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六下·陆川期中) 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父亲留下的书香

    ①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高,住房又小,挤挤巴巴的,连一个书橱也放不下。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以从家里的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到处堆放着的书本看出,更能从我和妻子、儿子饭后暇余常常是各人手执一卷昭然可见……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留传下来的呢。

    ②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táo zuì( )于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③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景 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④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专 钻)研了《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 剪)药,又做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效果。

    ⑤奇迹终于jiàng lín(  )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下床了!

    ⑥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继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做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寿到古(希 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⑦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缕缕的书香。

    1. (1) 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家(景  境)    (专 钻)

      (煎 剪)药   古(希  稀)

    2. (2) 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词语。

      táo zuì

      jiàng lín

    3. (3) 文章写“父亲喜欢看书”,选择了两个材料来写,略写的是,详写的是
    4. (4) 下列对文章题目中的“书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5. (5) “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继承父亲的精神。”中“父亲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 1. (2024六下·南湖期中) 阅读理解

    人生如棋

    父亲喜欢下象棋。那一年,我大学回家度假,父亲教我下棋。

    我们俩摆好棋,父亲让我先走三步。可不到三分钟,三下五除二,我的兵将损失大半,棋盘上光秃秃的,只剩下老帅,仕和一车两卒在孤军奋战。我不肯罢休,可是已无力回天,眼睁睁看着父亲“将军”,我输了。

    我不服气,摆棋再下。几次交锋,基本上都是不到十分钟就败下阵来。我不禁有些泄气。父亲看看我,说:“你初学棋,输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知道输在什么地方.否则你就是再下十年,也还是输。”

    “我知道,输在棋艺上。我技术不如你,没有经验。”

    “这只是次要因素,不是最重要的。”

    “那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不解地问。 

    “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态不对,你不珍惜你的棋子。”

    “我怎么不珍惜?每走一步,我都想半天。”我不服气地说。

    “那是后来,你开始是这样吗?我给你算过,你三分之二的棋子是在前三分之一的时间里失去的。这期间你走棋不假思索,拿起来就走,失也不觉得可惜。因为你觉得棋子很多,失一两个不算什么。”

    我看看父亲,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来。

    “后三分之二的时间,你又犯了相反的错误:对棋子过于珍惜,每走一步,都是思前想后,患得患失,一个棋子也不想失,结果一个一个都失去了。”

    说到这儿,父亲停下来,把棋子重新在棋盘上摆好,抬起头看着我,问:“这是一盘待下的棋,我问你,下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想也没想,脱口而出:“赢呗。”

    “那是目的。”父亲不满地扫了我一眼,“下棋最基本的原则是得失。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每走一步,你心里都要非常清楚,为了赢得什么,你愿意失去什么。这样才可能赢。可惜,大部分人都像你这样,开始不考虑失,只想到得。等到后来失多了,又过于谨慎,束手束脚,所以才屡下屡败。其实不仅是下棋,人生也是如此呀。”

    我看着父亲,又看看眼前的棋,恍然大悟。

    1. (1) 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不假思索:

      患得患失:

      恍然大悟:

    2. (2) 根据短文的内容完成填空。

      “我”和父亲下棋,“我”认为输在,而父亲认为“我”输在。下棋最重要的是,其次是。下棋的目的是,下棋的基本原则是

    3. (3) 读画线的句子,并说明生活中“得”与“失”的关系。
    4. (4) 父亲说,“其实不仅是下棋,人生也是如此呀。”句中的“如此”指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画上横线,并写出你的体会。
    5. (5) 句子仿写。

      人生如棋,每走一步,你都要非常清楚,为了赢得什么,你愿意失去什么。

      人生如

  • 1. (2024五下·临平期中) 阅读理解

    《吃蟹》(节选)

    ①第二件不能忘却的事,是父亲的中秋赏月,而赏月之乐的中心,在于吃蟹。

    ②我的父亲中了举人之后,科举就废,他无事在家,每日吃酒、看书。他不要吃羊、牛、猪肉,而喜欢吃鱼、虾之类。而对于蟹,尤其喜欢。自七八月起直到冬天,父亲平日的晚酌规定吃一只蟹,一碗隔壁豆腐店里买来的开锅热豆腐干。(A)他的晚酌,时间总在黄昏。八仙桌上一盏洋油灯,一把紫砂酒壶,一只热豆腐干的碎瓷盖碗,一把水烟筒,一本书,桌子角上一只端坐的老猫,我脑中这印象非常深刻,到现在还可以清楚地浮现出来。我在旁边看,有时他给我一只蟹脚或半块豆腐干。然而我喜欢蟹脚。蟹的味道真好,我们五个姊妹兄弟,都喜欢吃,也是为了父亲喜欢吃的缘故。只有母亲与我们相反,喜欢吃肉,而不喜欢又不会吃蟹,吃的时候常常被蟹螯上的刺刺开手指,出血;而且抉剔得很不干净,父亲常常说她是外行。父亲说: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脚上的拳头(即关节)里的肉怎样可以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剔……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蟹螯上的骨头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父亲吃蟹真是内行,吃得非常干净。所以陈妈妈说:“老爷吃下来的蟹壳,真是蟹壳。”

    ③蟹的储藏所,就在天井角落里的缸里,总养着十来只。到了七夕、七月半、中秋、重阳等节候上,缸里的蟹就满了,那时我们都有得吃,而且每人得吃一大只,或一只半。尤其是中秋一天,兴致更浓。在深黄昏,移桌子到隔壁的白场上的月光下面去吃。(B)更深入静,明月底下只有我们一家的人,恰好围成一桌,此外只有一个供差使的红英坐在旁边。大家谈笑,看月亮,他们——父亲和诸姐一直到月落时光,我则半途睡去,与父亲和诸姐不分而散。

    ④这原是为了父亲嗜蟹,以吃蟹为中心而举行的。故这种夜宴,不仅限于中秋,有蟹的季节里的月夜,无端也要举行数次。不过不是良辰佳节,我们少吃一点,有时两人分吃一只。我们都学父亲,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受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此外没有别的菜了。因为父亲吃菜是很省的,而且他说蟹是至味,吃蟹时混吃别的菜肴,是乏味的。我们也学他,半蟹斗的蟹肉,过两碗饭还有余,就可得父亲的称赞,又可以白口吃下余多的蟹肉,所以大家都勉励节省。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好!自父亲去世以后,我不曾再尝这种好滋味。现在,我已经自己做父亲,况且已经茹素,当然永远不会再尝这滋味了。(C)唉!儿时欢乐,何等使我神往!

    1. (1) 本文围绕“吃蟹”写了哪些场景,仿照样子填一填。

    2. (2) 第④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描写了 。朗读这段话时,可以用(舒缓轻快)的语气,因为 
    3. (3) 作者说“自父亲去世以后,我不曾再尝这种好滋味。”这种好滋味包括 ____(多选)
    4. (4) 从文中A、B、C三处加粗的句子中选择一处,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我”的情感,并写一写。

      我选 处。 

  • 1. (2024五下·临平期中) 阅读理解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

    ①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一个!”联系上下文,

    【我猜测“肏攘一个”是“吃一个”的意思。】

    ②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攘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____】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1. (1) 仿照短文第①自然段的标注示例,在文中框里写一写。
    2. (2) 刘姥姥的哪些举动惹得人们笑个不停?读短文,根据故事内容填一填。

      →说笑话自己不笑→

    3. (3) 读短文第②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想一想,凤姐儿是真心想请刘姥姥尝鸽子蛋吗?请联系上下文作出判断,并分点说明理由。
    4. (4) 请选择文中一位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并为他(她)设计一张人物名片。

      人物:

      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写:

      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

  • 1. (2024四下·平昌月考) 阅读理解

    稻花飘香的生命

    一颗巨星陨落了,一个稻花飘香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袁隆平院士离世的消息传出,举国同悲。出殡那天,长沙城里阴雨绵绵。①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手捧鲜花,跟着灵车缓缓地前行,神情肃穆悲戚。

    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引路人,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研究杂交水稻,让水稻增产。他用一粒种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前全国闹饥荒,看着人们挨饿,袁隆平非常难过,下定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为了实现理想,袁隆平勤勤恳恳地研究、实验。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实验田里度过。即便到了八九十岁高龄,他也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爬田埂、蹲泥水。②炎炎烈日下,他弓着身子,拿着放大镜,一株一株地寻找符合要求的稻穗,脸上的汗珠滴下来,无声无息地没入脚下的泥水中。稻田里的那个顶天立地的身影,书写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责任与担当。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袁隆平研发出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从最初的亩产300斤,到现在亩产突破3000斤。他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他的科研成果也造福了世界人民,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了杂交水稻,非洲等贫困地区的许多人民也因此增加了生的可能与希望。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稻花飘香,香远益清…… 

    (有删改)

    1. (1)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 “一颗巨星陨落了”是指

      ②“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中“一件事”是指

    2. (2) 读画横线的句子,填空。

      ⑴句①是对人们的描写,表达了人们的心情。

      ⑵句②是对袁隆平的描写。此时,袁隆平院士的内心可能想的是:

    3. (3)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4. (4) 读了短文,你认为袁隆平院士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学习?
  • 1. (2024五下·巴州月考) 丰子恺学说话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丰子恺有一次坐轮船,遇见了一个钱庄商人,商人问他的姓名。

    丰子恺答:“姓丰。”

    钱庄商人纳闷地问:“什么风?”

    丰子恺解释道:“咸丰皇帝的‘丰’。”

    钱庄商人不解。因为年代相去甚远,商人也不大看历史书,因此并不知道咸丰。

    丰子恺又说:“五谷丰登的‘丰’。”

    谁知钱庄商人仍不知道是哪个丰,丰子恺哭笑不得,只好拿笔在纸上写了个“丰”。

    钱庄商人一看,恍然大悟,连声赞道:“这姓不错!是‘汇丰银行’的‘丰’啊!”丰子恺也乐了,心想:不错不错,“汇丰银行”的确比“五谷丰登”要时髦,比“咸丰”要通用。

    没多久,丰子恺和一个农民同乘一辆车,两人交谈甚欢,丰子恺自我介绍道:“鄙人姓‘丰’,汇丰银行的‘丰’。”

    农民大叔一辈子在乡下种田,并没听说过有个汇丰银行,就摇头表示不知。

    丰子恺就说:“咸丰皇帝的‘丰’。”

    农民大叔只关心自己的温饱,并不去管谁又坐了江山,何况是百年前的皇帝,仍是摇头。

    丰子恺只好在他手上写了个“丰”。

    农民大叔忙说:“好姓好姓,年年丰收、五谷丰登的‘丰’啊!”

    丰子恺恍然大悟:“一直觉得说话并不是难事,可对待不同的说话对象,要说的话还真不一样。看来,我也得好好学学说话的功夫啊!”

    1. (1)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相去甚远:

      恍然大悟:

    2. (2) 坐船时,钱庄商人知道丰子恺姓的是“”的“丰”;同坐一辆车时,农民大叔知道丰子恺姓的是“”的“丰”。
    3. (3) 为什么钱庄商人和农民大叔对同一个“丰”字的认识不同?
    4. (4) 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5. (5)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如果向一位保洁阿姨介绍自己的姓,你会如何介绍。
  • 1. (2024四下·巴州月考) 阅读理解

    《巨人的花园》选段

    巨人看见这个情景,心也软了。他对自己说:“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他十分后悔自己先前的举动。

    他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走进花园里。孩子们看见他,非常害怕,立刻逃走了,花园里又出现了冬天的景象。只有那个小男孩没有跑开,因为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看不见巨人走过来。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到树枝上。这棵树马上开花了,小鸟们也飞来歌唱。小男孩伸手搂住巨人,亲吻着他的脸颊。别的孩子看见巨人不再像先前那样凶狠了,也都跑了回来。春天也跟着一起回来了。巨人对他们说:“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他拿出一把大斧子,拆除了围墙。

    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到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巨人
    2. (2) 春天不肯到花园来的原因是(        ) 。
    3. (3) 巨人拆除围墙是因为他明白了,一堵围墙挡住了孩子们的脚步,也挡住了,只留下了。这告诉我们
    4. (4) 发挥想象,完成练习。

      ①巨人拆除了围墙后,我仿佛听见孩子们对巨人说:“。”

      ②巨人拆除了围墙后,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得多么开心呀!有的孩子,有的孩子,有的孩子……

  • 1. (2024五下·霸州期中) 阅读理解

    最后的时刻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份学习讨论提纲。听见叫她的名字,江姐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起身,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像平常一样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忙着帮她收拾行李。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的表情,大家都不安起来。江姐梳好了头,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着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面前看了一下,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①……”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还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布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眼泪,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上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讲完以后,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停了下来,回头把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②……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姐——”人们像猛地醒过来似的,红肿着眼睛,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其他男同志一起,挺立在囚车上面,像迎接庄严的战斗,像迎接即将到来的光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③……

    (选自《红岩》,有删改)

    1. (1) 给文中加序号的省略号选择正确的用法。(填序号)

      A.表示语意未尽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欲言又止

      ①—  ②— ③—

    2. (2) 短文题目“最后的时刻”本意是指,文中是指

      A.江姐牺牲前的短暂时刻                                        B.这一刻在其他时间之后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有(多选)

      A.是在自我激励:决不玷污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B.是在向特务宣告:你们也不会有好下场。

      C.是在向反动派示威:我们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

      D.是在激励同志们:要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4.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 (5) 短文主要记叙了江姐临刑前的哪些片段?你从中看到了江姐怎样的形象
  • 1. (2024二下·定州期中) 阅读理解

    最大的快乐

    在湖边,我看见一位老奶奶独自捞(lāo)着什么。我很奇怪,走过去问她:“老奶奶,您在捞什么?”

    她转过头来,她的头发已经灰白了,脸上也有了皱(zhòu)纹,但她的眼睛还是那么亮。她笑眯(mī)眯地看着我说:“唉(ài),我的小孙子病了,我不能领他出来玩。他让我给他捞几只小蝌(kē)蚪(dǒu)带回家。”

    我看见她脚边的瓶(píng)子里只有清水,一只蝌蚪也没有,就说:“老奶奶,我帮您捞几只吧!

    她很高兴,立刻把网罩(zhào)子给我。我在水里搅(jiǎo)动了几下,就捞上来几只蝌蚪。老奶奶高兴地说:“还是你行。这回我的小孙子可高兴了! ”

    我想,我这算是帮助了老奶奶吧?我帮她捞的小蝌蚪,会带给她生病的孙子一点儿快乐。

    能带给别人快乐,就是最大的快乐。

    ——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乐读书吧·一起长大的玩具》,有改动

    1. (1) 按提示,填空。

      短文中有许多不认识的字,要想认识它们,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捞”“搅”都查部,带有这个部首的字多与有关,我还知道带有这个部首的字有,组词  

    2. (2) 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灰白)的头发

      的湖水

      的奶奶

      的头发

      的湖水

      的奶奶

    3. (3) 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写句子。

      例:瓶子里装着几只可爱的小蝌蚪。

      树枝上落着

      窗户外

      河堤边

    4. (4) 读完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1. (2024四下·乐安期中) 阅读理解

    渔夫织网

    ①有一个渔夫贪图省事,织的网只有一张桌子那么大。他出海一天也没有捕到一条鱼,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邻居对他说 ____你织的网实在太小了 ____哪能捕到鱼 ____还是把网织得大一点再出海捕鱼吧 ____

    ②渔夫听了邻居的话,就认真地在家织网,几天下来,把网织得和邻居的一样大。渔夫带着他的大网出海捕鱼,一天下来,捕到了许多鱼,他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

    ③渔夫想,看来捕鱼多少的关键是网的大小。____我把网织得更大,那捕到的鱼 ____一定多。渔夫不再出海捕鱼,一天接一天在家织网,几天下来,他把原来就很大的网又扩大了几倍。巨网织好后,渔夫就带着它出海捕鱼去了,他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巨网撒入大海。渔夫想,这一网收起来,鱼一定可以装满一船,想着想着,他乐出了声。

    ④渔夫准备收网了,一拉网,觉得好沉好沉,拉了半天也拉不上来。网中确实有许多鱼,鱼儿们拼命地向大海深处游去,把渔夫的小船也拉得翻了身。渔夫这才知道,网并非是越大越好,贪得无厌,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1. (1) 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 (2) 在括号内加上关联词。
    3. (3)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垂头丧气:

      贪得无厌:

    4. (4) 渔夫开始为什么垂头丧气地回了家?后来为什么高兴地回到了家?
    5. (5) 渔夫听了邻居的话是怎么做的?
    6. (6)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