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潮阳期中) 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叙述,判断其中是真的是( )
    2. (2) AB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

      ①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⑤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 1. (2024八下·盐田期中) 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有“国家绿肺”之称,也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图左为秦岭周围区域图,图右为西安和汉中气候资料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2022年11月底北方遭遇冬季强冷寒潮,汉中最低气温远高于西安的主要原因是( )
    2. (2) 结合题干材料,秦岭的重要的生态作用有( )

      ①调节气候        ②提供矿产和木材        ③维护生物多样性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1. (2024·遵义模拟) 独竹漂是黔北独特的民间技艺,独竹漂高手们脚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马术在蒙古族尤为盛行,爱马和善骑是蒙古族的传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独竹漂盛行于四大地区中的( )
    2. (2) 关于图中民族马术最盛行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3. (3) 丁地区与其他三大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
    4. (4) 甲、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我国东部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与之有关的是( )
  • 1. (2024八下·曲阳期中)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读“黄河水系图和黄河干流不同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黄河干流上含沙量变化最大的河段是( )
    2. (2)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为防治黄河源头水量减少,应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建设。下列做法中,有利于黄河上游涵养水源的是( )
    3. (3) 关于图中④山脉南北两侧地理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1. (2024·峰峰矿模拟)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在对湖北省郧西县西北部开展地质调查时,发现了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说明秦岭在形成山脉前曾被大片海水淹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在郧西县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当地发生过( )
    2. (2)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地理界线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是( )
  • 1. (2024·丰润模拟)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推出“漫步中国”专辑,其中一条路线是沿着黑河一腾冲的“走胡线”。下图示意“走胡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走胡线”东西差异大,该线( )
    2. (2) 图中A山脉是( )
    3. (3) 夏季“走胡线”西南段最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有( )
  • 1. (2024八下·益阳月考) 图为中国八大古都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1) 八大古都主要分布在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从地形地势来看,多分布在地势第级阶梯上。
    2. (2) 从水系分布来看,八大古都多分布在流域,该河流为古都形成和发展提供了
    3. (3) 某同学想体验独具魅力的古都文化,搜集到两幅景观图,a位于省,b位于省,重走历史路,从北京出发游览b景点,可沿运河一路南下。
    4. (4)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请你写出两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
    5. (5) 古都历史文化感厚重,古建筑众多,在参观古建筑时我们应做到
  • 1. (2024八下·开州期中)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造成①④区耕作制度和农作物种类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2. (2) 划分①②区的主导因素是( )
    3. (3) ③区重要的农业区是( )
    4. (4) 下列关于④区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5. (5) 与①、④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6. (6) 有“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之称的地区位于( )
    7. (7) ④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较①地区大,原因是( )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甲、乙、丙、丁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2. (2) 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的两大区域是(   )
    3. (3) 乙地区与丁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   )
    4. (4) 丙地区地广人稀的根本原因是(   )
    5. (5) 乙地区的中学生寒假时间长,主要原因是(   )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444页