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上·期末) 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
    A . 民主政治的进程 B . 新式教育的出现 C . 民族工业的发展 D . 社会生活的变化
  • 1. (2024八上·期末) 人民音乐家聂耳谱写了许多振奋人心的优秀歌曲,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
    A . 《黄河大合唱》 B . 《义勇军进行曲》 C . 《春天的故事》 D . 《我的中国心》
  • 1. (2024八上·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八年级(1)班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形成两组学习成果。请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情境中看历史)中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逐渐病入膏肓。

    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名医”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他们觉得用“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思想疗法”来形容这一场场“救治行动”非常恰当。

    (第二小组——数轴上学历史)“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由此,他们绘制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

    1. (1)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第一小组同学所说的一场场“救治行动”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①自我疗伤:

      ②温药慢治:

      ③猛药重治:

      ④思想疗法:

    2. (2) “名医”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但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
    3. (3) 第二组同学所说的C段“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史实进行阐述。
    4. (4) 综合两个小组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 1. (2024八上·期末)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 .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 .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 . 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根本一致
  • 1. (2024八上·期末) 红色城市见证革命历程,小丽同学拟设计一项红色研学活动,她选定的以下城市与研学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

    ①武昌—人民军队创建
    ②会宁—长征胜利完成
    ③嘉兴—中国共产党诞生
    ④遵义—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八上·期末) 如图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A . 师夷长技 B . 国家统一   C . 军阀割据 D . 走向共和
  • 1. (2024八上·期末)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以下可以印证“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史实是(    )

    ①孙中山先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②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③创建同盟会,实现了三民主义

    ④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下面是 1904—1910年中国教育统计表。由其内容可知,新式学堂数量猛增主要是由于( )

    年份

    新式学堂数/所

    在校学生数/人

    1904

    4467

    69475

    1906

    23862

    545338

    1908

    47995

    1300739

    1910

    42966

    1285496

    A . 洋务运动的推动 B . 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 C . 辛亥革命的推动 D . 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 1. 他认定了写实主义的艺术目标,一往无前为之呐喊、传播和奋斗;他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一大批艺术精品,表现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他是( )
    A . 徐悲鸿 B . 齐白石 C . 冼星海 D . 聂耳
  • 1. 下面是“1912—1918 年杭州各厂每年共增织机数” 数量/台示意图。导致该时期织机数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 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B . 杭州被开放为商埠,外国人开始来杭创办工厂 C . 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 国民党官僚资本进一步扩张,垄断了棉纱购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