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五下·霸州期中) 阅读理解

    最后的时刻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份学习讨论提纲。听见叫她的名字,江姐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起身,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像平常一样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忙着帮她收拾行李。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的表情,大家都不安起来。江姐梳好了头,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着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面前看了一下,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①……”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还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布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眼泪,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上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讲完以后,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停了下来,回头把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②……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姐——”人们像猛地醒过来似的,红肿着眼睛,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其他男同志一起,挺立在囚车上面,像迎接庄严的战斗,像迎接即将到来的光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③……

    (选自《红岩》,有删改)

    1. (1) 给文中加序号的省略号选择正确的用法。(填序号)

      A.表示语意未尽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欲言又止

      ①—  ②— ③—

    2. (2) 短文题目“最后的时刻”本意是指,文中是指

      A.江姐牺牲前的短暂时刻                                        B.这一刻在其他时间之后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有(多选)

      A.是在自我激励:决不玷污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B.是在向特务宣告:你们也不会有好下场。

      C.是在向反动派示威:我们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

      D.是在激励同志们:要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4.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 (5) 短文主要记叙了江姐临刑前的哪些片段?你从中看到了江姐怎样的形象
  • 1. (2024二下·定州期中) 阅读理解

    最大的快乐

    在湖边,我看见一位老奶奶独自捞(lāo)着什么。我很奇怪,走过去问她:“老奶奶,您在捞什么?”

    她转过头来,她的头发已经灰白了,脸上也有了皱(zhòu)纹,但她的眼睛还是那么亮。她笑眯(mī)眯地看着我说:“唉(ài),我的小孙子病了,我不能领他出来玩。他让我给他捞几只小蝌(kē)蚪(dǒu)带回家。”

    我看见她脚边的瓶(píng)子里只有清水,一只蝌蚪也没有,就说:“老奶奶,我帮您捞几只吧!

    她很高兴,立刻把网罩(zhào)子给我。我在水里搅(jiǎo)动了几下,就捞上来几只蝌蚪。老奶奶高兴地说:“还是你行。这回我的小孙子可高兴了! ”

    我想,我这算是帮助了老奶奶吧?我帮她捞的小蝌蚪,会带给她生病的孙子一点儿快乐。

    能带给别人快乐,就是最大的快乐。

    ——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乐读书吧·一起长大的玩具》,有改动

    1. (1) 按提示,填空。

      短文中有许多不认识的字,要想认识它们,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捞”“搅”都查部,带有这个部首的字多与有关,我还知道带有这个部首的字有,组词  

    2. (2) 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灰白)的头发

      的湖水

      的奶奶

      的头发

      的湖水

      的奶奶

    3. (3) 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写句子。

      例:瓶子里装着几只可爱的小蝌蚪。

      树枝上落着

      窗户外

      河堤边

    4. (4) 读完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1. (2024四下·乐安期中) 阅读理解

    渔夫织网

    ①有一个渔夫贪图省事,织的网只有一张桌子那么大。他出海一天也没有捕到一条鱼,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邻居对他说 ____你织的网实在太小了 ____哪能捕到鱼 ____还是把网织得大一点再出海捕鱼吧 ____

    ②渔夫听了邻居的话,就认真地在家织网,几天下来,把网织得和邻居的一样大。渔夫带着他的大网出海捕鱼,一天下来,捕到了许多鱼,他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

    ③渔夫想,看来捕鱼多少的关键是网的大小。____我把网织得更大,那捕到的鱼 ____一定多。渔夫不再出海捕鱼,一天接一天在家织网,几天下来,他把原来就很大的网又扩大了几倍。巨网织好后,渔夫就带着它出海捕鱼去了,他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巨网撒入大海。渔夫想,这一网收起来,鱼一定可以装满一船,想着想着,他乐出了声。

    ④渔夫准备收网了,一拉网,觉得好沉好沉,拉了半天也拉不上来。网中确实有许多鱼,鱼儿们拼命地向大海深处游去,把渔夫的小船也拉得翻了身。渔夫这才知道,网并非是越大越好,贪得无厌,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1. (1) 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 (2) 在括号内加上关联词。
    3. (3)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垂头丧气:

      贪得无厌:

    4. (4) 渔夫开始为什么垂头丧气地回了家?后来为什么高兴地回到了家?
    5. (5) 渔夫听了邻居的话是怎么做的?
    6. (6)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1. (2024四下·武江期中) 课外阅读。

    两代人的美

    ㅤㅤ一位老奶奶和她满脸雀斑的小孙子一起在动物园里游玩。很多小孩都在排队等候一位当地的艺术家用虎爪在他们的脸上画画。

    队列中有个女孩子,像小喜鹊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突然,她发现了小男孩,对小男孩说:“你脸上这么多雀斑,都没地方画了!”

    小男孩感到很难堪,就低下了头。奶奶蹲下来对他说:“我喜欢你的雀斑,我小时候总想长这些雀斑呢。”她抚摸着小男孩儿的脸颊,说:“雀斑很漂亮!”

    小男孩抬起头说:“真的吗?”“当然是真的。”奶奶说,“你看我身上有什么比雀斑还漂亮的?”

    小男孩想了一下,又认真地注视着奶奶的面孔,小声地说:“皱纹”。

    1. (1) 根据你对短文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2) 请你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3. (3) “小男孩感到很难堪,就低下了头。”“难堪”的意思是,小男孩此时此刻可能在想:
    4.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描写和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
    5. (5) 读了短文,你有什么疑问?你想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 1. (2024四下·曲江期中) ____

    ①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炊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②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村就像缺乏生气。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滚动,炊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屋的上空,拥抱那乳白色的晨雾。农人们扛着锄、牵着牛走出村庄,伴着鸡鸣、狗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一缕缕淡淡的炊烟(牵动 拉动)着他们的饥肠。“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干面?搅团?有没有油波辣子?”这时,炊烟就成为了他们生活的(渴望 愿望)。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归巢,农人们荷锄而归。

    ③炊烟在城市是一种污染,在乡下却成为一种风景。城市的风景虽然对于现代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但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让城里人厌烦和无奈。无怪乎在乡村生活得久了的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听惯了牛羊虫鸟的鸣叫声,看惯了村舍炊烟的缭绕,两只脚板走在泥土上才觉得踏实和舒适。

    ④炊烟它带给我是淡泊的心境。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到了假日,我会兴致勃勃去乡下欣赏炊烟的景致。这种感情,既有对曾经被炊烟弥漫过的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有一种对返璞归真人生态度的守望。

    ⑤我知道,留恋着乡下的炊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1. (1) 请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章的横线上。
    2. (2) 选出括号里最恰当的词语。
    3. (3) 第②段是按照顺序描写乡村生活的。请根据内容简要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炊烟

      人们的表现

    4. (4) 第④段中“失魂落魄”的意思是。我“失魂落魄”的原因是
    5. (5) 读第⑤段画线的句子,根据句子自己提个问题,并联系上文回答问题。

      问题:

      回答:

  • 1. (2024六下·大埔月考) 材料(二)

    上初中时,我喜欢《福尔摩斯探案集》到了痴迷的地步。那时,父母工资微薄,除了维持生活以外,根本没有剩余的钱去买一本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书。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而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几经犹豫之后,我试着用钥匙打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张20元的纸币,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福尔摩斯探案》。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里进了一批新书,其中《名侦探柯南》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本侦探故事书。禁不住“柯南”的诱惑,我想如法炮制。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峰儿,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会永远做一个好孩子。”我很惭愧,取出纸条,悄悄地锁上了抽屉。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1. (1) 给短文取一个题目
    2. (2) 文中表现出“我”十分喜欢《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四字词语是。“风平浪静”在短文中指;“如法炮制”在文中具体指
    3. (3) 哪句话可看出这张纸条对“我”的教育极大?在文中找出来。
  • 1. (2024五下·博罗期中) 阅读

    小兵张嘎(节选)

    ①小嘎子决心要当八路军了。可是,第二天他忽又起了个怪念头——想进城。

    ②这念头很猛烈,竟像驾着坦克冲来的,连纯刚大伯都劝不住他。他一口咬定说,要去找城里的老姑,告诉她奶奶去世的消息,顺便再要点儿钱花。然而,他心里却是在想:一定要去打听打听老钟叔的下落,探一探城里的情况。若是机会凑巧,能偷鬼子一条枪,那就不怕八路军嫌我小了。

    ③他吃了早饭,谢过纯刚大伯,又在奶奶的新坟上磕了头,便把老钟叔做的木枪“张嘴灯”别在腰里,背起个小草筐,拿起短把镰刀,穿着青裤白褂,径直沿着蜿蜒的河堤,朝城里走去。

    ④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儿。堤两边全是海似的绿油油的庄稼:早地上,大多是高粱、棒子,已有半人来高,茁壮得像一排排的勇士;河边上,大多是稻子和苎麻,绿叶儿映着清水,蛤蟆和蜻蜓在上下逗闹。往远看,那一湾湛清清的河水,直向天边上伸展过去,钻到一堆白云下面去了。太阳还未升高,空气是多么凉爽啊!然而,扫兴的却是夹堤的两行杨柳,那原本是葱茏茂密青翠成荫的,却在“扫荡”中都给鬼子砍去了树梢,单剩下些光秃秃的树干,直愣愣站着,仿佛一幅风景画上,给人抹了几道子黑。

    ⑤小嘎子一路朝前走,心窝里嗵嗵跳着,心里算盘着:“枪要偷不着呢?空手去当八路,还是得嫌我小……咳!有了,想法子捉个汉奸!那才真像个侦察员呢!……麻烦的是部队不好找,县大队,区小队,都藏着,谁知道他们在哪儿啊?”

    ⑥等转上大道,前面就是县城了。在那黑黝黝的城墙上,像颗颗巨大的牙齿,排着一列垛口。每隔不远,还墩着些蘑菇头炮楼,半腰里尽是幽黑的枪眼,仿佛在远远地瞪着他。小嘎子提一口气,给偷枪的念头鼓舞着,坦然地照直奔向城门……

    1.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想法 崎岖

    2. (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从第③自然段中运用的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中,我们能体会到
    4. (4) 第④自然段描写嘎子在进城路上所看到的景象。当嘎子看到庄稼、河水等家乡美景时,心情,而当看到“光秃秃的树干”后,嘎子感到。这种前后对比的描写,是为了表达嘎子的感情。
    5. (5) 从短文中,你感受到小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简要加以概括。
    6. (6) 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对小嘎子说什么?
  • 1. (2024六下·南海期中) 文学类文本阅读。

    满载夕阳的单车

    ①小时候,我寄居在外婆家,童年生活孤独而单调。开学那天,我独自骑着一辆自行车,前往小镇上的学校报名。这辆自行车后轮车圈扭曲变形,因此人们说它“会跳舞”。随后,我惊喜地发现班里竟然有好几个曾经的小学同学。我开心地和他们打招呼,在陌生的环境里突然有一丝亲切感。

    ②每周星期五下午,我们相约在校门口,一起骑车回家。可我害怕伙伴们发现自己那辆自行车“会跳舞”,因此总是骑在最后。他们在前面说说笑笑,我跟在后面安静地倾听。傍晚的田野寂静无声,远处血红的夕阳涂满天际,荡漾在每个人的嬉笑声中。

    ③那时乡间的小路还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满路泥泞,因此校门口会站满接学生的家长,而我只能独自回家。黏稠的黄泥塞满了自行车的挡泥瓦,车轮转不动,我只能推着车艰难前行。为了行走方便,我干脆卸掉了它。从此,这辆自行车失去了挡泥瓦,车轮跳舞时显得格外刺眼。

    ④新学期开学报到时,我发现班里少了很多人,原来的伙伴们纷纷涌向县城读书,只有我一人还留在偏僻的小镇上。那时村庄已经修了水泥路。星期五下午,我一个人在回家的路上骑行。夕阳依旧美丽,只是我再也听不见大家的笑声。之后的日子里,单车载着我,我载着夕阳,一起穿梭在那条小路上。

    ⑤那段时间,一种软软的痛与孤单、彷徨混杂在一起,袭击着我的内心。某个下雨的星期五,我骑车回到家,脱衣服时才发现白衬衫的后背脏了,上面布满了拖着尾巴的泥点。我惊愕良久,所有的苦难终将成为我成长的财富。失去挡泥瓦之后,自行车居然变成了一位画家,在白衬衫上绘就了一幅水墨画。那么我呢,未来我又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呢?那一刻,我突然醒悟: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了,我应该努力学习,考上县城的高中。就这样,在那段单枪匹马的日子里,我咬紧牙关,努力向有光亮的方向前进。

    ⑥当我如愿以偿考上全县最好的高中时,却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和兴奋之情,我终于明白,原来到达顶点之后,曾经的激扬和呐喊就只剩下平静。那天傍晚,我再次骑上那辆“会跳舞”的单车,骑过那条小路。夕阳被我打碎,泄了一地橙黄。透过斑驳的光影,我努力向路尽头望去,眼角流着含笑的泪。我感到自己被光亮所包围,这光亮是走出自卑、孤单、彷徨的轻松,是收获平静、自信、努力的成长。这成长如同沉甸甸的夕阳,爬上我的车后座。我满载而归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单枪匹马:

      满载而归:

    2. (2) 阅读短文,“我”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事件

      寄居外婆家

      同伴们纷纷涌向县城读书

      发现白衬衫上的“水墨画”

      考上全县最好的高中

      我的变化

      害怕

      突然醒悟

    3. (3) 请赏析下面句子,根据提示揣摩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从此,这辆自行车失去了挡泥瓦,车轮跳舞时显得格外刺眼。(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傍晚的田野寂静无声,远处血红的夕阳涂满天际,荡漾在每个人的嬉笑声中。(从描写手法角度)

    4. (4) 文章结尾作者说:“我满载而归。”结合文章,说说载的是什么?
  • 1. (2024六下·南海期中) 文学类阅读。

    当你数到一百颗星星的时候

    ①以前的夏天,吃完了饭——也许是凉面,也许是稀饭搭配咸鸭蛋、拌藕丝和蟹粉蛋,收碗筷到厨下洗了,我外婆便喝一声:“去乘风凉!”无锡话,似乎说不好“乘凉”二字,一定得“乘风凉”三个字,出口才顺。于是全家提了竹凳,拿了蒲扇,扶老携幼,出了门去。

    ②各家提了竹凳出来,各分一片坐了。坐得不拥挤,怕热;却也不太远,因为得聊天。小孩子总是先嚷热,毕竟家里还有电风扇,乍离了风,出来一坐,觉出闷热来,立刻不高兴了。我那会儿还跟外婆抗议过:“什么乘凉,明明是乘热!”我外婆便道:“心静自然凉。”我喊:“不懂,不懂!”外婆捧起我的小脸,认真说道:“孩子,你去数星星吧!数到一百颗,就凉了。”说完还宠溺地在我头上摸了摸。

    ③我那会儿数星星有个笨法子:先找到最熟悉的几颗星,以其为圆心,数周围的;左边几颗,数齐了;掰着手指扒拉着,数着数着,好,一百颗了。果然有效。数到一百颗星星时,果然凉了下来,心也静了下来。

    ④大人聊天小孩吵。大人聊物价,聊吃喝,聊乡下来卖西瓜的那辆车今天来过了;聊球赛,聊八卦,聊隔壁厂子的谁新买了个录音机。小孩吵闹,说二郎神和孙悟空谁厉害,猪八戒打不打得过哪吒,蛇精的“如意显灵”够不够厉害,是不是打得过姜子牙,西梁女国那个要抢唐僧的女妖怪也是蝎子精……

    ⑤忽而大家都安静下来,是一缕风来了。众人各自屏息凝神 , 如饮仙露。大家停了扇子,伸展肢体,一致赞誉:“好风!好风!”飘飘欲仙,大口呼吸,觉得树叶都有青翠香气了。

    ⑥到夜凉得心沉了,星星也数过一遍了,诸天神佛都讨论过一遭了,便有哪家开了西瓜,切了片,放在脸盆里端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吃得上了脸,湿了手,兴致高昂,又绕着闹。大人们连哄带劝,让孩子去一旁的水龙头,洗了手脸再来。

    ⑦孩子们一走,空地上静一刻,便听得见呼噜声--是隔壁楼的胖大叔睡着了。呼噜噜。忽然雷霆一声响,轰隆隆。胖大叔便醒了,睁眼看时,天上阴云密布。这时惯于乘凉的诸位,个个面露喜色。大雨滂沱之前,会有阵阵急风,吹得薄衫贴身,精神爽朗。大家站起来,一边拾掇凳子,一边舒展胳膊,吹这珍贵的风。风劲厉,雨点啪啪打将下来;大家各自道一声“明天再见,快点回去”,提了凳子,扇子遮头,一路跑回家。

    ⑧如今,外婆过世十几年了。树叶簌簌,雷声隐隐,清风吹衫,西瓜满盆……那样的日子已一去不返 , 那数星星的心境似也不再如初。一颗星,两颗星,数了十来颗,便忘却了。真沉下心来,努力寻找儿时的那几颗星,这里几颗,那里几颗……

    ⑨数着数着,记忆慢慢回来了。

    ⑩数着数着,那份心静慢慢回来了。

    ⑪数着数着,数重了?还多出来一颗。那颗星是外婆的眼睛,正看着我呢?

    1. (1) 阅读文本,第3-7自然段讲了哪几件事?
    2. (2)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屏息凝神:

      一去不返:

    3. (3) 请赏析下面句子,根据提示揣摩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孩子们争先恐后,吃得上了脸,湿了手,兴致高昂,又绕着闹。(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②树叶簌簌,雷声隐隐,清风吹衫,西瓜满盆……(从描写手法角度)

    4. (4) 结合文章第2-3自然段,说说外婆是个怎么样的人?
    5. (5) 文中多次出现“数着数着”,联系全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 1. (2024四下·南海期中) 文学类文本阅读。

    毕淑敏

    ①一位老猎人,在大兴安岭蜂蜜般黏稠的篝(ɡōu)火旁,对我说:“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

    ②“狼带着小狼过河,怎么办呢?要是只有一只小狼,它会把它叼在嘴里。若有好几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子女’会出什么事,于是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咬紧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

    ③“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带着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

    ④“这是一只愚蠢的狼,也许它昏了头。人一旦爬上坡顶,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了。我这样想着,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沙丘。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逃向远方,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小狼不见了。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那是我生平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追到太阳下山才将它击毙,累得我几乎吐了血。

    ⑤“我把狼皮剥下来,挑在枪尖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真是一只不可思议的狼,它为什么如此犯忌呢?

    ⑥“那两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已经快走回家了,我决定再回到那个沙丘看看。快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火一样,悠悠地升起两道青烟。”

    ⑦“我跑过去,看到一大堆干骆驼粪,白气正从其中冒出来。我轻轻扒开,看到白天失踪了的两只小狼,正在温暖的驼粪下均匀地喘着气,做着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好梦。

    ⑧“原来,那只母狼是这么的智慧,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自若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

    (选自《毕淑敏散文集》,有删改)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不可思议:

      从容自若:

    2. (2) 文中通过两件事情写出了母狼的智慧,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3. (3) 从修辞的角度,说说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那是我生平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

    4. (4) 文中的猎人对母狼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5. (5)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母狼?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