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大庆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

    材料一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是此次哈尔滨冰雪旅游热潮的重要起点。2023年 12月 19日,冰雪大世界发布文章《致广大游客的一封信》,对部分游客的游玩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深表歉意,并表示即刻展开整改,将采取现场排队、延时服务、设置排队信息提示等方式改进服务。随后,哈尔滨发布《致哈尔滨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号召广大市民做城市温度传递者、荣誉守护者和形象代言人。不少本地市民免费接送南方游客,旅游景点附近的店铺,向南方游客提供行李寄存、手机充电、热水、姜茶等免费服务。网民和游客也积极为哈尔滨建言献策,当地根据游客意见对景点进行动态调整。

    材料二 以文塑旅,冰雪旅游魅力十足。

    哈尔滨的冰雪文化深深融合了地域文化和独特风情。哈尔滨注重将当地特色文化注入冰雪旅游,不断提升冰雪旅游的品位格调。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哈尔滨芭蕾舞团等艺术团体走进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等景区进行展演,群众也展示特色民族文化……哈尔滨努力让游客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陶冶心灵。哈尔滨深度旅游的目的地是哈药六厂和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哈药六厂被誉为“东北卢浮宫”,美学造诣极高,内饰奢美华丽但不庸俗,精美的版画作品,走廊上“无情的管理、有情的关怀”的红色标语,传递着一家老牌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陈列馆,不仅是学生的红色教育基地也是国人心中难以忘记的历史记忆。各大网络平台都有关于哈尔滨旅游的热搜,观看浏览次数不断刷出新高。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哈尔滨冰雪旅游热潮形成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哈尔滨如何用文化助力旅游业发展的。
  • 1. (2024·广州模拟) 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2023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和责任。发布该文件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④价值观影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高三下·泸州月考) 饮瓢水,品百姓甘苦;摸炕被,感乡亲冷暖;掀锅盖,知人民饥饱。"粮食够不够吃""看病有没有 保障""河流水质如何、鱼类恢复得怎样"……这些困扰群众的"小事"摆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案头、记在了他的心中,也一项项列入中央重要会议议程,一次次成为政策发力点。这是基于(  )

    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与否取决于实际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程度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高一下·高青月考)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从本质上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

    ①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 ②以现代化共性为基础  ③超越了社会历史条件 ④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雅安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材料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强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材料二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伟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探索时代课题、回应时代挑战,充分彰显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1. (1)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加以说明。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分析说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是怎样展现出强大伟力的?
    3. (3) 某校拟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教育”主题活动,请你就活动形式提两条建议。
  • 1. (2024·南昌模拟)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中,始终强调领袖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说过,“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时,马克思深刻指出,革命胜利后组织新政权、维护新政权、建设新政权都需要权威。恩格斯则明确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这表明,无产所级领袖在历史上能够( )

    ①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②决定历史事件的进程

    ③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

    ④创造人类社会的历史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江西模拟) 近年来,随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江西省崇德向善的氛围日益浓厚。与各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相呼应的,是社会各界点赞凡人善举、褒奖身边好人、礼赞道德楷模的正向反馈。这种正向反馈,让行善者获得嘉许、获取力量,促使点滴微光汇聚成炬,推动崇德向善蔚然成风。这告诉我们( )

    ①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激励个人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②社会对一个人贡献的评价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标准

    ③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要求个人为社会发展作出精神贡献

    ④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河北模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每一个辽宁人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用汗水浇灌新时代的梦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辽宁、建设辽宁、全面振兴辽宁。据辽宁省2024年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辽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十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增速,总量GDP突破3万亿元。这印证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②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能改变人的先天条件 

    ③人民群众实践活动构成社会发展的内容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昆明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地热能具备资源潜力大、零排放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凸显,在当今能源日趋紧缺和人们的环保意识日渐增强的情况下,对地热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愈来愈受国人的青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冬夏两用,能很好地满足人民需求;地热能发电潜力大,能大大缓解部分地区电力紧张问题。勘探开发地热能资源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对改善人民生活、活跃当地经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极为有利。

    勘探表明,我国中深层地热能可采资源量潜力巨大。但中国的地热能资源大部分分布在滇西、藏南等,和经济发达、用电需求较大地区存在地理错位;地热能发电仍处于培育阶段,产业的发展缺少动力;缺乏全国性统一补贴政策,导致新地热能电站建设者望而却步……

    对此,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地热能发展的政策。推进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对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及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绿色转型和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能源支撑。

    1. (1)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相关知识,阐述国家出台支持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政策的哲学依据。
    2. (2) 结合材料,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推进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
  • 1. (2024·桂林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作品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命题。

    材料一

    镜头一:《乡村国是》《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报告文学真实生动地讲述脱贫攻坚故事。《山海情》《人世间》《我和我的祖国》等优秀影视作品反映时代气象、讴歌人民创造……新时代的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镜头二: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举办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群众文艺团队超过46万个……新时代以来,人民群众正在文化建设中登舞台、唱主角。

    镜头三:登上浔阳楼欣赏浩瀚长江,走进琵琶亭体验《琵琶行》沉浸式剧场,沿着江边绿道悠闲散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自开放以来,成为市民休闲、游人打卡的好去处。

    材料二 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作家的创作更离不开人民、离不开生活。很多优秀作品都是作家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的生活实践中,才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据此,有人得出结论,如果没有人民,如果没有作家,就没有优秀作品。

    材料三 文体旅融合发展,根源在于资源的整合,潜力在于场景的打造,动力来源于业态的创新,这也是我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我们文旅行业要通过融合创新来推动文旅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我们建设高质量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确保在攻坚之年文旅攻坚之战取得全面胜利。

    1. (1)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分析文艺作品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命题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三,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以“促进文旅消费市场繁荣”为主题提两条建议。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