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常德模拟) 如图是小华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的情形,下列操作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

    A . 增加钩码的个数 B .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C . 向右移动钩码的位置 D . 减小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 1. (2024·贵港模拟)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 (1) 若挂钩码实验前,杠杆静止于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此时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
    2. (2) 如图乙所示,挂上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认为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原因是 。
    3. (3) 小红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如图丙所示。第一种弹簧测力计倾斜下拉,其示数为F1;第二种弹簧测力计竖直下拉,其示数为F2。则第 (选填“一”或“二”)种实验方案更方便。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F2(选填“<”“=”或“>”)。
    4. (4) 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图丁是一种轮式垃圾桶,拖动时它相当于一个 杠杆。
  • 1. (2024九下·溆浦模拟)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安装好杠杆,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应把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

    (2)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如图所示,则测量时,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3)小红在杠杆的一侧挂钩码,在杠杆的另一侧某一位置用弹簧测力计沿方向拉住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便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

    (4)如表是小红实验得到的数据,据此分析可以发现这次实验不妥之处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5

    10

    3.0

    5

    2

    1.0

    20

    2.0

    10

    3

    1.0

    30

    2.0

    15

  • 1. (2024九下·长沙模拟)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处于(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2)如图乙,用测力计在A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测力计逐渐向左倾斜到虚线位置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丙所示,用手提起重物时,从生物学的视角,可认为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转动;从物理学的视角来看,比较图丙中上、下两幅图,托着同一个铁球,作用力相等吗?(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请简述理由:

  • 1. (2024九下·保康模拟) 下图是飞扬小组同学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1N)

    (1)小李同学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甲进行探究:

    ①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位置平衡;

    ②在杠杆A点处挂4个钩码,则在B 点处应挂个同样的钩码,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把B点处的钩码取下,在B 点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拉力F向右下倾斜时,若仍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王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的一根左粗右细的直木棒进行探究,悬挂使其水平平衡,利用钩码和刻度尺,使用该直木棒(选填“能”或“不能”)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 1. (2024九下·长沙模拟) 如图所示,杠杆可在竖直平面内绕固定点O自由转动,其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小涵利用若干个相同的钩码和一个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

    (1)如图甲所示,杠杆在图示位置静止时,此时杠杆处于(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2)如图乙所示,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在A点挂两个钩码,应在B点挂个钩码,才能保持杠杆水平平衡;

    (3)小涵又做了一组对比实验,如图丙所示,钩码个数和位置不变,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不同位置时的示数分别为;比较的大小发现:

  • 1. (2024·涟源模拟) 在学习了密度、浮力、杠杆的相关知识后,小丽同学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测出了一个物块的密度,请帮她将下列步骤补充完整。(

    1. (1) 相邻两刻度间距离相等的轻质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
    2. (2) 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用细线将物块挂于杠杆左侧,将3个钩码挂于右侧,杠杆仍处于水平平衡,如图乙所示,每个钩码质量100g,则物块质量为g。
    3. (3) 将该物块浸没在装有水的烧杯中,调节右侧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如图丙所示,则物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为N。
    4. (4) 物块的密度是
  • 1. (2023八下·潮州月考) 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小红认为也可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右”或“左”),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并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1

    10

    2

    5

    2

    2

    10

    1

    20

    3

    2

    15

    3

    10

    实验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3)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4)小红将图乙中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取下一个,杠杆会(选填“右侧下降”或“左侧下降”);

    (5)若小明只将图乙中的杠杆左侧的两个钩码取下,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侧钩码(说出钩码移动的方向及格数)。

  • 1. (2024八下·肇庆期中)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杠杆此时(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可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平衡;

    (2)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边挂上钩码后如图乙所示,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填选项前的字母)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将左侧钩码向左移动

    C.增加右侧钩码个数

    (3)某小组对实验过程交流、讨论后,按图丙所示又进行了实验。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指出,用弹簧测力计斜拉可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在测量拉力F的力臂时,小组内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拉力的力臂应为(选填“OA”、“OB”或“AB”);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性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5)在古代很早就利用了杠杆原理,如题左图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三千多年前在井上汲水的装置——桔棒。右图是它水平静止时的示意图,若杠杆的支点O距左端 , 距右端。杠杆左端悬挂配重物体A的重力为40N,右端挂一水桶B,若不计杆重,则水桶B的重力为N。

  • 1. (2024九下·米东模拟)  以下为小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 (1) 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选填“达到”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这样调节的目的是
    2. (2) 小亮实验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拉力F与杠杆的夹角为 , 多次实验后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拉力F(拉力F始终处于量程内)和夹角的关系图像,请你根据图像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N;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