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三下·宝安期中) 读句子,完成练习。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1. (1) 这句话中“释”的意思是;“冀”的意思是
    2. (2) 朗读这句话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1. (2024六下·南海期中) 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 (1) 《学弈》选自《》。
    2. (2) 请在横线上补充课文内容。
    3. (3) 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弗若之矣: 非也:

    4. (4) 写一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5. (5)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 1. (2024四下·南海期中) 文言文阅读。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以夜继日焉。

    1. (1) 本文选自
    2. (2)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胤恭勤不倦: ②博学多

      练囊 ④萤夜读:

    3. (3) 请将画横线的句子意思写下来。
    4. (4)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曾模仿车胤囊萤夜读,发现那些萤火虫发出的光根本照不清书上的字,康熙说:“此书之不可尽信者也。”《囊萤夜读》的真实性虽有待考证,但仍有很多价值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 1. (2024五下·广东)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____,____。”又誉其矛曰:“____,___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ó fú )能应也。夫(fú f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 (1) 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
    2. (2) 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 (3) 下列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4. (4) 联系古文,写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意思。
    5. (5) 你在生活中遇到或听说过像本文中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一说。
    6. (6) 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 1. (202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侯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①?”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②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③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⑤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⑥,周旋动静⑦,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政事》)

    【注释】①履行:实施。②绥(suí):安抚。③恣:任凭。④孤:王侯自称。⑤法:效仿。⑥异世而出:出生在不同时代。⑦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 (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陈 元 方 年 十 一 时

    2.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太丘舍

      元方入门不

      远近称

      久而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4. (4) 甲文中友人为什么感到惭愧?
    5. (5) 通过甲、乙两文,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1. (2024六下·重庆市) 按要求完成句子。
    1. (1) 黄河水像奔腾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缩句)
    2. (2)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及其日中如探汤,?”从对话中,我看到了两个的小儿,也知道了在发表自己观点时,说话要
    3. (3) 我国四大名著如璀璨的明星,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我听过《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水浒传》中的故事;《西游记》中的故事,此外,还有一部名著是。其中《黛玉葬花》的故事大家也耳熟能详。
  • 1. (2024六下·重庆市) 文言文阅读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 (3) 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 1. (2024四下·信都期中) 文言文阅读

    母鸡孵卵,数周成雏。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

    1.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必先唤  ②尽力护

      A.它的,指母鸡的      B.别的,其他的 C.她,指母鸡。 D.它,指小鸡

    2. (2) 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3. (3) 文中用四个字写出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4. (4) 文中的母鸡与老舍笔下的母鸡有哪些相同之处?
  • 1. (2024五下·江津月考)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甲】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乙】疑邻窃斧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窃斧也;动作态度 , 掘于谷而得其斧。他日 , 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战国•郑•列御寇

    【注释】:①亡:丢掉,丢失。②意:同“臆”,估计,不久。⑥他日:另一天。

    1. (1) 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字

      方法提示

      词义

      之曰

      联想词语法 荣誉:由于成就得到广为流传的名誉和尊荣。

      物莫能

      字典释义法 陷:陷阱;掉进(泥土等松软的物体里);刺入,埋没。

      于谷而

      近义词法 掘的近义词

      不可陷

      句子结构法 观察“夫”字在句子中的位置,分析其结构。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②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4. (4) 《自相矛盾》通过一件小事情告诉我们大道理,你读完后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呢?请你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自相矛盾》的小读后感。要求:不能照抄材料

      链接材料:阅读《自相矛盾》后,我明白了: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自己说的话不能自圆其说

  • 1. (2024六下·马边期中) 文言文阅读

    拔树凿井

    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 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注释】①伊犁:今新疆境内。②汲:打水。③佐领:清官名。④苟:如果。

    1. (1) 下列“故”字,与“故草木不生”中的“故”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4. (4) 这篇文言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