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 某校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为对象,探究时代与个人的关系。

    荣毅仁生平事迹(部分)

    1. (1) 20世纪30—40年代,荣毅仁事业遭受重创与哪一史实有关?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补全“时局下的对话”。(要求: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说服力强)
    3. (3) 综合上述材料,以“时代与个人”为话题提炼一个观点,并联系史实简要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自洽)
  • 1. (2024·瑞安模拟) 恩格斯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不能证明该观点的是( )
    A . 世界经济危机一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俄国十月革命 C . 早期殖民掠夺一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D .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近代化开端
  • 1. (2024·瑞安模拟)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的主力。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1. (1) 1927年1月,汉口、九江工人群众在李立三、刘少奇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示成活动,先后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这得益于( )

      ①工人政治意识的觉醒
      ②国民革命运动的推进

      ③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
      ④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

    2. (2) 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北伐战争的复活。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都以统-一全国为目的
      ②都建立了统一战线

      ③都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④都实现了民族独立

    3. (3)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盟的-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草命。马克思称法国大革命“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一“要求”指的是( )
  • 1. (2024·瑞安模拟) 《新青年》吹响了时代的号角。据表1可推断当时( )

    表1《新青年》记载“评孔”文章统计表

    发表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820

    陈独秀发表

    4

    11

    19

    8

    2

    0

    其他作者发表

    2

    9

    18

    5

    13

    1

    A . 反对封建帝制成为各界共识 B . 马克思主义成为宣传的重点 C . 传承传统文化成为时代主流 D . 儒家思想成为争论焦点之一
  • 1. (2024·宁波模拟) 2024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意义。

    [现场]

    [觉醒]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

    1920年9月前(篇)

    1920年9月后(篇)

    类别

    1920年9月前(篇)

    1920年9月后(篇)

    思想(启蒙)

    65

    2

    科学社会主义

    1

    79

    文学

    39

    10

    俄国研究

    4

    41

    新诗

    140

    101

    国民革命

    0

    13

    小说

    34

    15

    世界革命

    0

    20

    [弘扬]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上,号召青年学生“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1984年,社论文章《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纪念五四运动65周年》中明确提出青年要富有创造精神,“必须认清历史发展潮流”“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

    -摘编自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该画作比较真实地再现这场爱国运动,请结合画作内容加以说明。
    2. (2)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3. (3) 结合不同时代背景,分别阐述两次“纪念活动”的意义。
    4. (4) 五四运动对民族精神的升华有何影响?
  • 1. (2024·宁波模拟) 《申报》自1872年4月创办,至1949年5月停刊,被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下列可能被《申报》作为新闻报道过的事件有( )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百日维新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西藏和平解放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1. (2024·宁波模拟) 有学者认为: “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该观点的主旨是(   )
    A .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B . 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国的政治 C . 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漫长 D . 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 1. (2024八下·杭州) 国务院总理李强2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发往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这表明( )
    A . 我国公民直接行使一切国家权力 B .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 .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务院 D . 国务院坚持依宪执政
  • 1. (2024八下·杭州)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

    ①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②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③以建设现代化国家为最终目标

    ④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九下·丽水模拟) (12分)某学习小组围绕“文物命运折射国家兴衰”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阅读收集到的资料,回答问题。
    1. (1) 资料:文物劫掠

      1860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据统计,被掠和破毁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

      1900年瓦德西给德皇的报告: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左侧资料反映哪些历史事件?

    2. (2) 资料:文物迁徙

      故宫文物迁徙图

      注:1936年,南京建成朝天宫文物保存库

      任选两条路线,结合左图分析故宫文物迁徙的原因?

    3. (3) 资料:文物回归

      2023年10月,“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展在正觉寺举行,许多群众见证了这场等待了163年的重逢,同样在正觉寺同公众见面的还有重归故土的圆明园7根石柱。

      近年来,中国与20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议,建立合作机制,主导制定反映文物流失国诉求的《敦煌宣言》,坚持呼吁历史流失文物应回归原属国,为完善文物返还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方案。

      综合资料,围绕学习主题,撰写一篇小短文。(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