是对朝廷的失望之情;“羌笛何须怨杨柳,”,这是将士的思乡之情。
    3. (3) 在这半学期的学习中,课文中一个个鲜明的人物让人难忘:我们被称为“军神”的的钢铁般的意志所折服:我们佩服的神机妙算:我们为一代伟人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所感动。(写人名)
  • 1. (2024五下·湛江期中) 根据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填空。
    1. (1)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谨慎多疑的曹操、的周瑜、的诸葛亮。(用四字词语概括)
    2. (2)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根据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的相关内容改写,书中还有“”“赵子龙单骑救主”等广为流传的故事。
    3. (3) 武松和石猴都具有的特点,武松打虎后被称为“”,石猴高登王位后被称为“”。
  • 1. (2024五下·威县期中)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描写的人物是( )
    A . 刘备 B . 吴用 C . 贾宝玉 D . 诸葛亮
  • 1. (2024五下·迁安期中) 课文直通车。

    ①走进课文:通过学习,我认识了的武松,的刘伯承和的毛泽东;我还阅读了中国古典名著《》,其中,这个情节令我印象深刻。(注:不得写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②童真童趣:从雷震笔下我们看到了悠闲自得的牧童;“”;从杨万里笔下我们寻到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彩丝穿取当银钲”;从范成大笔下我们看到了儿童像模像样地模仿大人劳动:“”。

  • 1. (2024五下·马边期中) 积累填空。
    1. (1) 古诗博大精深,令人回味无穷。王维用“,夜静春山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深山月夜图;杨万里用“稚子金盆脱晓冰,”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陆游的“,五千仞岳上摩天”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王昌龄笔下将士们“黄沙百战穿金甲,”的豪情壮志让我们难以忘怀。
    2. (2)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令人难忘。《景阳冈》中,武松打虎的壮举表现了他的特点;《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智慧打击了的周瑜;《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毛主席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展现了他的伟人胸怀;《军神》中,刘伯承手术时拒绝使用麻醉剂,还能数出医生的刀数,表现出了他的意志。
  • 1. 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后,我知道雷锋叔叔是一个( )的人。
    A . 乐于奉献 B . 坚强勇敢 C . 聪明过人 D . 冷静稳重
  • 1. 故事情节要记牢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神笔马良》中,马良用神笔为穷人画了许多有用的东西。
    2. (2) 《一起长大的玩具》中,兔儿爷是中秋祭月的象征。
    3. (3) 《七色花》中,最后一片青色花瓣帮助跛脚男孩恢复了健康。
    4. (4) 《愿望的实现》里,老苏巴的儿子小苏希是个十分听话的孩子。
  • 1. 填空。
    1. (1) (台州市黄岩区期末)在《草船借箭》中,我们认识了的诸葛亮;在《清贫》中,我们认识了的方志敏。
    2. (2) 书中有大千世界,众生百态。看的小嘎子摔跤,感受童年的快乐;看楚人自相矛盾,懂得了;看刘伯承就医时,心生敬意。
    3. (3) 《手指》是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风趣幽默地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使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懂得的道理。
  • 1. (2024五下·江源月考)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梅花魂》中,外祖父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 (2) 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孙悟空大闹天宫。
    3. (3) 武松是我们熟知的打虎英雄。他在(水浒传)一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醉打蒋门神、风雪山神庙等。
    4. (4) 《草船借箭》一文中,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才智成功“借”到了十万多支箭。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