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真题精选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练习。

    揠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②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 芒芒然③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④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①揠(yà):拔。②闵(mǐn):同“悯”,忧虑,担心。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④槁(gǎo):枯萎,枯死。

    1. (1) 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其人曰(   )

      A.所谓 B.称谓 C.对……说

      ②今日矣(   )

      A.缺点 B.弊端,错误 C.累坏

      ③其子而往视之(   )

      A.快步走 B.慢慢走 C.正常走

    2. (2)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
    3. (3) “揠苗助长”也经常写作“  ”,两个词语的意思相同,都是正确的。
    4. (4) 语文要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 1.  读一读,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 (1) 下列四位同学谁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
    2. (2) 用原文中的句子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3. (3) 文中的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4. (4) 这是一则故事,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和《》。
    5. (5) 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 1. (2024五下·自贡期中) 文言文阅读。

    钟氏之子(节选)

    钟毓(yù)、钟会少有令誉 ,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chì)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语:对……说。③敕见:奉皇帝的命令进见。

    1. (1) 联系上下文,选择句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⑴魏文帝
      A.用鼻子嗅气味。         
      B.听见。         
      C.出名,有名望。
      问会
      A.回答,回报。           
      B.副词,又,再。 
      C.重复,重叠。
      何以不汗
      A.指皇上。               
      B.指钟毓。       
      C.指钟会。
    2. (2) 面对魏文帝的提问,两兄弟是如何回答的?(用原文回答)
    3. (3) 面对魏文帝的提问,两兄弟中谁的回答更妙?为什么?( )
  • 1. 古文天地
    1. (1) 在《自相矛盾》的小古文中,有人一语道破天机——或曰:“,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2. (2) 孔指以示儿曰:“。”儿应声答曰:“。”杨氏子和孔君平之间的对话真是巧妙,你听出来了吗?他们在利用做文章,难怪文章开头说:“梁国杨氏子九岁,。”
  • 1. 疑邻窃斧

    人有亡斧者,意①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②,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③,相(hú)④于谷③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己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⑥也。

    【注释】①意:猜测,猜想。②颜色:神色。③俄而:不久后。④扫:挖。⑤谷:山沟。⑥有所尤:被偏见蒙蔽。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人有斧者:

      其行步:

      见其邻人之子:

      窃斧者:

    2. (2) 这个人一开始觉得邻居的儿子,不久在山沟里挖到了自己的斧子,又觉得邻居的儿子
    3. (3) 这个人前后的想法产生了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来。
    4. (4) 生活中你什么时候也曾“有所尤”?文章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 1. (2024六下·辉南月考) 傅显迂缓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①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②,倦而假寐③。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注释]①雅步:从容安闲地行走。②针黹(zhǐ):针线活。③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1. (1) 请解释文中加点字词意思。

      相见:

      走觅兄:

    2. (2) 下列对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3) 开头写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的目的是( )
    4. (4) 新思维开放探究读完这个故事,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你的启示。
  • 1. (2024三下·靖宇月考)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 (1)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

      A.兔触株    B.因其耒而守株    C.复得兔

    2.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兔不可复得

    3.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 (4) 本文后来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则寓言讽刺了哪种人? 
  • 1. (2024六下·祁阳月考) 《伯牙鼓琴》

    ____,___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锺子死,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 (1) 把原文补充完整。
    2. (2) 《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
    3. (3) 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 1. 阅读课文《杨氏之子》,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诣:

      ②示:

    2. (2) 结合文意,把杨氏之子回应的话填一填。

      杨氏

      杨梅

      杨家水果

    3. (3)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4. (4) 用现代汉语把下面这句话的意思写出来。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 (5)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 1. 按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1. (1) 《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曰:“日初出。”一儿曰:“日初出。”他们分别认为
    2. (2) 《学弈》中“虽与之俱学,

      日:非然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