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成都模拟) 纪录片《这十年》展现了我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里在科技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超导体材料没有电阻,可以用来制作电饭锅中的电热丝 B . 北斗卫星导航是利用超声波来定位导航 C . 太阳能、风能、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D . 目前投入使用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
  • 1. (2024九下·邵东模拟) 2023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下雨天,人们能够听到打雷声,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B . 人们听不到次声,所以次声波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C . 运动会发令员佩戴有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 利用B超检查胎儿发育情况,因为超声波传递能量
  • 1. (2023八上·潮阳期中) 2023年10月16日,成都2岁女孩曹惠狗厮咬震惊全国。逼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贬问器(如图所示)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毅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人听不见声音是因为驱狗器(  )

    A . 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 . 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C . 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D . 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 1. (2023八上·潮阳期中) 2023年10月26日11时13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3名航天员随后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1)火箭发射成功时,控制中心传来热烈的掌声。此时掌声属于(选填“乐音”、“噪声”),火箭发射时,会产生低于Hz的次声波;

    (2)发射火箭时,为了保护发射台的铁架不被火箭向下喷射的高温火焰所熔化,工作人员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当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时,产生了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白色“气团”是(选填“水蒸气”、“小水珠”、“小冰晶”),它的形成需要(选填“吸收”、“放出”)大量热量;

    (3)火箭从地面加速上升时,载人飞船与运载火箭是相对的;载人飞船成功与空间站对接时,它们之间是相对的;

    (4)宇航员在空间站内能直接对话,在空间站外却不能,原因

  • 1. (2024·犍为模拟)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到的声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 B . 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C . 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 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
  • 1. (2024·湘潭模拟) 如图为龙舟比赛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选手听到的鼓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 . 鼓手敲击鼓面力度越大,鼓声的音调越大 C . 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 . 选手能从现场嘈杂声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响度来辨别的
  • 1. (2023八上·徐闻期末) 蝴蝶飞行时翅膀一分钟振动300次,其频率是 Hz,属于(选填“超”或“次”)声波,人类(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 1. (2024九下·龙马潭模拟)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甲: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 图乙: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琴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 . 图丙:蝙蝠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确定目标的位置 D . 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 1. (2024九下·隆昌模拟)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有关声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图中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琴弦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B . 乙图中我们听到的鼓声,是声音以声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 C . 丙图中唐朝有一和尚,喜得一磬,那磬常常无故自鸣,这是回声现象 D . 丁图中倒车雷达可以判断车后是否有障碍物,这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 1. (2024·忻城模拟)  生命探测仪利用感知(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能确定生命体;声呐是一种利用回波信号来探测目标物距离、方向以及形状等信息的装置,它采用的声波频率在20000Hz以上,这种声波属于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5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