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谈谈孝文化                任务型阅读

    【材料一】

    ①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增广贤文》

    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弟子规》

    ③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劝报亲恩篇》

    ④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劝报亲恩篇》

    【材料二】

    下面是某电视台举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的相关报道。

    这些荣获“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有些孩子的付出甚至远远超出了成人……当我们被少年们的孝行感动时,再回过头来看看身边的孩子,他们是否理解父母的关爱?是否懂得帮父母分忧?对父母的态度是否友善?……孝心缺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有孝心的人,就赶快从孩子幼年抓起,对他进行孝心教育吧!

    【材料三】

    “小学生与父母关系”调查表

    频率

    为父母过生日

    主动做家务

    与父母谈心

    等父母一起吃饭

    给父母端茶送水等

    经常

    30%

    10%

    20%

    25%

    10%

    偶尔

    60%

    60%

    25%

    20%

    10%

    从不

    10%

    30%

    55%

    55%

    80%

    【材料四】

    嘉兴市对多所学校的小学生进行的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负责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个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小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

    094

    第八单元 |风趣人生

    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爸爸妈妈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他……现在有些孩子,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道要担负责任。

    (材料仅供做题使用)

    认识“孝”

    1. (1) 整体感知这四则材料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
    2. (2) 整体感知【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共同点是什么?(   )
    3. (3) 获取信息 阅读【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4. (4) 形成解释 结合材料,你觉得在“孝心教育”问题上,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5. (5) 创意运用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你认为目前的小学生在“孝”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6. (6) 创意运用在【材料四】中,嘉兴市已经对多所学校的小学生进行了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结合调查结果,你觉得学校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善目前的状况?请写出两条建议。(4分)
  • 1. 综合题

    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越剧        传统文化

    杭州某班级开展了一场以“越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大家在本次活动中找到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

    越剧——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发源于嵊州,流行于江浙一带,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精华,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以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材料二】采访两则

    记者:近年来,为了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表达当代人的所思所想,越剧作出了很多创新尝试,您是怎么看待这些尝试的呢?

    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创新是时代所需,越剧的不保守、不墨守成规也使其成为观众保有量较大的剧种。但是创新步子不能太大,要递进式地发展。对于小剧场、工作坊的先锋实验探索,尝试到的有益的东西会留在大戏创作中,变成体系化的东西保留下来。

    记者:我了解到咱们杭州越剧院在给青年演员重排《红楼梦》时,就保留了全部经典流派唱腔,这种做法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杭州越剧院副院长展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剧目还是以继承为主,唱腔要原汁原味,可以在舞台样式上花点心思,在服装设计上,更好地呈现大观园金钗们的飘逸、雅致、富贵,音乐的旋律上,适当融入现代元素,以尽可能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要。为青年演员重排经典,要的是听觉上的怀旧、视觉上的冲击。

    【材料三】

    越剧《红楼梦》的故事从黛玉进府讲起,孤女林黛玉千里迢迢来投奔外祖母,表兄贾宝玉与她两小无猜,情投意合。然而,家长们用“调包计”拆散了这一对恋人。绝望的黛玉焚烧诗稿后,香消玉殒,宝玉得知真相后,在黛玉灵前悲愤哭诉,离家出走。

    越剧《红楼梦》60多年长演不衰,成为舞台剧的传奇。为何越剧《红楼梦》有如此惊人的魅力呢?

    其一,在创作上,从《红楼梦》中抓取了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人的故事主线,情节紧凑,环环相扣。其二,紧密结合了戏曲元素和故事叙述,既有戏曲的婉转动人,也有故事的娓娓道来。如经典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黛玉葬花》《哭灵》等,在情节中达到了高潮。其三,戏曲艺术天生的魅力。越剧艺术中的一颦一笑,体态容姿,都充满了韵味美。故而我们能够看到,黛玉娇花一般的曼妙的身姿,贾宝玉俊俏挺拔的身形。配合他们的动作,让人望而沉醉。其四,传统音乐的魅力。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它在剧中完美地融入故事里面。《红楼梦》的词,填得极妙,既通俗易懂,又精妙绝伦,可谓“雅俗共赏”。

    1. (1) 【梳理越剧发展历程】获取信息下面是浙小江根据【材料一】梳理的越剧的发展历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2. (2) 形成解释 读完材料后,下面三位同学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请你判断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

      ①浙小杭:随着人们所思所想和审美潮流的变化,越剧势必要进行创新,而且最好是快速的、巨大的创新。( )

      ②浙小越:杭州越剧院在给青年演员重排《红楼梦》时,既有对经典的保留,又有为了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要而作出的改变。 ( )

      ③浙小江:越剧《红楼梦》在创作上抓住了原著的精髓,只保留了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个角色。 ( )

    3. (3) 评价鉴赏你赞成杭州越剧院为青年演员重排《红楼梦》的做法吗?为什么?
    4. (4) 【感受越剧无穷魅力】形成解释 语文老师给大家找来了下面的【阅读链接】,请你结合【材料三】中的内容,完成填空。

      【阅读链接】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越剧《红楼梦》中“唱”和“念”的魅力体现在,“做”和“打”的魅力体现在

    5. (5) 创意运用越剧《红楼梦》将在剧院演出,浙小越想邀请好朋友浙小宁一起去观看,但浙小宁认为看这些东西没什么意义。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帮浙小越劝说浙小宁。
  • 1. 训练 4 非连续性文本

    消防安全

    【材料一】

    灭火器是一种轻便的灭火工具,可以用于扑灭初起的火灾,控制火势蔓延。不同种类的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不同物质引起的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

    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用来扑灭图书、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引起的火灾。

    泡沫灭火器

    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附着在可燃物上,使其与空气隔绝,同时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目的。

    用来扑灭汽油、柴油等液体火灾,也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固体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

    利用气体吹出磷酸铵盐等干粉来灭火。

    可扑灭一般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材料二】

    发生火灾时,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事项:牢记火警电话“119”;向接警中心准确报出失火地址、着火物、火势大小及着火的范围;将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告诉对方,以便联系;报警后,立即派人到路口等候消防车,引导消防车迅速赶到火灾现场,及时扑救;如果火情发生新的变化,要立即告知消防队,以便他们及时调整力量进行部署。(注意: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更不能假报火警)

    【材料三】

    熟悉环境,出口易找;发现火情,报警要早;保持镇定,有序外逃;

    简易防护,匍匐弯腰;慎入电梯,改走楼道;缓降逃生,不等不靠;

    火已及身,切勿惊跑;被困室内,固守为妙;逃离险地,不贪不闹。

    1. (1) 消防安全我了解,整体感知 这三则材料围绕消防安全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 (2) 获取信息报火警时,应将下列哪些信息告知接警中心?( )

      ①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②应使用的灭火器类型③发生火灾的地址④着火的范围、火势大小 ⑤火情的新变化⑥火灾地点周围的人数

    3. (3) 消防知识我运用,形成解释 某小学要购进一批灭火器,图书馆配置哪种灭火器最合适?( )
    4. (4) 形成解释关于消防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5. (5) 创意运用 浙小嘉一家外出旅游,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他们住进酒店后首先应该做什么?( )
    6. (6) 消防意识我树立,创意运用 浙小越认为,遇到火灾时直接拨打“119”报警就行,不用特地学习消防安全知识。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内容,组织语言对她进行劝说。(至少说出两点)
  • 1. 训练 4 非连续性文本[热点]

    “五一”,都来“浙”里玩          时政热点

    【材料一】

    浙江省2023年“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3125万人次,全域旅游人数创历史新高,较2022年同比增长71%,较2019年同比增长6.5%;实现旅游收入369.7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122.6%,较2019年同比增长3.8%。

    【材料二】

    从各市看,游客量TOP3:杭州市661.8万人次;宁波市474.7万人次;金华市388.3万人次。

    【材料三】

    “五一”期间,浙江省的小众景区、乡村旅游也施展“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在宁波九龙湖镇,当地重点打造了以乡村庭院为特色的各类民宿,推出颇具特色的农家菜套餐;在海宁鹃湖畔,游客在碧波荡漾的湖边席地而坐,享受丰富有趣的露营生活;在湖州,各地重点打造沉浸式体验、亲子互动的游玩方式,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楠溪江则是“水陆空”“白加黑”业态齐备,去永嘉书院体验趣味水上项目,到龙湾潭打卡天空之伞,还有镬(huò)炉村麦田生活节等一系列精品线路及节庆文旅活动。

    在传统的读书、看展、看戏之外,新的文旅业态也吸引着年轻消费者。文旅市集、户外音乐节、沉浸式剧本杀等生活方式体验游,引得大家争相打卡。某义乌游客来到横店影视城,体验了一场千人沉浸式实景街头剧本游戏,过了把大侠瘾;实景科普剧本游《山海秘境》在这个假期正式登陆浙江自然博物院,小朋友们沉浸其中,体验妙趣横生的秘境之旅;草坪音乐节登陆温州龙港,为这座年轻的城市增添了时尚与激情;杭州临平区迎亚运·艺尚音乐节带来丰富的“艺术大餐”,让市民们在家门口体验向往的诗意生活;全省各地推出了百余场文旅市集,让大家在春暖花开中享受“买买买的快乐”。

    1. (1) 【梳理材料找信息】获取信息小众景区在“五一”期间是如何施展“十八般武艺”的呢?请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景区或地市

      如何施展

      宁波九龙湖镇

      打造乡村庭院特色式民宿,推出特色农家菜套餐

      海宁鹃湖畔

      打造沉浸式体验、亲子互动的游玩方式

    2. (2) 【理解材料作解释】形成解释【材料一】中列举了大量数据,主要是为了说明( )
    3. (3) 形成解释下列对【材料二】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4. (4) 形成解释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2023年浙江省“五一”假期游客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多选)( )
    5. (5) 【结合实际提建议】创意运用假设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想在端午节推出更为新颖的活动,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写一写你的建议吧。
  • 1. 训练 3 对比阅读

    选文一 古城之春

    轻轻一缕风,别去了凛冽的寒冬,良渚古城内的春色如期而至。

    漫步在悠悠五千年的良渚古城中,迎着和煦的春风,走过每一座城墙,在时间长河中,寻找历史的痕迹,感受良渚先民传递来的无尽智慧。

    春雨过后,浮云飘散,沿着竹林小道登上雉山,俯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全景,于春风中遥寄满心欢喜。伴随着风的律动,属于狼尾草的乐曲开始奏响,它们站上春的舞台,演绎出欢快而灵动的曲调。

    良渚古城中的万类生灵,也感受到了这份春意,路边随处可偶遇的白鹭,鹿苑草坪上漫步的小鹿,似在邀请你与它们一起嬉戏。

    天气渐暖,春意盎然,与友人携手出游,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闲坐小憩,品尝特色美食饮品,度过怡然自得的春日时光。不知名的花儿,已然盛开在良渚古城的阳光下,来访的你是否在不经意间,就看见了它清新的模样。

    可“触摸日月星辰”“沟通天地”的瑶山祭坛,是否还依然神秘?五千年前的水坝,如今又是何种面貌?站在坝顶,遥望远山,春日美景,尽在眼前。

    选文二 良渚水系

    良渚古城的兴起,与兴旺发达的水系不无关系。

    粮食种植需要水,发达手工业之间的交流也需要水道的参与。为此,除了本身的河道之外,人们还在原本的水系基础上相继开挖了多条河道。

    据考证,古城外郭以内的河道,大多数都不是天然河道。而这些人工河道的长度,已经达到三万多米。

    不过,水在带来丰富物产的同时也埋下了危险的种子。这座兴于水的城池,同样饱受着水患的困扰。

    那时的天目山系是绝对的暴雨中心,每当夏季来临,充沛的雨水容易泛滥为汹涌的山洪,对地处下游平原的良渚古城形成直接的冲击。

    为了抵抗山洪的侵扰,天才的良渚人民创造性地打造了一个由11条长堤和短坝构成的水利系统。

    良渚的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山前长堤和平原低坝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谷口高坝共有6条,它们分布在良渚古城西北侧的山间,分为东、西两组,每组封堵一个谷口。

    平原低坝则位于谷口高坝南约

    5.5公里的平原孤丘之间,共有4条。

    山前长堤的部分主要是塘山遗址,呈东西向,平面近曲尺形,中段有双重坝体结构,是良渚古城遗址外围水利系统中最大的单体工程。

    专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转件分析,认为高坝大概可以阻挡短期内870毫升的连续降水。这雨量,即使放到现在,也属于“百年一遇”的标准。根据低坝的坝高海拔10米来推测,可以形成面积8.5平方公里的蓄水库区。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体系,在良渚水利系统发现前,中国的水利史,一般从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开始讲起。

    而良渚的水利系统,则把中华民族与水的抗争,往前推了约1000年。

    (有改动)

    1. (1) 整体感知请你比较两篇选文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文章标题

      文 体

      语言风格

      主要内容

      表现方式

      古城之春

      生动优美

      描写了②

      静态描写、动态描写

      良渚水系

      说明文

       

      介绍了良渚古城的水

      利系统

    2. (2) 获取信息 下列说法中与两篇选文内容不符的是哪一项?( )
    3. (3) 评价鉴赏 几位同学在读完两篇选文后做了如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
    4. (4) 评价鉴赏【选文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描写和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本单元方法2 关注动态描写的语句,想象画面,体会动态之美

  • 1. 训练 3 研究报告

    关于“万”字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报告

    一、

    像“十”“百”“千”这几个表示数量级的汉字,从古至今的字形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万”字相比之下变化很大,这是为什么呢?“万”字最开始表示什么?通过它能联系到哪些汉字的构字方法?带着这些问题,我对“万”字的起源和发展做了一次研究。

     二、

    1.查阅相关书籍。

    2.上网搜集相关资料。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类 别

    内 容

    起源

    十千为万,但是“万”这个字最早并不是数字。甲骨文和金文中的“万”字十分形象,很像一只蝎子,举双钳,翘尾刺,钳、身、尾俱全,作临战的姿势。所以“万”字的本义应该是“蝎子”。

    发展

    ①(    ),因为许慎并未见过甲骨文,他见到的“万”字已经是篆文了,所以并

    不能断言那是一只蝎子。虽然甲骨文中“万”字的字形极像一只蝎子,但是在甲骨文文本中却没有一处是“蝎子”的意思,全都是用来表示数量的“十千”之义。有学者猜想,在商取代夏之后,文明发展,物产更加丰富,计数也随之越来越大,“十”“百”“千”,这三个数量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计数需要,于是便借“万”字作“十千”之义。②(    ),人们在“万”字下面添“虫”字成一新字“盃(chài)”,改变了读音,指蝎子一类的毒虫。那十千为什么叫“万”呢? 有学者推测,“万”字和“满”字古音或同,计数到了十千之巨,古人觉得已经爆满,不可以添加了,故谓之万。甲骨文万尾上加一,便是一万。有加三的算是三万,在甲骨文中已是最高纪录。

    能联系

    到的构

    字方式

    “万”字其实是一个象形字,其繁体字形根据蝎子而造。而“蝎”字本是指木中

    蠹(dù)虫,从虫,曷声,是形声字。蝎子的尾针刺人,人被刺后十分疼痛,据说疼到第二天天亮才能缓解。旧时华北民居患蝎,也就是患那种名叫“万”的毒虫,所以檐下有“万”便是厉害的厉。这种构字方式,被称为会意。

    四、

    1.“万”字的繁体是按照蝎子的外形创造的,所以在甲骨文、金文和篆文等字体中写法比较复杂,随着汉字字体的演变和发展才最终形成了现在简单的写法,纵观下来它的字形变化很大。

    2.“万”字最开始表示蝎子,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计数需要的增加而变成了数词,表示“十千”之义。

    3.通过“万”字可以联系到象形、形声和会意三种构字方法。

    1. (1) 研究报告我了解,基础知识在报告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小标题。
    2. (2) 报告内容我掌握,获取信息下列关于报告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形成解释 根据报告的相关内容,从下面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资料整理”中的①②两处。
      A.周朝宴聚娱宾,节目有万舞,就是蝎子舞,武舞名之曰万,良有以也
      B.时间一久,“万”字已然成了单纯的数词,原本的“蝎子”之义不再使用
      C.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只说“万”字表示的应该是一种虫,却不能落实是哪种虫
      D.《说文解字》是由东汉的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辞书
    4. (4) 报告之处作拓展,形成解释阅读报告,选一选,以下是“万”字的有(多选)( )
    5. (5) 创意运用 报告中提到了三种构字方式,请你结合日常积累,各举两例。

      ●本单元方法2 关注字音、字形、字义,感受汉字趣味

      象形:

      形声:

      会意:

  • 1. 训练 4 非连续性文本[热点] 时政热点

    亚运文化知多少

    【材料一】

    “潮涌”

    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绿水青山展示了浙江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质,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整个会徽形象①____,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

    【材料二】

    “薪火”

    杭州亚运会火炬设计方案名为“薪火”,设计思想源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以其庄重大气、意蕴深远的造型,通过火炬手们的手手相传,向世界展现中国设计的独特创意、中国制造的硬核力量。

    火炬造型自下而上生长 , 整体高730毫米,净重1200。炬基,以八条水脉为文明之脉,代表浙江八大水系;炬身,以良渚螺旋纹为演化,形似指纹,自然交织,精致细密;炬冠,以玉琮语意为特征,方圆相融,昂然而立;出火口设计源自“琮”最早的甲骨文字形,寓意“光在内周而复始”;整体轮廓曲线犹如手握薪柴,在动静之中迸发出由外向内融合的运动员力量感和汇聚态势。

    “薪火”②____。火炬以玉琮为表征,以人文历史和山川风物为主干,既是对中华文化的致敬和传承,也向世界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的古代中国、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使中华文明圣地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材料三】

    “湖山”

    杭州亚运会奖牌取名为“湖山”,以良渚文化中的礼器玉琮为表征,将方形玉琮和圆形奖章融为一体,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湖山”呈现了杭州的地理特征。奖牌正面用凸出的线条勾勒出“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杭城画卷,湖水涟漪,山峦起伏,美不胜收;奖牌背面,形似方形印章,寓意运动员们在杭州亚运会上留下美好的印记。

    “湖山”表达了杭州生态文明之都的气质,湖光山色,绿水青山,造就了金山银山,也铸就了金牌银牌。

    “湖山”③____。 山高人为峰,在层峦叠嶂中,运动健儿顽强拼搏,挑战自我,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奖牌采用压印成型、数铣槽坑、修整刷抛、镀金镀银效果处理、防护处理等工艺。挂带采用织锦提花工艺、环保印花技术,以双面手工缝合而成。挂带顶端桥型的束扣彰显了水乡、桥乡的江南特色。链接方式采用弹扣轴的生耳结构将挂带固定在奖牌内部。

    1. (1) 初步了解亚运文化特征,获取信息杭州亚运会会徽的许多元素都蕴含着浙江特色,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的表格。

      元 素

      扇面

      赛道

      互联网符号

      太阳图形

      象 征

    2. (2) 获取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杭州亚运会会徽是由主体图形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部分构成的。

      ②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是“薪火”设计思想的来源。

      ③“湖山”的挂带是固定在奖牌内部的,挂带的顶端有桥型束扣。

    3. (3) 深入体会亚运会文化内核,基础知识 火炬出火口的设计源自“琮”最早的甲骨文字形。下面哪一项表示“琮”这个字? ( )
    4. (4) 形成解释将下列内容填到材料中相应的横线上。(填字母)
      A.喻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B.展现了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
      C.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
    5. (5) 评价鉴赏【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6. (6) 拓展探究更多亚运文化,创意运用除了“薪火”和“湖山”,你还知道杭州亚运会中有什么事物与良渚文化有关呢?请你搜集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它吧!
  • 1. (2024六下·威县期中) 阅读乐园。

    片段一:(考试得了一百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花怒放。路旁的柳树好像在祝贺我,它笑弯了腰。鸟儿也在我头上飞来飞去,好像在给我唱《欢乐颂》。我觉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凉爽、畅快。花坛里百花怒放,娇艳多姿,不时闻到醉人的香气。小草生机盎然。我的脚下似乎有风火轮,没过多久,我已经飞到了家门口。

    片段二:(考砸了)“哎!真倒霉!”我垂头丧气地走出校门。路上的人们好像在讥笑我,树的叶子被风一吹,纷纷飘落。茂盛的树冠一下子变得零零散散,像一位秃头老人。百花凋零,枯草一片,我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1. (1) 片段一中抓住对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我”的心情。
    2. (2) 片段二中抓住对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我”的心情。
    3. (3) 这两个片段的相同点是:
  • 1. (2024五下·石首期中) 阅读下面的调研报告,完成练习。

    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节选)

    材料一: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探讨互联网在小学生网民中的使用情况,了解家长如何看待孩子使用互联网、目前小学生网民使用互联网尤其是网络专属产品的 现状如何,以及小学生网民使用互联网对其学习和生活有何影响。

    材料二:调查的对象是北京、上海和武汉三市的小学生及其家长。调查实施的时间为2023年7月18日至7月31 日。在三个城市共收集有效样本2400份, 学生和家长样本各1200份。

    材料三:从本次调查所呈现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网络已经日益渗透到小学 生的日常生活中。

    1. (1) 以上材料是关于小学生互联网( )的调研报告。
    2. (2)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三市的小学生及其
    3. (3)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多选)( )
    4. (4) 你认为“网络已经日益渗透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个说法对吗?联系实际,谈一谈互联网给你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
  • 1. (2024六下·重庆市) 再识朱自清

    第一组资料

    资料1:1919年1月,巴黎和会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代表在没有经过中国代表同意的情况下,强行将德国占领的中国山东地区交付给日本。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当时的身份同样是战胜国。

    资料2:1919年5月4目,”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朱自清参加了当天的集会游行,和大家一道激昂地挥小旗,呼口号,抗议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

    资料3:1922年3月,“五四”运动陷入低潮,渴望自由与民主的青年人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压迫,社会的黑暗现实让朱自清失望,创作《匆匆》。

    第二组资料

    资料1: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签署《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援助面粉宣言》,这对于当时由于战争而导致食品短缺的生活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资料2:1948年8月12日,也就在他签下不领美国面粉宣言之后不到两个月,朱自清由于患有严重胃病,贫病交加,不幸逝世,年仅50岁。

    1. (1) 结合上述资料和学过的《匆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结合两组资料,你认为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人?
    3. (3) 回忆《匆匆》一文,文章中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请你根据提示写下来,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这样写的好处:

    4. (4) 时至今日,中华民族再次昂起头,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请你向朱自清先生介绍当今中国发展的情况,告慰这位民主斗士。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