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话剧《茶馆》选段,完成各题。

    〔常四爷提着小筐进来,筐里有些纸钱和花生米。他虽年过七十,可是腰板还不太弯。

    常四爷  什么事这么好哇,老朋友!

    王利发  哎哟!常四爷!我正想找你这么一个人说说话儿呢!我沏一壶好的茶来,咱们喝喝!(去沏茶)

    〔秦仲义进来。他老得不像样子了,衣服也破旧不堪。

    秦仲义  王掌柜在吗?

    常四爷  在!您是……

    秦仲义  我姓秦。

    常四爷  秦二爷!

    王利发  (端茶来)谁?秦二爷?正想去告诉您一声,这儿要大改良!坐!坐!

    常四爷  我这儿有点花生米,(抓)喝茶吃花生米,这可真是个乐子!

    秦仲义  可是谁嚼得动呢?

    王利发  看多么邪门,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动!多么可笑!怎样啊?秦二爷!(都坐下)

    秦仲义  别人都不理我啦,我来跟你说说:我到天津去了一趟,看看我的工厂!

    王利发  不是没收了吗?又物归原主啦?这可是喜事!

    秦仲义  拆了!

    常四爷  拆了?

    王利发  拆了?

    秦仲义  拆了!我四十年的心血啊,拆了!别人不知道,王掌柜你知道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到而今……抢去我的工厂,好,我的势力小,干不过他们!可倒好好地办哪,那是富国裕民的事业呀!结果,拆了,机器都当碎铜烂铁卖了!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我问你!

    王利发  当初,我开得好好的公寓,您非盖仓库不可。看,仓库查封,货物全叫他们偷光!当初,我劝您别把财产都出手,您非都卖了开工厂不可!

    常四爷  还记得吧?当初,我给那个卖小妞的小媳妇一碗面吃,您还说风凉话呢。

    秦仲义  现在我明白了!王掌柜,求您一件事吧,(掏出一二机器小零件和一支钢笔管来)工厂拆平了,这是我由那儿捡来的小东西。这支笔上刻着我的名字呢,它知道,我用它签过多少张支票,写过多少计划书。我把它们交给你,没事的时候,你可以跟喝茶的人们当个笑话谈谈,你说呀:当初有那么一个不知好歹的秦某人,爱办实业。办了几十年,临完他只由工厂的土堆里捡回来这么点小东西!你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是天生来的笨蛋!

    王利发  您自己拿着这支笔吧,我马上就搬家啦!

    常四爷  搬到哪儿去?

    王利发  哪儿不一样呢!秦二爷,常四爷,我跟你们不一样:二爷财大业大心胸大,树大可就招风啊!四爷你,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专打抱不平。我呢,做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我只盼着呀,孩子们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可是,日本人在这儿,二栓子逃跑啦,老婆想儿子想死啦!好容易,日本人走啦,该缓一口气了吧?谁知道,(惨笑)哈哈,哈哈,哈哈!

    常四爷  我也不比你强啊!自食其力,凭良心干了一辈子啊,我一事无成!七十多了,只落得卖花生米!个人算什么呢,我盼哪、盼哪,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不受外国人欺侮。可是……哈哈!

    秦仲义  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过去了。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知怎么又变成了逆产。仓库里(指后边)有多少货呀,全完!哈哈!

    王利发  改良,我老没忘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有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常四爷  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可是,眼看着老朋友们一个个的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我呀就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松二爷,我的朋友,饿死啦,连棺材还是我给他化缘化来的!他还有我这么个朋友,给他化了一口四块板的棺材;我自己呢?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看,(从筐中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哈哈!

    秦仲义  四爷,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

    王利发  对!四爷,照老年间出殡的规矩,喊喊!

    常四爷  (立起,喊)四角儿的跟夫,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撒起几张纸钱)

    秦仲义  一百二十吊!

    王利发  一百二十吊!

    秦仲义  (一手拉住一个)我没得说了,再见吧!(下)

    王利发  再见!

    常四爷  再喝你一碗!(一饮而尽)再见!(下)

    王利发  再见!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文本中写到“三个老头子”祭奠自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 (4) 有评论说《茶馆》中的人物是“在黑暗中抗争”,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1. 阅读老舍先生的《茶馆》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松二爷  您喝这个!(然后,往后院看了看)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  (凑过去) 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不肯示弱) 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

    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  不听王利发的话, 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  (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嘛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 (走出去)

    常四爷  (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 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  (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  (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1. (1) 作者通过写常四爷和二德子、王利发的对话,暗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 (2) 结合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分别说说常四爷和松二爷不同的性格特点。
    3. (3) 请结合以上节选的片段,对剧中所具有的“京味”语言的特点加以简析。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茶馆(节选)

    老 舍

    时间 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 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 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 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 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几个打炮,明几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 三 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 怎么?

    李 三 你还不明白? 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 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 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 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 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 All right?

    李 三 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 三 哼!

    王淑芬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 三 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 (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 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 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 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开炮了 !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 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 (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上述《茶馆》节选部分主要揭示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简要分析。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龙须沟(节选)

        老 舍

    [提示]话剧《龙须沟》以主人公程宝庆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节选部分的故事发生在1950年初夏。

    〔娘子由外面匆匆走来。

    二春 娘子,看见二嘎子没有?

    娘子 怎能没看见?他给我看摊子呢!

    大妈 他荒里荒唐的,看摊儿行吗?

    娘子 现在,三岁的娃娃也行!该卖多少钱,卖多少钱,言无二价。小偷儿什么的,差不离快断了根!(低声)听说,官面上正加紧儿捉拿黑旋风。一拿住他,晓市就全天下太平了。他不是土匪头子吗?哼,等拿到他,跟那个冯狗子,我要去报报仇!能打就打,能骂就骂,至不济也要对准了他们的脸,啐几口,呸!呸!呸!偷我的东西,还打了我的爷们!

    〔程疯子慢慢地由屋中出来。

    二春 疯哥,你在家哪?

    疯子 有道是,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娘子 又是疯话!我问你,你这两天又怎么啦?

    疯子 别瞪眼!我就怕吵架!我呀,有了任务!

    二春 疯哥,给你道喜!告诉我们,什么任务?

    疯子 民教馆的同志找了我来,教我给大家唱一段去!

    二春 那太棒了!多少年你受屈含冤的,现在民教馆都请你去,你不是仿佛死了半截又活了吗?

    娘子 对啦,疯子,你去!去!叫大家伙看看你!王大妈,二姑娘,有钱没有?借给我点!我得打扮打扮他,把他打扮得跟他当年一模一样的漂亮!

    疯子 我可是去不了!

    二春 怎么?怎么?

    娘子 怎么?怎么?

    疯子 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

    娘子 你还没去呢,怎就知道会唱砸了?

    疯子 还有,唱什么好呢?

    二春 咱们现编!等晚上,咱们开个小组会议,大家出主意,大家编!

    疯子 难办!难办!

    〔四嫂夹着一包活计,跑进来。

    四嫂 娘子,二妹妹,黑旋风拿住了!拿住了!

    娘子 真的?在哪儿呢?

    四嫂 我看见他了,有人押着他,往派出所走呢!

    娘子 我啐他两口去!

    二春 走,我们斗争他去!把这些年他所作所为都抖漏出来,教他这个坏小子吃不了兜着走!

    娘子 疯子,你也来!

    疯子 (摇头)我不去!

    娘子 那么,你没教他们打得顺嘴流血,脸肿了好几天吗?你怎这么没骨头!

    疯子 我不去!我怕打架!我怕恶霸!

    娘子 你简直不是这年头儿的人!二妹妹,咱们走!

    二春 走!(同娘子匆匆跑去)

    疯子 (独自徘徊)天下是变了,变了!你的人欺负我,打我,现在你也掉下去了!穷人、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你们恶霸可头朝下!哼,你下狱,我上民教馆开会!变了,天下变了!必得去,必得去唱!一个人唱,叫大家喜欢,多么好呢!

    〔狗子偷偷探头,见院中没人,轻轻地进来。

    狗子 (低声地)疯哥!疯哥!

    疯子 谁?啊,是你!又来打我?打吧!我不跑,也不躲!我可也不怕你!你打,我不还手,心里记着你;这就叫结仇!仇结大了,打人的会有吃亏的那一天!打吧!

    四嫂 (从屋中出来)谁?噢!是你!(向狗子)你还敢出来欺负人?好大的胆子!黑旋风掉下去了,你不能不知道吧?好!瞧你敢动他一下,我不把你碎在这儿!

    狗子 (很窘,笑嘻嘻地)谁说我是来打人的呀!

    四嫂 量你也不敢!那么是来抢?你抢抢试试!

    狗子 我已经受管制,两个多月没干“活儿”了!

    四嫂 你那也叫“活儿”?别不要脸啦!

    狗子 我正在学好!不敢再胡闹!

    四嫂 你也知道怕呀!

    狗子 赵大爷给我出的主意,教我到派出所去坦白,要不然我永远是个黑人。坦白以后,学习几个月,出来哪怕是蹬三轮去呢,我就能挣饭吃了。

    四嫂 你看不起蹬三轮的是不是?反正蹬三轮的不偷不抢,比你强得多!我的那口子就干那个!

    狗子 我说走嘴啦!您多担待!(赔礼)赵大爷说了,我要真心改邪归正,得先来对程大哥赔不是,我打过他。赵大爷说了,我有这点诚心呢,他就帮我的忙;不然,他不管我的事!

    四嫂 疯哥,别光叫他赔不是,你也照样儿给他一顿嘴巴!一还一报,顶合适!

    狗子 这位大嫂,疯哥不说话,您干吗直给我加盐儿呢!赵大爷大仁大义,赵大爷说新政府也大仁大义,所以我才敢来。得啦,您也高高手儿吧!

    四嫂 当初你怎么不大仁大义,伸手就揍人呢?

    狗子 当初,那不是我揍的他。

    四嫂 不是你?是畜生?

    狗子 那是我狗仗人势,借着黑旋风发威。谁也不是天生来就坏!我打过人,可没杀过人。

    四嫂 倒仿佛你是天生来的好人!要不是而今黑旋风玩完了,你也不会说这么甜甘的话!

    疯子 四嫂,叫他走吧!赵大爷不会出坏主意,再说我也不会打人!

    四嫂 那不太便宜了他?

    疯子 狗子,你去吧!

    四嫂 (拦住狗子)你是说了一声“对不起”,还是说了声“包涵”哪?这就算赔不是了啊?

    狗子 不瞒您说,这还是头一次服软儿!

    四嫂 你还不服气?

    狗子 我服!我服!赵大爷告诉我了,从此我的手得去作活儿,不能再打人了!疯哥,咱们以后还要成为朋友呢,我这儿给您赔不是了!(一揖。搭讪着往外走)

    疯子 回来!你伸出手来,我看看!(看手)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这我就放心了!去吧!

    〔狗子下。

    四嫂 唉,疯哥,真有你的,你可真老实!

    疯子 打人的已经不敢再打,我怎么倒去学打人呢!(入室)

    (有删改)

    注①民教馆:民众教育馆,负责开展群众文化活动。②“活儿”:偷窃。

    1. (1) 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戏剧冲突是戏剧中矛盾的表现,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本文围绕程疯子写了哪些冲突?请简要概括。
    4. (4) 现代文艺理论家周扬称赞“啊,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这句台词“有斤两”,请谈谈你对这句台词的理解。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馆(节选)

    老舍

    (松二爷和常四爷都提着鸟笼进来,王利发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先把鸟笼子挂好,找地方坐下。松二爷文绉绉的,提着小黄鸟笼;常四爷雄赳赳的,提着大而高的画眉笼。茶房李三赶紧过来,沏上盖碗茶。他们自带茶叶。茶沏好,松二爷、常四爷向邻近的茶座让了让。)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①)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1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②)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  (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  (③)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④,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常四爷  (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  (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  (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

    [秦仲义,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

    王利发  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

    秦仲义  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做生意不会!

    王利发  唉,一边做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

    秦仲义  我不喝!也不坐着!

    王利发  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

    秦仲义  也好吧!(坐)可是,用不着奉承我!

    王利发  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

    秦仲义  不怎么太好!

    王利发  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秦仲义  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

    王利发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

    秦仲义  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秦仲义  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你等着瞧吧!

    王利发  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对王利发说而眼看着常四爷)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王利发  您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

    秦仲义  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再耍无赖,不长房钱!

    王利发  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

    秦仲义  用不着,我愿意溜达溜达!

    [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

    (有删改)

    文本二

    幽默的人既不呼号叫骂,也不顾影自怜。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但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所以萨克莱说:幽默的写家是要唤醒与指导你的爱心、怜悯、善意。

    反语、讽刺、夸张这几个词都和幽默有相当的关系。反语是似是而非,借此说彼;讽刺是以婉言隐语相讥刺;夸张即为达到某种目的或效果过甚其词。

    (老舍《谈幽默》(节选)有删改)

    注:王利发(茶馆老板、城市市民)松二爷、常四爷(闲散旗人)二德子(打手、善扑营当差)马五爷(吃洋教的小恶霸)秦仲义(茶馆房东)[1]外场人:指在外面做事见世面的人

    1. (1) 依据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心理,填入文中①——④处的舞台说明最准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人物语言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结合文本二的内容,请就文本一中相关人物语言是如何体现幽默效果的,谈谈你的看法。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茶馆(节选)

    老 舍

    【康顺子提着个小包,带着康大力,往里边探头。】

    康大力   是这里吗?

    康顺子   地方对呀,怎么改了样儿?(进来,细看,看见了刘麻子)大力,进来,是这儿!

    康大力  找对啦?妈!

    康顺子   没错儿!有他在这儿,不会错!

    王利发   您找谁?

    康顺子  (不语,直奔过刘麻子去)刘麻子,你还认识我吗?(要打,但是伸不出手去,一劲地颤抖)你,你,你个……(要骂,也感到困难)

    刘麻子  你这个娘儿们,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

    康顺子  (挣扎)无缘无故?你,你看看我是谁?一个男子汉,干什么吃不了饭,偏干伤天害理的事!呸!呸!

    王利发   这位大嫂,有话好好说!

    康顺子   你是掌柜的?你忘了吗?十几年前,有个娶媳妇的太监?

    王利发   您,您就是庞太监的那个……

    康顺子   都是他(指刘麻子)做的好事,我今天跟他算算账!(又要打,仍未成功)

    刘麻子  (躲)你敢!你敢!我好男不跟女斗(随说随往后退)我,我找人来帮我说说理!(撒腿往后面跑)

    王利发  (对康顺子)大嫂,你坐下,有话慢慢说!庞太监呢?

    康顺子  (坐下喘气)死啦。叫他的侄子们给饿死的。一改民国呀,他还有钱,可没了势力,所以侄子们敢欺负他。他一死,他的侄子们把我们轰出来了,连一床被子都没给我们!

    王利发   这,这是……?

    康顺子    我的儿子!

    王利发    您的……?

    康顺子    也是买来的,给太监当儿子。

    康大力    妈!你爸爸当初就在这儿卖了你的?

    康顺子    对了,乖!就是这儿,一进这儿的门,我就晕过去了,我永远忘不了这个地方!

    康大力    我可不记得我爸爸在哪里卖了我的!

    康顺子    那时候,你不是才一岁吗?妈妈把你养大了的,你跟妈妈一条心,对不对?乖!

    康大力    那个老东西,掐你,拧你,咬你,还用烟签子扎我!他们人多,咱们打不过他们!要不是你,妈,我准叫他们给打死了!

    康顺子   对!他们人多,咱们又太老实!你看,看见刘麻子,我想咬他几口,可是,可是,连一个嘴巴也没打上,我伸不出手去!

    康大力    妈,等我长大了,我帮助你打!我不知道亲妈妈是谁,你就是我的亲妈妈!

    康顺子    好!好!咱们永远在一块儿,我去挣钱,你去念书!(稍愣了一会儿)掌柜的,当初我在这儿叫人买了去,咱们总算有缘,你能不能帮帮忙,给我找点事做?我饿死不要紧,可不能饿死这个无依无靠的好孩子!

    【王淑芬出来,立在后边听着。】

    王利发    你会干什么呢?

    康顺子    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做家常饭,都会!我是乡下人,我能吃苦,只要不再做太监的老婆,什么苦处都是甜的!

    王利发   要多少钱呢?

    康顺子    有三饭吃,有个地方睡觉,够大力上学的,就行!

    王利发    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

    康顺子    可是,现在我们母子上哪儿去呢?

    王利发   回乡下找你的老父亲去!

    康顺子    他?他是活是死,我不知道。就是活着,我也不能去找他!他对不起女儿,女儿也不必再叫他爸爸!

    王利发   马上就找事,可不大容易!

    王淑芬   (过来)她能洗能做,又不多要钱,我留下她了!

    王利发    你?

    王淑芬    难道我不是内掌柜的?难道我跟李三爷就该累死?

    康顺子    掌柜的,试试我!看我不行,您说话,我走!

    王淑芬   大嫂,跟我来!

    康顺子    当初我是在这儿卖出去的,现在就拿这儿当作娘家吧!大力,来吧!

    康大力    掌柜的,你要不打我呀,我会帮助妈妈干活儿! (同王淑芬、康顺子下)

    王利发    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太监取消了,可把太监的家眷交到这里来了!

    李三      (掩护着刘麻子出来)快走吧! (回去)

    王利发    就走吧,还等着真挨两个脆的吗?

    刘麻子    我不是说过了吗,等两个朋友?

    王利发   你呀,叫我说什么才好呢!

    刘麻子   有什么法子呢!隔行如隔山,你老得开茶馆,我老得干我这一行!到什么时候,我也得干我这一行!

    1. (1)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请简要概括文本体现的三处矛盾冲突。
    3. (3) 王利发对康顺子的称谓前后发生了三次变化,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我的母亲

    老舍

    ①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②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可是,母亲并不软弱。她那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

    ⑤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⑥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⑦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⑧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⑨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有删改)

    文本二: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节选自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文本一中作者有哪些动人的感情融入在母亲生平事迹中?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诗文有别。同样是写劳动妇女的经典作品,两文在人物塑造方法、叙事方式、语言特点上都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我的母亲

    老舍

    ①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②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可是,母亲并不软弱。她那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

    ⑤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⑥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⑦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⑧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⑨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有删改)

    文本二: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节选自《大堰河——我的保姆》)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文本一中作者有哪些动人的感情融入在母亲生平事迹中?请结合文本分析。
    3. (3) 诗文有别,同样是写劳动妇女的经典作品,两文在人物塑造、叙事艺术、语言风格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我的母亲

    老舍

    ①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②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可是,母亲并不软弱。她那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

    ⑤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⑥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⑦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⑧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⑨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有删改)

    文本二: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节选自《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九二七年五月作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文本一中作者有哪些动人的感情融入在母亲生平事迹中?请结合文本分析。
    3. (3) 诗文有别。同样是写劳动妇女的经典作品,两文在人物塑造、叙事艺术、语言风格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②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一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我的好客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可是,母亲并不软弱。她那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

    ⑤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⑥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⑦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二十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二十七岁,我去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⑧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⑨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有删改)

    文本二: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节选自《大堰河——我的保姆》)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3. (3) 文本一中作者有哪些动人的感情融入在母亲生平事迹中?请结合文本分析。
    4. (4) 诗文有别。同样是写劳动妇女的经典作品,两文在人物塑造、叙事艺术、语言风格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